第91章 公孫度稱雄遼東

字數:3975   加入書籤

A+A-


    在公孫琙的支持下,公孫度勤奮學習,積累了不少學識。後來,他憑借自身的才學被舉薦為有道之士,進入朝廷擔任尚書郎。此後,他的仕途一路順遂,逐漸升遷至冀州刺史。然而,官場風雲變幻,不知何時就會陷入困境。不久後,他因一些流言蜚語被罷官免職,無奈之下隻能賦閑在家。
    命運的轉折總是出人意料。同郡的徐榮,當時在董卓麾下擔任中郎將。徐榮深知公孫度的才能,便向董卓舉薦了他,公孫度因此得到了出任遼東太守的機會。
    初到遼東任職時,公孫度不過是從玄菟小吏做起,當地的人都瞧不上他。此前,屬國公孫昭擔任襄平令,還曾征召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做伍長,這對公孫度一家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公孫度上任後,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他立刻下令將公孫昭抓起來,在襄平的集市上對其施以笞刑,直至公孫昭氣絕身亡。這一舉動,讓整個遼東郡都為之震驚。
    公孫度深知,要想在遼東站穩腳跟,就必須打壓那些為非作歹的豪強大族。郡中像田韶這樣的名豪大姓,平日裏仗著權勢魚肉百姓,對他們毫無恩情可言。公孫度毫不手軟,以各種罪名對他們進行懲處,一口氣就滅掉了一百多家。這一番鐵血手段,讓郡中的人都對他心生畏懼,再也不敢肆意妄為。
    公孫度不僅在治理地方上手段強硬,在軍事上也頗有建樹。他向東征伐高句驪,向西攻打烏丸。每一次出征,他都身先士卒,帶領著士兵們衝鋒陷陣。在他的指揮下,遼東軍隊勢如破竹,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公孫度的威名,很快就傳遍了海外。
    初平元年,公孫度看著中原地區陷入一片戰亂,各路諸侯紛爭不斷,心中有了更大的野心。他對親近的官吏柳毅、陽儀等人說:“漢朝的國運眼看就要到頭了,我要和你們一起謀劃稱王大業!”此時,恰好襄平延裏的社壇旁長出了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長達一丈多,下麵還有三塊小石頭作為支撐。有人趁機對公孫度說:“這可是漢宣帝時期冠石出現的祥瑞之兆啊,而且這個裏的名字和您父親的名字相同。社壇代表著土地,這預示著您將會擁有大片土地,還有三公來輔佐您成就大業!”公孫度聽後,心中大喜,更加堅定了自己稱王的決心。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支持公孫度的所作所為。河內太守李敏,在郡中頗有名望,他看不慣公孫度的種種行徑,擔心自己會遭到迫害,於是帶著家人乘船逃到了海上。公孫度得知後,惱羞成怒,他派人掘開李敏父親的墳墓,劈開棺材,焚燒屍體,還將李敏的宗族全部誅殺,手段極其殘忍。
    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公孫度將遼東郡一分為二,新設了遼西中遼郡,並任命了太守。他還跨海收複了東萊的各個縣,設立營州刺史。隨後,他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父親公孫延為建義侯。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他在襄平城南仿照漢室的規製,建立了漢高祖和漢世祖的廟宇,還搭建祭壇,舉行祭祀天地的儀式。他親自參與藉田活動,訓練士兵,出行時乘坐著裝飾華麗的鸞路馬車,車上插著九旒旗幟,還有手持旄頭的羽騎護衛。
    曹操得知公孫度在遼東的所作所為後,為了安撫他,上表朝廷封他為武威將軍、永寧鄉侯。公孫度卻對此不屑一顧,他傲慢地說:“我要在遼東稱王,這個永寧鄉侯的名號對我來說有什麽用!”說完,他便將印綬扔到了武庫之中。
    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繼承了他的位置,並將永寧鄉侯的爵位封給了弟弟公孫恭。這一年,是建安九年。
    建安十二年,曹操親自出征,征討三郡烏丸,在柳城展開了一場大戰,曹軍大獲全勝,屠城而還。袁尚等人在戰敗後,狼狽地逃到了遼東。公孫康深知曹操的厲害,為了向曹操示好,他果斷地斬殺了袁尚,並將其首級送給曹操。曹操大喜,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拜為左將軍。
    公孫康去世時,他的兒子公孫晃、公孫淵都還年幼,眾人便擁立公孫恭為遼東太守。曹丕稱帝後,派使者前往遼東,任命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還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
    公孫恭繼承兄長公孫康的位置後,本想好好治理遼東,可命運卻對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他患上了一種怪病,導致身體虛弱,失去了生育能力,逐漸變得無法掌控遼東的局勢。
