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賈詡傳

字數:3086   加入書籤

A+A-


    賈詡,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人。他年少時,並沒有多少人了解他的才能,隻有漢陽的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稱賈詡有著像張良、陳平那樣的奇謀。《九州春秋》記載:中平元年,車騎將軍皇甫嵩打敗黃巾軍後,威名震動天下。當時閻忠剛卸任信都令,他勸說皇甫嵩:“難得且容易失去的是時機,時機到來而毫不猶豫去把握的是機會,所以聖人常常順應時勢而行動,智者必定憑借機會而奮發。如今將軍遇到這難得的運勢,麵臨易把握的機會,卻在運勢到來時不加以把握,機會出現時不及時行動,那要怎樣才能享有大名呢?”皇甫嵩問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閻忠說:“上天不會特別眷顧誰,百姓會支持有才能的人,所以立下卓越功勳的人,不會受到平庸君主的賞賜。如今將軍在初春接受任命出征,到冬末就立下戰功,用兵如神,謀略不用反複思考,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軍隊像神兵一樣迅速掃蕩,攻打強敵比折斷枯木還容易,摧毀敵人比融化冰雪還輕鬆,席卷七州之地,討伐三十六方的黃巾軍,消除了邪惡勢力的禍患。論功行賞時,您可能會得到封戶、刻石記功的待遇,天下人都感激您的恩德,您的威名震動朝廷,遠揚海外。因此,各路英雄對您側目而視,百姓也踮起腳跟仰望您,即使是商湯、周武王的壯舉,也比不上將軍您。您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勳,卻向北侍奉平庸的君主,要怎樣謀求自身的安穩呢?”皇甫嵩說:“我心中不忘忠誠,怎麽會不安穩呢?”閻忠說:“並非如此。昔日韓信不忍心放棄劉邦給他的一點小恩小惠,從而錯失三分天下的良機,拒絕蒯通的忠言,忽視了鼎足而立的局勢,等到利劍已經架在他的脖子上,才後悔歎息,所以最終被呂後和蕭何設計殺害。如今主上的權勢比劉邦、項羽還要弱小,將軍您的權力卻比淮陰侯韓信還大,指揮軍隊可以震動風雲,大聲呼喊足以引發雷電;如果您奮發而起,趁著局勢的危難,推翻腐朽的朝廷,用崇高的恩德安撫前來歸附的人,用強大的武力威懾不肯臣服的人;征召冀州的賢士,發動七州的軍隊,讓軍事文書先傳出去,大軍隨後聲勢浩大地進發,沿著漳河前進,在孟津飲馬,布下天羅地網包圍京都,誅殺宦官的罪行,消除百姓長久以來積聚的怨恨,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民眾。這樣一來,進攻和防守都沒有堅固的城池能夠阻擋,不用號召,百姓就會像影子一樣追隨您,即使是小孩子也能讓他們空著拳頭奮力作戰,女子也能讓她們提著裙子聽從命令,何況是激勵那些有智慧才能的人,憑借迅猛的勢頭,那麽建立大功、統一天下都不在話下。等到功業成就,天下太平,您就可以祭祀上天,宣告天命,統一六合,南麵稱帝,將國家政權轉移到自己手中,推翻衰敗的漢朝來確定國運,這實在是神機妙算、當機立斷的好時機,是像疾風一樣迅速行動的最佳時刻。然而,樹木腐朽了就無法雕刻,世道衰敗了就難以輔佐,將軍您即使想要向難以輔佐的朝廷盡忠,想要雕刻腐朽敗壞的木頭,就如同在斜坡上逆著滾彈丸,肯定是做不到的。如今,宦官們成群結黨,他們臭味相投,主上沒有實權,詔令都由身邊的人發布。如果您不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不能先於他人把握時機,必然會後悔,到那時就來不及了。”皇甫嵩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閻忠於是離開了。《英雄記》記載:涼州賊寇王國等人起兵,一起劫持閻忠,讓他擔任首領,統領三十六部,號稱車騎將軍。閻忠感慨萬分,最終發病而死。)賈詡被推舉為孝廉,擔任郎官,後來因病辭官。在西歸途中,走到汧地時,遇到反叛的氐人,同行的幾十人都被氐人抓住。賈詡鎮定地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殺我,我家一定會出重金來贖我。”當時的太尉段熲,曾經長期擔任邊地將領,在西土威名遠揚,所以賈詡借他的名號來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加害賈詡,還和他結盟,把他送了回去,而其他人都被殺害了。賈詡實際上並非段熲的外甥,他隻是隨機應變來解決問題,他行事大多如此。
