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桓範事敗伏誅

字數:3298   加入書籤

A+A-


    桓範,字元則,出身於世代顯貴的家族。建安末年,他進入丞相府任職。延康年間,被任命為羽林左監。由於他擅長文學,便與王象等人一同負責編纂《皇覽》。魏明帝時期,桓範擔任中領軍尚書,後又升遷為征虜將軍、東中郎將,並被授予使持節之權,都督青、徐諸軍事,治所設在下邳。在任職期間,他與徐州刺史鄭岐因爭奪房屋產生矛盾,盛怒之下,桓範竟拿出符節,想要斬殺鄭岐。鄭岐不甘示弱,向朝廷上奏此事。經過朝廷審查,桓範此舉並不占理,因此獲罪被免職,回到家中。
    後來,桓範又被任命為兗州刺史,但他心中鬱鬱不得誌。不久後,他又聽聞自己即將轉任冀州牧。當時,冀州歸鎮北將軍統屬,而鎮北將軍呂昭憑借才能和政績得到晉升,原本地位在桓範之後。桓範得知此事後,心中十分不滿,對妻子仲長氏抱怨道:“我寧願在諸位公卿麵前下跪,也不願向呂子展呂昭字子展)低頭!”他的妻子勸說道:“你之前在東部任職時,就因想要擅自斬殺徐州刺史而獲罪,眾人都覺得你難以與人相處。如今又因不願屈從呂昭而心生不滿,這樣既難以與人共事,又難以服眾啊。”桓範聽了妻子的話,覺得她戳中了自己的痛處,頓時惱羞成怒,竟拿起刀環撞擊妻子的腹部。當時他的妻子懷有身孕,遭此重擊後,不幸流產而死。此事過後,桓範稱病,拒絕前往冀州赴任。
    正始年間,桓範被任命為大司農。此前,他在尚書台任職時,就以通曉事務而聞名;擔任大司農後,又因清廉節儉受到眾人稱讚。桓範還曾摘抄《漢書》中的各類雜事,並按照自己的見解進行分析和整理,撰寫了一本名為《世要論》的書籍。
    太尉蔣濟與桓範曾在社下聚會,當時眾多公卿列座,有好幾人在場。桓範懷揣著自己撰寫的《世要論》,本想展示給蔣濟,認為蔣濟定會虛心觀看。他先將書拿給身邊的人看,眾人傳閱後遞給蔣濟,可蔣濟卻不肯看。桓範心中十分惱恨。在談論其他事情時,桓範終於忍不住發怒,對蔣濟說道:“我祖上或許德行淺薄,可你們這些人又做得如何呢?”蔣濟性格剛強堅毅,但也深知桓範的脾氣,隻是斜眼看了他一下,沒有回應,這場聚會便不歡而散。
    桓範與曹真同屬沛郡人,在仕途上,他的資曆僅次於曹真。當時曹爽輔政,因桓範是同鄉中的老臣,在九卿之中對他格外敬重,但兩人關係並不十分親近。司馬懿發動兵變,關閉城門時,考慮到桓範通曉事務,便派人指名征召他,想要讓他統領中領軍。桓範本想應召前往,可他的兒子卻勸諫道,皇帝此時在城外,不如往南出城去投奔皇帝。桓範猶豫不決,他的兒子又不斷催促。
    而司農丞吏們卻紛紛勸阻桓範不要出城。桓範沒有聽從眾人的勸告,強行闖出,來到平昌城門。此時城門已經關閉,負責看守城門的門候司蕃,曾是桓範舉薦的官吏。桓範大聲呼喊司蕃,舉起手中的笏板給他看,假稱:“有詔書征召我,你趕緊開門!”司蕃要求查看詔書,桓範大聲嗬斥道:“你難道不是我的舊部嗎?怎敢如此!”司蕃無奈,隻好打開城門。桓範出城後,回頭對司蕃說:“太傅司馬懿)圖謀叛逆,你跟我一起走吧!”司蕃因徒步而行,跟不上桓範,便躲到了一旁。
    桓範向南奔去,見到曹爽後,極力勸說曹爽兄弟帶著皇帝前往許昌,征召四方兵馬,以增強自身實力。曹爽聽後,心中猶豫不決,曹羲也沉默不語。桓範焦急地對曹羲說:“事情已經很明顯了,你平時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如今你們曹家大禍臨頭,家族都要衰敗了!”可曹爽兄弟依舊沉默。
