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王淩傳
字數:4631 加入書籤
王淩,字彥雲,是太原祁縣人。他的叔父王允曾擔任漢朝的司徒,因誅殺董卓而聞名。然而,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為董卓報仇,攻入長安,殺害了王允,並將王允全家害死。當時,王淩和他的哥哥王晨年紀還小,他們僥幸逃出長安,回到家鄉。
王淩被舉薦為孝廉,擔任發幹長。《魏略》記載,王淩在任期間曾因事被判處髡刑,即剃去頭發,罰做苦力五年,負責清掃道路。當時,曹操路過此地,看到王淩,問明情況後,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且所犯罪名並非嚴重,於是將他從苦役中解脫出來,任命為驍騎主簿。此後,王淩逐漸晉升,擔任中山太守,治理有方,政績顯著。曹操征召他為丞相掾屬。
曹丕即位後,王淩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後出任兗州刺史,與張遼等人一同前往廣陵討伐孫權。一次,他們在長江邊遭遇大風,吳國將領呂範的船隻被風刮到北岸。王淩與諸將迎擊,斬獲頗豐,俘虜了眾多敵軍,繳獲了大量船隻,因此立下戰功。他被封為宜城亭侯,加封建武將軍,後調任青州。
當時,青州沿海地區剛剛經曆戰亂,法紀鬆弛。王淩到任後,大力推行善政,賞善罰惡,治理有方,百姓們交口稱讚。後來,他又跟隨曹休征討吳國,在夾石與敵軍遭遇。曹休軍隊失利,王淩奮勇作戰,衝破敵軍包圍,使曹休得以脫險。之後,他被調任為揚州、豫州刺史,深得軍民愛戴。
王淩剛到豫州時,表彰先賢的後代,尋找尚未顯名的賢士,製定了一係列政策,意義深遠。他與司馬朗、賈逵關係很好,到任後繼承了他們的遺誌,繼續推行善政。
正始初年,王淩擔任征東將軍,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正始二年,吳國大將全琮率領數萬大軍侵犯芍陂,王淩率領各軍迎戰。雙方在塘邊激戰數日,最終吳軍退走。王淩因功被進封為南鄉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又升任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當時,王淩的外甥令狐愚因才能出眾擔任兗州刺史,駐紮在平阿。舅甥二人同時掌握兵權,掌控著淮南的重要軍事力量。王淩被提升為司空。司馬懿(司馬宣王)誅殺曹爽後,王淩又被提升為太尉,授予節鉞(象征軍事指揮權的信物)。
王淩和令狐愚秘密商議,認為齊王(曹芳)不足以承擔天子之位,而楚王曹彪年長且有才能,他們想迎立曹彪為帝,定都許昌。嘉平元年九月,令狐愚派遣將軍張式前往白馬,與曹彪互相聯絡。王淩又派遣自己的舍人勞精前往洛陽,向自己的兒子王廣傳達這一計劃。王廣卻說“廢立皇帝是天大的事情,不要輕易行動,以免招來禍患。”(《漢晉春秋》記載王淩和令狐愚認為皇帝年幼,受製於權臣,不堪為主。楚王曹彪年長且有才能,想迎立他為帝,以振興曹氏家族。王淩派人告訴王廣,王廣說“凡是做大事,都應該順應民意。如今曹爽因驕奢而失去民心,何平叔(何晏)虛有其表而不理政事,丁、畢、桓、鄧等人雖有聲望,卻都爭權奪利。