    時光流轉到了太和二年,公孫恭的侄子公孫淵,看著叔叔日益衰弱,心中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再也按捺不住對權力的渴望,憑借著自己的心機和手段,脅迫公孫恭交出了太守之位,自己取而代之。
    魏明帝得知遼東易主的消息後,為了穩定局勢,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任命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淵雖然表麵上接受了朝廷的冊封,但他的內心卻另有打算。
    公孫淵深知,在這亂世之中,想要站穩腳跟,就必須尋找強大的盟友。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遠在江東的孫權。公孫淵派出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穿過茫茫大海,前往東吳示好。孫權得知後,也有意拉攏公孫淵,雙方你來我往,頻繁地互通使者,互相饋贈財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孫淵在給孫權的表章中,言辭懇切地訴說著自己的遭遇:“我深感如今天地顛倒,命運無常,國家的道路充滿坎坷,天下動蕩不安。自先人們開始,我們公孫家就一直侍奉漢朝、曹魏,憑借著各種機緣,為國家效力,世代享受著朝廷的任命,得以鎮守邊疆。可如今,魏家卻聽信讒言,不能明辨忠善,對功臣之後也不加以褒獎。幽州刺史和東萊太守的不實之言,竟然讓他們輕易興兵,妄圖謀害我遼東郡。我對魏家忠心耿耿,卻遭到這樣的對待。我聽聞,為人臣子,應當懂得去留的道理。田饒離開魯國前往齊國,樂毅離開燕國投奔趙國,皆是因為無法侍奉明主,所以才去追隨有道之君。陳平、耿況也是看清了時勢的變化,最終歸漢,在曆史上留下了美名。陛下您聖德無雙,這樣的時代機遇更是千載難逢。我懷著滿心的敬仰與期待,希望能得到您的庇佑。我衷心祝願陛下早日成就大業,率領六軍,收複河、洛之地,成為天下的共主,那便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啊!”
    而曹魏這邊,也察覺到了公孫淵的兩麵派行徑,擔心遼東的官吏和百姓被公孫淵誤導。於是,朝廷向遼東發布公文,赦免眾人的罪過,並嚴厲斥責道:“通告遼東、玄菟的將校吏民:逆賊孫權趁著天下大亂,憑借著先輩劫掠州郡積累的勢力,糾集一群凶徒,割據江東。朝廷原本希望他能改過自新,便割地封王,讓他南麵稱孤,授予上將軍的職位,給予他極高的禮遇。孫權也曾假意表示臣服,恭敬地北向叩首。可他終究是狼子野心,本性難移,最終還是背信棄義,背叛君主,公然稱帝,犯下了滔天罪行。近年來,他又派遣船隻遠渡大海,攜帶大量貨物,欺騙誘惑邊境百姓。邊境的百姓無知,與他們往來交易,而當地的官吏也不加禁止。周賀甚至率領百艘船隻,停靠在岸邊進行貿易,你們不僅不加以懷疑和拒絕,還贈送名馬,又讓宿舒跟隨周賀前往東吳交好。哪怕是隻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會有忠信之人,可你們卻任由孫權為非作歹,這可是《春秋》中所批判的行為。如今遼東、玄菟的官員們,享受著朝廷的恩寵,身居高官,卻沒有一句匡正勸諫的話。這就如同龜甲和美玉在匣中被毀,猛虎和犀牛從籠子裏逃出,這是誰的過錯呢?朝廷都為你們感到羞恥!昔日狐突曾說:‘父親教導兒子懷有二心,又如何能侍奉君主?既然已經委身侍奉君主,懷有二心便是罪過。’如今你們卻順從公孫淵的邪謀,被他的奸計迷惑,這難道僅僅是父兄教導不周、子弟行為不端的問題嗎?這就像雜草危害田地,一旦燃起大火,靈芝和艾草都會被一同燒毀,又怎能分辨清楚呢?而且,這樣的道理顯而易見,曆史上的成敗教訓也有記載。江南和海北相隔萬裏,遼東的君臣本不該有憂患,可你們卻貪圖不該貪圖的利益,追求不該追求的富貴,舍棄安樂的生活,去招惹危亡的災禍,輕視忠貞的氣節,看重背叛的惡名。就連蠻、貊的首領都懂得崇尚禮儀,你們這樣做,又有何顏麵呢?宿舒本是無罪之人,卻被公孫淵逼迫前往東吳,充當不義的使者。他與家人訣別時,淚流滿麵地踏上行程。等到周賀被殺之時,東吳的船隻和士兵損失慘重,宿舒雖然僥幸逃生,卻也嚇得魂飛魄散。到底是什麽樣的逼迫,才讓他落到如此地步!如今忠臣烈將們,都對遼東的反複無常和心懷二心感到憤怒,他們都想乘船渡海,去教訓公孫淵。朕作為天下百姓的父母,考慮到天下剛剛安定,既不想興師動眾,讓士兵們長途跋涉、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不忍心看到邊陲的百姓受到公孫淵的蒙蔽。所以,朕先派遣郎中衛慎、邵瑁等人傳達詔令。如果你們能忠心耿耿,為朝廷效力,改正錯誤,建立大功,那將是莫大的福氣。倘若你們因為害怕被公孫淵的惡行牽連,不敢表明立場,心中必然會永遠充滿悔恨。現在,凡是與東吳使者有過交往的人,朝廷都赦免你們的罪過,給你們重新開始的機會。”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