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劉放傳

字數:6835   加入書籤

A+A-


    劉放,字子棄,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漢代廣陽順王的兒子西鄉侯劉宏的後代。他曾經擔任過郡裏的綱紀地方官吏),被舉薦為孝廉。當時天下大亂,漁陽太守王鬆占據了他的地盤,劉放就去投靠了他。曹操太祖)攻克冀州後,劉放勸說王鬆:“過去董卓作亂,各地英雄紛紛起兵,各自占據一方,自封官職。隻有曹操能夠拯救危難,輔佐天子,奉命討伐罪人,所向披靡。以二袁袁紹、袁術)的強大,曹操一到,淮南的勢力就冰消瓦解;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也被大敗。曹操乘勝追擊,將要平定黃河以北,他的威嚴和刑罰已經合二為一,大勢已成。早來歸順的人會逐漸獲得福氣,晚來歸順的人會先滅亡,這是時不我待、迅速行動的時刻。過去黥布放棄南麵稱尊的地位,帶著劍投奔漢高祖,是因為他明白興衰的道理,清楚去留的分寸。將軍您應該投身曹操,與他建立深厚的關係。”王鬆同意了他的建議。恰好曹操在南皮討伐袁譚,寫信招降王鬆,王鬆獻出雍奴、泉州、安次三地,歸附曹操。劉放替王鬆給曹操寫回信,文辭非常華麗。曹操看了後非常讚賞,又聽說了劉放的勸說,於是征召了他。建安十年205年),劉放和王鬆一起到了曹操那裏。曹操非常高興,對劉放說:“過去班彪投靠竇融,在河西立下功勞,現在你的情況和他多麽相似啊!”於是讓劉放參與司空的軍事事務,曆任主簿、記室,後來又出任合陽、祋祤、讚縣的縣令。
    魏國建立後,劉放和太原的孫資都被任命為秘書郎。在此之前,孫資也曾經擔任過縣令,還參與過丞相的軍事事務。孫資的別傳記載:孫資,字彥龍,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能。他三歲就失去了父母,由哥哥和嫂子撫養長大。他在太學學習,廣泛閱讀各種典籍,同郡的王允一見到他就非常賞識他。曹操太祖)擔任司空時,也征召過孫資。但當時他的哥哥被同鄉人殺害,孫資親手為哥哥報仇後,帶著家人逃到河東,因此沒有接受曹操的任命。不久,他又被本郡任命為官,但以生病為由推辭了。他的朋友、河東人賈逵對他說:“您懷有超群的才能,正值故鄉動蕩不安,曹操殷勤地邀請您,您應該像古代賢人那樣,重視桑梓之情。然而您卻長期猶豫不決,拒絕接受任命,這就好比在秦王的朝廷上炫耀和氏璧,卻拒絕接受價值連城的回報。我私下裏覺得您這樣做不太明智。”孫資被他的話所感動,於是接受了任命。他到任後擔任功曹,被舉薦為計吏。尚書令荀彧見到孫資後,感歎道:“北方地區經曆了長期的戰亂,我以為那裏的賢能之士都已凋零,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像孫資這樣的傑出人物!”於是上表推薦孫資擔任尚書郎。但孫資以家中有難為由,請求回到河東。
    曹丕文帝)即位後,劉放和孫資被調任為左右丞。幾個月後,劉放又被調任為令。黃初初年,秘書機構被改為中書,劉放被任命為監,孫資被任命為令,兩人都被加封為給事中;劉放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孫資被封為關中侯,從此掌握了國家的機密事務。三年後,劉放被晉升為魏壽亭侯,孫資被封為關內侯。
    明帝曹叡即位後,劉放和孫資更加受到寵信,兩人都被加封為散騎常侍;劉放被晉升為西鄉侯,孫資被封為樂陽亭侯。孫資的別傳記載:諸葛亮出兵駐紮在南鄭時,當時有人建議趁機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討伐諸葛亮,明帝也有這個想法,於是詢問孫資的意見。孫資說:“過去武皇帝曹操)征討南鄭,攻取張魯,在陽平之戰中,雖然危險但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又親自解救了夏侯淵的軍隊,多次說‘南鄭就像天獄一樣,斜穀道就像五百裏的石穴’,這說明那裏地勢險要,他很高興能夠解救出夏侯淵的軍隊。此外,武皇帝用兵如神,看到蜀軍盤踞在山岩之上,吳軍流竄於江湖之間,他都選擇避開,而不是勉強將士用命,不爭一時之氣。