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高士隱逸
字數:2784 加入書籤
在那個時期,钜鹿有個叫張臶的人,字子明,潁川的胡昭,字孔明,他們都懷著高潔的誌向,選擇隱居而不踏入仕途。
張臶年少時便進入太學求學,對儒家的內外經典都有深入的研究,學成之後回到家鄉。袁紹先後多次征召他為官,他都沒有回應,後來為了避開塵世紛擾,遷居到上黨。並州牧高幹上表朝廷,任命他為樂平令,他依舊沒有赴任,又輾轉遷徙到常山。在常山時,他門下的門徒已有近百人,之後又遷居到任縣。曹操擔任丞相時,征召張臶,他也沒有前往應召。
太和年間,朝廷下詔尋求那些隱居且有學識、能夠消弭災禍、解釋怪異現象的賢士。郡裏多次向上舉薦張臶,朝廷下令讓他前往,可當時他年事已高且身患疾病,無法成行。廣平太守盧毓到任僅三天,郡中的主簿就來報告,說按照慣例應該拿著名帖去拜訪張臶。盧毓教導說:“張先生是那種對上不侍奉天子,對下不結交諸侯的人。這樣的高人,豈是用名帖拜訪就能表示敬重的?”於是,他隻派主簿帶著書信,並送上羊和酒,以此表達敬意。
青龍四年,朝廷下達辛亥詔書:“張掖郡的玄川河水四溢,波濤洶湧,有一塊寶石背負著圖像,形狀如同靈龜,屹立在川西,穩固堅實,它質地青黑,上麵白色的紋理組成了麟、鳳、龍馬等圖案,清晰可見,還有文字傳達著天命,十分明顯。太史令高堂隆上奏說:這是古代的帝王聖賢都未曾遇到過的祥瑞,實在是大魏受命於天的征兆,是如同東序所藏的稀世珍寶。”《尚書·顧命篇》中記載:“大玉、夷玉、天球、河圖陳列在東序。”注釋說:“河圖,是從河中出現的圖,是帝王聖者所接受的祥瑞。” )這件事被通告天下。任縣縣令於綽帶著詔書去詢問張臶的看法,張臶私下對他說:“神靈能預知未來,卻不會追溯過往之事。祥瑞先出現,而後朝代的興衰便隨之而來。漢朝早已滅亡,魏國已經取得天下,哪裏還用得著追溯漢朝的祥瑞呢!這塊寶石所呈現的,是當下的奇異現象,卻會成為未來的祥瑞之兆。”
正始元年,有一種叫戴鵀的鳥,在張臶家門的背陰處築巢。張臶告訴門下的弟子說:“戴鵀是屬陽的鳥,卻在門的背陰處築巢,這是一種凶兆。”說完,他便拿起琴,一邊彈奏一邊歌詠,作了兩首詩。十天之後,張臶就去世了,享年一百零五歲。這一年,廣平太守王肅到任,他下令給下屬各縣:“之前在京都時,我就聽說過張子明的大名,來到這裏後本想拜訪他,卻得知他已經去世,實在令人痛心惋惜。這位先生勤奮好學,隱居不仕,不與世俗爭名逐利,以追求道為樂。從前絳縣的老人埋沒在民間,趙孟將他提拔起來,使得諸侯之間和睦相處。我憐憫張子明年邁卻依然勤奮向道,卻沒有得到榮耀和恩寵。接到此令後,派遣官吏去慰問他的家人,在他家的門戶上顯著地題字,一定要給予特殊的待遇,以此來慰藉逝者,也激勵後人。”
胡昭起初為躲避戰亂,前往冀州,同樣拒絕了袁紹的征召,後來又回到家鄉。曹操擔任司空和丞相期間,多次以禮征召他。胡昭前去應命,到了之後,他向曹操坦誠自己隻是一介鄉野之人,沒有治理軍國大事的才能,誠懇地請求回去。曹操說:“人各有誌,出仕和歸隱的選擇不同,你努力堅守自己高雅的誌向,我也不會勉強你。”於是,胡昭轉而隱居到陸渾山中,親自耕種,以遵循道為樂,閑暇時便研讀經籍,自得其樂。鄉裏的人都對他敬重有加。《高士傳》記載:當初,晉宣帝司馬懿還是平民的時候,就與胡昭有交情。同郡的周生等人謀劃著要謀害司馬懿,胡昭聽說後,徒步跋涉,在崤山、澠池之間攔住周生,勸他放棄計劃,周生卻不肯答應。胡昭流著淚向他表明誠意,周生被他的義氣所感動,這才放棄了行動。胡昭與周生砍斷棗樹,立下盟誓後分別。胡昭雖然對司馬懿有救命之恩,卻始終沒有說過,因此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他的誠信和德行在鄉裏十分有名。建安十六年,百姓們聽說馬超叛亂,有一千多家為躲避戰亂逃入山中。由於饑餓匱乏,人們漸漸開始相互劫掠。胡昭常常言辭謙遜地去勸解,因此匪患漸漸平息,眾人都十分尊崇他。在他所居住的部落中,方圓三百裏內都沒有相互侵犯施暴的情況發生。)
建安二十三年,戰火的陰影籠罩著大地,天下局勢動蕩不安。陸渾縣接到上級指令,需征調民夫前往漢中。這一消息對於當地百姓而言,不啻於一場噩夢。漢中路途遙遠,百姓們深知前往服役不僅要承受長途跋涉之苦,還可能麵臨戰場上的生死威脅,因此,他們內心充滿了恐懼與抵觸,整個縣城人心惶惶。
在這種不安的氛圍下,孫狼等一些激憤的百姓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滿,發動了叛亂。他們手持武器,衝進縣衙,殺死了主簿,一場血腥的衝突瞬間爆發,原本寧靜的縣城陷入混亂,房屋被燒毀,街道上滿是驚恐的百姓和四處逃竄的身影,縣邑在這場叛亂中變得殘破不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危急時刻,陸渾長張固沒有慌亂。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守護百姓、穩定局勢的重任,於是帶領著僅有的十幾名吏卒,前往胡昭的住處尋求庇護。胡昭,這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賢士,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智慧,贏得了眾人的敬重。在他的幫助下,張固開始招集那些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百姓。他們安撫民眾的情緒,組織百姓重建家園,恢複生產,努力讓這片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重新恢複生機。
與此同時,孫狼等人在叛亂後,選擇了投靠關羽。關羽接納了他們,並授予印信,分發武器,讓他們繼續在陸渾一帶為寇。孫狼等人得到支持後,愈發猖獗,一路來到陸渾南的長樂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孫狼等人竟立下誓言:“胡居士是賢德之人,誰都不許侵犯他的部落。”正是因為這一誓言,胡昭所在的這片區域得以安寧,百姓們不再擔驚受怕,生活逐漸恢複了平靜。
後來,天下局勢逐漸安定,胡昭為了尋求更寧靜的生活環境,舉家遷徙到宜陽。幽州刺史杜恕聽聞胡昭的賢名後,曾特意前往他居住的草廬拜訪。二人在草廬中談論時事、探討道理,胡昭言辭謙遜恭敬,其深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讓杜恕十分敬重。太尉蔣濟聽聞胡昭的才能,也曾征召他入朝為官,可胡昭誌在山林,無心仕途,便婉拒了蔣濟的邀請。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