    桓範又對曹羲說:“你的別營就在皇宮南邊不遠處,洛陽典農的治所也在城外,隨時都能召集兵馬。如今前往許昌,隻需中途住一晚就能到達。許昌的府庫中,足夠提供物資。我們現在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糧食問題,不過大司農的印章在我身上,糧食也不成問題。”但曹羲兄弟還是默不作聲,沒有聽從桓範的建議。
    直到半夜五更時分,曹爽突然將刀扔在地上,對隨行的群臣說:“我揣摩太傅的心思,他也不過是想讓我們兄弟向他低頭罷了。我隻是有些地方讓他不滿意而已!”隨後,他進宮對皇帝說:“請陛下下詔免去我的官職,以此回複皇太後的命令。”桓範知道曹爽一旦被免職,自己因倡議抵抗司馬懿,也必定會獲罪。他無奈地歎道:“我今天要因你們兄弟而被滅族了!”
    曹爽等人被免職後,皇帝回宮,下令讓桓範隨行。當走到洛水浮橋北時,桓範遠遠望見司馬懿,便下車叩頭,但卻無話可說。司馬懿喊著桓範的姓氏說道:“桓大夫,你這是為何呢!”皇帝回宮後,下詔讓桓範官複原職。桓範前往皇宮,上奏章謝恩,等待朝廷的批複。
    然而,此時司蕃前往鴻臚寺自首,將桓範出城時所說的話和所作所為詳細告知了司馬懿。司馬懿聽後,憤怒地問道:“誣陷他人謀反,按照法律應該如何處置?”主管官員回答道:“按照法律規定,誣陷者應承擔與被誣陷者相同的罪名。”於是,司馬懿派人在皇宮闕下逮捕了桓範。當時抓捕桓範的人十分急迫,桓範卻對抓捕他的官員說:“別著急,我也是忠義之士。”隨後,他被押送到廷尉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世語》記載:起初,曹爽夢到兩隻老虎銜著雷公,雷公像一個兩升容量的碗,被放在庭院中。曹爽心中十分厭惡,便找占夢者解夢。靈台丞馬訓說:“此夢預示著你將為兵事擔憂。”馬訓退下後,告訴他的妻子:“曹爽將因兵事而滅亡,不出十天。”
    《漢晉春秋》記載:安定人皇甫謐在正始九年冬天,夢到自己來到洛陽,從太廟出來後,看到眾多車騎,有人拿著東西進太廟稟報說:“要誅殺大將軍曹爽。”皇甫謐醒來後,將此夢告訴了同鄉。同鄉說:“你難道是想做和曹人一樣的夢暗指不切實際)嗎?如今朝廷中又沒有公孫強暗指沒有引發禍亂的人),而且曹爽兄弟手握重兵,又掌管尚書事務,誰敢圖謀他們呢?”皇甫謐說:“曹爽沒有像叔振鐸那樣的賢能,一旦失去時機,就會眾叛親離,他又怎能依靠權勢呢?昔日漢朝的閻顯,倚仗著太後的尊位,掌握國家大權,可謂權勢滔天,可最終被十九個宦官殺害,更何況曹爽兄弟呢?”
    《世語》記載:當初,曹爽出城時,司馬魯芝留在曹爽府中。得知兵變的消息後,魯芝率領營騎砍開津門,出城去投奔曹爽。曹爽被誅殺後,魯芝被提拔為禦史中丞。曹爽解下印綬,準備出城時,主簿楊綜勸阻道:“您挾持著皇帝,手握大權,難道要放棄這一切,走向刑場嗎?”曹爽沒有聽從。有關部門上奏說楊綜引導曹爽謀反,司馬懿說:“他隻是各為其主罷了。”於是赦免了楊綜,還任命他為尚書郎。魯芝,字世英,是扶風人。後來他在仕途上不斷升遷,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楊綜,字初伯,後來擔任安東將軍司馬昭的長史。臣裴鬆之按:夏侯湛為魯芝撰寫的銘文以及幹寶的《晉紀》都記載,曹爽被誅殺後,司馬懿立即提拔魯芝為並州刺史,任命楊綜為安東參軍。這與《世語》的記載有所不同。
    嘉平年間,朝廷為了延續功臣的世係,封曹真的族孫曹熙為新昌亭侯,食邑三百戶,讓他繼承曹真的香火。《幹寶晉紀》記載:蔣濟認為曹真功勳卓著,他的後代不應斷絕祭祀,所以讓曹熙作為曹真的後人。蔣濟又因自己對曹爽失信而感到愧疚,最終發病去世。 )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