這正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難而退,才是明智之舉’。現在如果我們要進軍南鄭討伐諸葛亮,道路險阻,而且需要動用精兵,同時還要安排兵力轉運物資、鎮守南方四州,抵禦水賊,總共需要十五六萬人,肯定還要再征調一些兵力。這樣一來,天下必然動蕩不安,耗費巨大,這確實是陛下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防守和作戰所需的兵力,相差三倍。隻要用現有的兵力,命令大將們占據各個戰略要地,威震強敵,安定邊境,讓將士們能夠安心休息,百姓們也能安居樂業。幾年之內,我國日益強盛,吳蜀兩國必然會自行疲憊。”明帝因此停止了軍事行動。
    當時,東吳的彭綺在江南發動叛亂,有人建議趁機討伐東吳,認為一定能取得勝利。明帝又詢問孫資的意見。孫資說:“鄱陽的宗族人之前多次發動叛亂,但都因為力量薄弱、謀劃淺薄,很快就失敗了。過去文皇帝曹操)曾經秘密分析過敵人的形勢,說洞浦之戰雖然殺死了萬人,但敵人很快又聚集了千萬艘船隻;江陵被圍困了數月,孫權隻派了千數百人在東門駐守,但他的土地並沒有崩解。這說明孫權的統治有法紀,上下一心,這是非常明顯的證據。由此推斷,彭綺恐怕不能成為孫權的心腹大患。”結果彭綺果然很快就失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和末年,東吳派遣將領周賀乘船前往遼東,企圖招降公孫淵。明帝打算派兵攔截討伐,但朝中大臣大多認為不可行。隻有孫資堅決主張出兵,結果果然大獲全勝,孫資因此被晉升為左鄉侯。
    《魏氏春秋》記載:烏丸校尉田豫率領西部鮮卑的泄歸尼等人出塞,討伐軻比能和智鬱築鞬,取得了勝利。返回時,他們到達馬邑故城,被軻比能率領的三萬騎兵包圍。明帝得知後,一時間想不出辦法,於是來到中書省,詢問監、令的意見。中書令孫資回答說:“上穀太守閻誌是閻柔的弟弟,一直受到軻比能的信任。陛下可以派人帶著詔書去勸說軻比能,這樣就可以不勞師動眾,自然解圍。”明帝采納了他的建議,軻比能果然釋放了田豫。
    劉放擅長撰寫書信和檄文,三祖曹操、曹丕、曹叡)的詔書和招撫的文書,大多出自劉放之手。青龍初年,孫權和諸葛亮聯合起來,準備共同入侵魏國。邊境的哨兵截獲了孫權的書信,劉放於是修改了信中的內容,把原文換成了暗示孫權想要歸順魏國的言辭,並把這封信封好,讓征東將軍滿寵送給諸葛亮。諸葛亮又把信轉給東吳的大將步騭等人,步騭等人又把信拿給孫權看。孫權擔心諸葛亮會因此產生懷疑,於是詳細地解釋了一番。這一年,劉放和孫資都被加封為侍中、光祿大夫。
    孫資的別傳記載:當時,孫權和諸葛亮號稱是魏國的主要敵人,幾乎每年都有軍事行動。明帝總攬朝政,一方麵策劃抵禦敵人的策略,另一方麵規劃取得勝利的計劃,孫資都參與其中。然而,孫資自認為是明帝的心腹,常常把事情讓給明帝處理,說:“調動大軍,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應該和群臣共同商議。這樣既能表明陛下的英明,又能廣泛聽取意見。”每當朝臣們開會商議時,孫資總是公正地評判是非,選擇好的建議加以推行,但始終不炫耀自己的功勞。如果有人對朝臣有責備或愛憎之詞,孫資總是為他們辯解,以杜絕誹謗的源頭。例如征東將軍滿寵和涼州刺史徐邈,都有人詆毀他們,但孫資都極力稱讚他們的品行,使他們最終沒有受到任何損害。滿寵和徐邈能夠保全自己的功名,都是孫資的功勞。
    當初,孫資在家鄉時,名聲就超過了同輩。同鄉的司空掾田豫和梁相宗豔都非常嫉妒他,而楊豐又附和田豫等人,專門製造謠言詆毀孫資,雙方的矛盾很深。但孫資從不把這些事情說出去,也沒有任何怨恨。田豫等人非常慚愧,主動要求消除過去的恩怨,與孫資結為親家。孫資對他們說:“我沒有怨恨之心,不知道有什麽需要消除的。這不過是你們自己看輕自己,又自己看重自己罷了!”於是他為自己的長子孫宏娶了田豫的女兒為妻。等到孫資身居高位時,田豫已經年老多病,賦閑在家。孫資對他的待遇非常優厚,還把他的兒子推薦到本郡,讓他擔任孝廉。而楊豐的兒子後來成為尚方吏,明帝因為一件職務上的事情責備他,想要治他的罪。孫資卻請求明帝放過他。他就是這樣不記舊仇。