    董卓進入洛陽後,賈詡以太尉掾的身份擔任平津都尉,後來又升遷為討虜校尉。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駐紮在陝地,賈詡就在牛輔的軍中。董卓戰敗被殺後,牛輔也死了,眾人驚恐萬分。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打算解散軍隊,抄小路回鄉。賈詡勸阻道:“聽說長安城中有人商議要殺光涼州人,如果你們棄下眾人獨自逃走,就算是一個亭長也能把你們捆綁起來。不如率領眾人向西進發,沿途招募士兵,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幸運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名義來征討天下;要是不成功,再逃走也不遲。”眾人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李傕便率軍西進,攻打長安。相關事跡在《董卓傳》中有記載。臣鬆之認為,傳記中說“仁人說的話,其益處是廣泛的”,那麽不仁之人說的話,道理必然相反。仁德的功績難以顯著,而禍亂的源頭卻容易形成,所以有時一個禍端引發,就會導致百代遭殃。在那個時候,首惡已經被鏟除,天下剛剛開始安定,卻因為賈詡的一番話,致使禍亂再次興起,災難蔓延,國家遭遇悲慘的命運,百姓遭受無盡的痛苦,這難道不是因為賈詡的那番話嗎?賈詡的罪過,實在是太大了!自古以來引發禍亂的,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後來賈詡擔任左馮翊,李傕等人想要因他的功勞封他為侯,賈詡推辭說:“這隻是為了保命想出的計策,哪有什麽功勞!”堅決不肯接受。李傕等人又想讓他擔任尚書仆射,賈詡說:“尚書仆射是官員中的長官,為天下人所仰望。我向來名聲不高,不足以讓眾人信服。就算我不在乎榮華富貴,可又怎麽向朝廷交代呢!”於是李傕等人改任賈詡為尚書,負責掌管選拔人才的事務。賈詡在任上多有匡正補益,李傕等人對他既親近又忌憚。《獻帝紀》記載:郭汜、樊稠與李傕之間矛盾重重,多次想要爭鬥。賈詡常常以道理責備他們,他們也比較聽從賈詡的話。《魏書》記載:賈詡掌管選拔人才時,大多選拔過去有名望的人擔任令、仆等官職,評論的人因此稱讚賈詡。)恰逢母親去世,賈詡辭官守孝,後來被任命為光祿大夫。李傕、郭汜等人在長安城中爭鬥不休,《獻帝紀》記載:李傕等人與賈詡商議,想要把天子接到自己的軍營中。賈詡說:“不行。脅迫天子,這是不義之舉。”李傕不聽。張繡對賈詡說:“這裏不能久留,您為什麽不離開呢?”賈詡說:“我受國家的恩惠,從道義上不能背叛。你自己走吧,我不能離開。”)李傕又請賈詡擔任宣義將軍。《獻帝紀》記載:李傕當時召集了幾千羌人、胡人,先把宮中的財物、絲綢等賞賜給他們,又許諾給他們宮女、婦女,想讓他們攻打郭汜。羌人、胡人多次到宮門前窺探,說:“天子在裏麵嗎?李將軍答應給我們宮女、美女,現在都在哪裏呢?”皇帝為此感到憂慮,讓賈詡想辦法解決。賈詡於是秘密把羌人、胡人的首領請來,設宴款待他們,還許諾給他們封爵和貴重的寶物,於是這些人都帶領部下離開了。李傕的勢力從此逐漸衰弱。)後來李傕等人講和,放天子東歸,保護大臣,賈詡在其中出力不少。《獻帝紀》記載:天子東歸時,李傕率兵追趕,朝廷的軍隊戰敗。司徒趙溫、太常王偉、衛尉周忠、司隸榮邵都被李傕忌恨,李傕想要殺了他們。賈詡對李傕說:“這些都是天子的大臣,您怎麽能殺害他們呢?”李傕這才罷休。)天子東歸後,賈詡上交印綬辭官。當時將軍段煨駐紮在華陰,《典略》稱讚段煨在華陰時,致力於農業生產,不擄掠百姓。天子東歸時,段煨在路旁迎接,進獻物資,救濟朝廷的急難。《獻帝紀》記載:後來段煨被任命為大鴻臚、光祿大夫,建安十四年,壽終正寢。)段煨與賈詡是同郡人,賈詡便離開李傕,投奔段煨。賈詡向來聲名遠揚,深受段煨軍中將士的敬仰。段煨心裏害怕賈詡奪取自己的兵權,表麵上卻對賈詡禮遇有加,這讓賈詡更加不安。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