加上朝政頻繁變動,政令屢屢更改,雖然他們的出發點很高尚,但未能與民眾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百姓習慣於舊的製度,眾人不會輕易跟隨他們。因此,盡管他們權傾天下,聲名遠揚,但最終在同一天被處死,名士減少了一半,然而百姓卻安之若素,沒有人為他們哀悼,這就是失去了民心的結果。如今司馬懿雖然難以捉摸,但他的行為並未違背正道,他提拔賢能,廣泛樹立勝過自己的人才,恢複先朝的政令,滿足眾人的期望。曹爽所犯的錯誤,他無不改正,日夜不懈,以恤民為先。父子兄弟共同掌握兵權,不容易被消滅。”王淩沒有聽從王廣的勸告。陳壽(臣鬆之)認為,像這樣的言論,前史都沒有記載,卻出自習鑿齒之手。而且這些話的風格與過去的記載不太一樣,懷疑都是習鑿齒自己編造的。)
嘉平元年十一月,令狐愚又派遣張式前往曹彪處,但張式尚未返回,令狐愚就病死了。(《魏書》記載令狐愚字公治,本名浚。黃初年間,擔任和戎護軍。烏丸校尉田豫討伐胡人有功,但稍微違反了節度,令狐愚依法製裁他。皇帝大怒,將令狐愚戴上刑具,免去官職,治以重罪,並下詔說“浚何愚”!於是改名為愚。正始年間,擔任曹爽的長史,後來出任兗州刺史。《魏略》記載令狐愚聽說楚王曹彪有智勇。起初,東郡有謠言說“白馬河出現了妖馬,夜間經過官家牧場邊鳴叫,眾馬都跟著回應,第二天看到它的腳印,像斛一樣大,走了幾裏路,又回到河中。”又有謠言說“白馬素羈西南馳,其誰乘者朱虎騎。”楚王年幼,字朱虎,所以令狐愚與王淩陰謀立楚王。於是先派人向楚王表達心意,說“使君感謝大王,天下之事難以預料,希望大王自愛”。曹彪也暗中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回答說“感謝使君,知道您的厚意”。)
嘉平二年,火星停留在南鬥星區。王淩認為“鬥星中有星,必有突然顯貴之人。”(《魏略》記載王淩聽說東平民浩精通星象,便召他來詢問。浩懷疑王淩有所圖謀,想討好他,沒有說吳國有死喪之事,卻說淮南楚地的分野,如今吳、楚同占,當有王者興起。因此王淩的計劃更加堅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嘉平三年春天,吳國的賊軍堵塞了塗水。王淩想借此機會發動政變,大規模集結軍隊,上表請求討伐賊軍;但皇帝下詔不批準。王淩的陰謀更加深重,他派遣將軍楊弘將廢立皇帝的事情告知兗州刺史黃華。黃華和楊弘聯名報告了太傅司馬懿。司馬懿率領中軍乘船討伐王淩,先下詔赦免王淩的罪行,又派遣尚書前往東麵,讓他寫信勸說王淩,大軍迅速到達百尺,逼迫王淩。王淩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於是獨自乘船出來迎接司馬懿,派遣屬官王彧謝罪,交出印綬、節鉞。軍隊到達丘頭,王淩麵縛在水邊。司馬懿奉詔派遣主簿為王淩解開綁繩,恢複他的衣服,接見王淩,安慰他,歸還他的印綬、節鉞,派遣六百名步騎兵送他回京都。王淩到達項地,服毒自盡。(《魏略》記載王淩寫給太傅的信說“突然聽說神軍秘密出發,已經在百尺,雖然知道命將盡,但遲於相見,身首分離,也不以為恨。前後派遣使者,有書信未得到回複,翹首西望,無物可以比擬。昨天派遣書信之後,便乘船來迎接,住在丘頭,早晨從浦口出發,奉到赦書,又得到二十三日的書信,多次紙張上都有教誨,聽到命令驚愕,五內失守,不知何處可以自處?