    景初二年,遼東被平定後,孫資和劉放因為參謀有功,各自晉升爵位,被封為本縣侯。劉放被封為方城侯,孫資被封為中都侯。
    這一年,明帝臥病在床,想要任命燕王曹宇為大將軍,和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一起輔佐朝政。曹宇性格謙遜,推辭說:“自己實在知道自己不能勝任大任。”明帝召見劉放和孫資,進入臥室內,問他們:“燕王真的這樣嗎?”劉放和孫資回答說:“燕王確實知道自己不能勝任大任。”明帝又問:“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嗎?”劉放和孫資趁機表示讚成。他們還深入闡述應該盡快召見太尉司馬宣王,以維護皇室的穩定。明帝采納了他們的建議,立刻把黃紙交給劉放,讓他起草詔書。劉放和孫資離開後,明帝又改變了主意,下詔阻止司馬宣王前來。不久,明帝又召見劉放和孫資,說:“我親自召見太尉,而曹肇等人反而讓我阻止他,差點壞了我的事情!”於是命令他們重新起草詔書。明帝單獨召見曹爽和劉放、孫資,一起接受詔命,於是免去了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的官職。太尉也到了,登上床榻接受詔命,然後明帝去世。
    《世語》記載:劉放和孫資長期掌管機密事務,曹肇和夏侯獻心裏很不平。殿中有棵雞棲樹,兩人互相說:“這棵樹已經很久了,還能支撐多久呢?”他們指的其實是劉放和孫資。劉放和孫資很害怕,於是勸明帝召見司馬宣王。明帝親自起草詔書,讓宦官辟邪送到司馬宣王那裏。司馬宣王當時在汲縣,曹肇等人先接到詔書,命令他們在軹關以西返回長安。辟邪又來到司馬宣王那裏,司馬宣王懷疑有變故,叫來辟邪詳細詢問,然後乘追鋒車飛馳到京城。明帝問劉放和孫資:“誰可以和太尉對峙?”劉放說:“曹爽。”明帝問:“他能勝任嗎?”曹爽在旁邊,流著汗不能回答。劉放用腳踢他的腳,小聲對他說:“我以死來效忠國家。”曹肇的弟弟曹纂是大將軍司馬,燕王也有些失意。曹肇出去後,曹纂看見他,驚訝地說:“皇上身體不適,為什麽都出去了?應該回去。”天已經黑了,劉放和孫資在宮門宣布詔書,不再讓曹肇等人進入。燕王被罷免。曹肇第二天到宮門,但進不去,害怕了,去廷尉那裏,因為處理事情不當被免職。明帝對夏侯獻說:“我已經好多了,你就出去吧。”夏侯獻流著淚出去了,也被免職。《世語》中所說的樹的擺放先後,和本傳不同。孫資的別傳記載:明帝下詔給孫資說:“我年齡漸漸大了,又廣泛閱讀了書傳,都感歎不已,無所不念。考慮萬年之後的計劃,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親人廣泛占據職位,兵權也很重要。現在射聲校尉的職位空缺,我很久就想讓親人擔任,不知道誰可以擔任?”孫資說:“陛下考慮深遠,確實不是我這種愚臣所能達到的。書傳上記載的,都是聖明的君主所研究的。如果漢高祖不知道陳平、周勃能安定劉氏,漢武帝不知道金日磾、霍去病可以托付重任,那後果不堪設想!文帝曹丕)當初召見曹真回來時,親自召見我,讓我考慮重重的事。等到他去世,陛下即位,還有曹休內外的期望。幸虧遇到好的時機,陛下能夠控製局麵,讓每個人各司其職,沒有一點矛盾。由此推斷,親臣貴戚,雖然應該掌握兵權,但應該讓他們的輕重早就確定。如果諸侯掌握兵權,力量均衡,受到的寵愛和信任相同,那麽他們就不會互相服從;不互相服從,那麽他們的意見就會不同。現在五營所統領的士兵,通常不超過幾百人,選拔校尉,如果他們的類別相同,那麽他們就有對手。至於重大責任,能夠有所維係的人,應該由陛下親自挑選,像陳平、周勃、金日磾、霍去病、劉章等一兩個人,逐漸區別他們的威信,讓他們互相鎮守,這樣對事情是最好的。”明帝說:“你說得對。按照你說的,應該為我考慮長遠的計劃。今天可以和陳平、周勃相提並論,和金日磾、霍去病、劉章相當的人,是誰呢?”孫資說:“我聽說了解人是明智的,隻有君主難以做到。唐堯、虞舜那樣的聖人,他們所推薦的人,都要經過明確的考察。陳平最初侍奉漢高祖時,周勃、灌嬰等人指責他有接受賄賂、嫂嫂不貞的罪名。周勃最初隻是吹簫引箭,侍奉高祖,也沒有名聲;高祖考察他的品行,然後才知道可以托付大事。霍去病在給事中二十多年,小心謹慎,才被親近信任。金日磾是外族人,因為至孝質直,被特別提拔使用,但左右的人還說‘隨便得到一個胡人,卻如此看重他’。陳平、周勃雖然安定了漢朝的後代,但最後,周勃被反叛的罪名所困擾,陳平也隻是勉強免於呂後的讒言。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爭權,幾乎釀成禍亂。這確實說明了解人不容易,做臣子很難。而且所挑選的人,應該是陛下所親近的,應該是陛下所信任的,這確實不是我這種愚臣所能識別的。”臣鬆之認為:孫資和劉放當時號稱專任,掌握機密,政事無不涉及。孫資、劉放被委托重任,當安危所斷,但他們卻模棱兩可,沒有明確的態度。受到別人的親近信任,道理上怎麽能這樣呢?查看本傳和其他書籍都說孫資、劉放稱讚曹爽,勸明帝召見司馬宣王,魏國的滅亡,禍端就在這裏。孫資的別傳出自他家,想要用這些話掩蓋他的大錯,但恐怕這種背負國家恥辱的行為,最終無法磨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齊王曹芳即位後,因為劉放和孫資決定大計,增加食邑三百戶,劉放加上之前的食邑總共一千一百戶,孫資一千戶;封愛子為亭侯,次子為騎都尉,其餘的兒子都為郎中。正始元年,又加封劉放為左光祿大夫,孫資為右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司。正始六年,劉放轉任驃騎將軍,孫資轉任衛將軍,仍然兼任監、令。正始七年,又封兒子為亭侯,兩人都年老退休,以列侯的身份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見,地位為特進。孫資的別傳記載:大將軍曹爽專權,經常改變舊的製度。孫資感歎說:“我累世蒙受恩寵,又參與了先帝的囑托,現在即使不能匡正時事,難道可以坐享清閑的俸祿嗎?”於是堅決稱病。正始九年二月,明帝下詔說:“你掌管機密三十多年,經營各種事務,功績顯著。我即位以來,你的建議對我幫助很大。因此以前增加你的榮譽,讓你和三公一樣,對外率領群臣,對內期待你的正直意見。現在你年老多病,上還印綬,前後鄭重,言辭懇切。天地以大順成就美德,君子以寬容成就仁德,我因為職責所在,違背了你的意願;現在聽從你的請求,賜錢百萬,讓你兼光祿勳少府,親自到家裏養病。你要努力治療,保養身體,以享受長久的福祿。設置舍人官騎,每天供應酒食。”曹爽被誅殺後,又任命孫資為侍中,兼任中書令。嘉平二年,劉放去世,被追封諡號為“敬侯”,他的兒子劉正繼承了他的爵位。臣鬆之查證:頭責子羽說:士卿劉許,字文生,是劉正的弟弟。他和張華等六人,都以文辭可觀,意思詳序而著稱。晉惠帝時代,劉許擔任越騎校尉。孫資再次退休回家,被任命為驃騎將軍,轉任侍中,仍然擔任特進。嘉平三年,孫資去世,被追封諡號為“貞侯”,他的兒子孫宏繼承了他的爵位。
    劉放的才能和計謀超過孫資,但自我修養不如孫資。劉放和孫資既善於迎合主上,又從不公開評論得失,壓製辛毗而幫助王思,因此受到世人的譏諷。然而,他們也常常利用群臣的諫諍,支持他們的意見,並且秘密地陳述利弊,不專門說奉承的話。到了鹹熙年間,晉朝建立五等爵位製度,因為劉放和孫資在前朝有功勳,劉正被改封為方城子,孫宏被封為離石子。據孫氏譜記載:孫宏擔任南陽太守。孫宏的兒子孫楚,字子荊。《晉陽秋》記載:孫楚的同鄉王濟,是個豪爽的公子,擔任本州的大中正。他詢問孫楚的品行和才能,王濟說:“這個人不是你能評價的。”他自己評價說:“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孫楚的官位升到討虜護軍、馮翊太守。孫楚的兒子孫洵,擔任潁川太守。孫洵的兒子孫盛,字安國,擔任給事中,秘書監。孫盛的堂弟孫綽,字興公,擔任廷尉正。孫楚以及孫盛、孫綽,都有文采,孫盛還善於談論名理,他們的著作都流傳於世。
    評價說: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等人,才策謀略都是世間少有的奇才,雖然他們的清廉、治理和德行不如荀攸,但在籌劃和預測方麵,他們是一樣的。劉放的文才和孫資的勤慎,都掌管機密事務,權傾一時,但他們過於奉承,不符合正道,因此受到譏諷和奉承的名聲,往往超過了實際情況。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