我長期蒙受朝廷恩寵,曆次試驗都無效,統領兵馬,管理東夏,事情有缺失,心中犯義,罪在三百,妻子同縣,無處禱告。沒想到聖恩如天覆地載,橫蒙視息,又見日月。亡甥令狐愚受惑於小人之言,我當即嗬斥抑製,使他不能說完他的話。既然人已知道,神明所鑒,夫非事無陰,最終暴露,知道這是梟夷之罪。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子也。”又重複說“身陷刑罪,謬蒙赦宥。如今派遣屬官送印綬,頃刻到達,當如詔書自縛歸命。雖然您私情對我,官法有分。”等到到達,如書信所說。太傅派人解開他的綁繩。王淩既蒙赦免,又依賴舊日的交情,不再自疑,徑直乘小船前往太傅處。太傅派人阻止他,讓他停在淮河中,相距十多丈。王淩知道被疏遠,便遙對太傅說“您直接用書信召我,我怎敢不來呢?為什麽要率軍前來呢!”太傅說“因為您不肯應書信之召啊。”王淩說“您辜負了我!”太傅說“我寧可辜負您,也不能辜負國家。”於是派人將他送到西麵。王淩自知罪重,試探性地索要棺釘,以觀察太傅的意圖,太傅給了他。王淩走到項地,夜晚召喚屬官訣別說“活了八十年,身名俱滅啊!”於是自殺。幹寶《晉紀》記載王淩到項地,看到賈逵的祠堂在水邊,王淩呼喊說“賈梁道,王淩本是忠於魏國社稷的人,隻有你有神靈,知道我的冤屈。”那年八月,太傅生病,夢見王淩、賈逵作祟,非常厭惡,於是去世。)
司馬懿到達壽春後,張式等人紛紛自首,於是徹底追查這件事。曹彪被賜死,所有牽連的人都被滅三族。(《魏略》記載山陽單固,字恭夏,為人有器量。正始年間,兗州刺史令狐愚與單固的父親伯龍關係很好,征召單固,想讓他擔任別駕。單固不願意做州吏,以病為由推辭。令狐愚禮遇更加深厚,單固不想答應。單固的母親夏侯氏對單固說“使君與你父親關係很好,所以不止一次地征召你,你也要仕進,自可前往。”單固不得已,於是前往,與兼治中從事楊康一起成為令狐愚的心腹。後來令狐愚與王淩通謀,楊康、單固都知道他們的計劃。恰逢令狐愚生病,楊康應司徒的征召前往洛陽,單固也以病為由解除了官職。楊康在京城揭露了這件事,太傅於是東行捉拿王淩。到達壽春後,單固拜見太傅,太傅問道“你知道這件事嗎?”單固回答不知道。太傅說“暫且不說近事。問你,令狐愚反叛了嗎?”單固又說沒有。然而楊康說,事事都與單固相連。於是逮捕單固及其家屬,都關押在廷尉,經過數十次審訊,單固仍然說沒有。太傅審問楊康,與單固對質。單固無言以對,於是罵楊康說“老奴才,你既辜負了使君,又滅了我的家族,你以為自己能活嗎!”事情定下來後,上報廷尉,按照舊例允許單固與母親、妻子、兒子見麵。單固見到母親,不抬頭看,他的母親知道他慚愧,叫他的名字說“恭夏,你本不想應州郡之命,是我強迫你的。你為人吏,自然應該這樣。這是自家門衰敗,我沒有怨恨。你本意是想和我說話。”單固始終不抬頭,也不說話,一直到死。起初,楊康自以為揭露了這件事,會得到封賞,後來因為言辭有些矛盾,也被處死。臨刑時,一起走出監獄,單固又罵楊康說“老奴才,你死是自找的。如果死者有知,你有什麽麵目在地下行走呢。”)
在朝堂上,大臣們紛紛議論,按照《春秋》的禮法,齊國的崔杼和鄭國的歸生都曾被追加懲罰,屍體被陳屍示眾,棺材被砍伐,這些事情都記錄在史書上。王淩和令狐愚的罪行也應該按照舊例處理。於是,人們掘開了王淩和令狐愚的墳墓,劈開棺材,把他們的屍體暴露在附近的集市上三天,焚燒了他們的印綬和朝服,然後用土埋葬了他們。(幹寶的《晉紀》記載兗州的武官東平人馬隆,假托是令狐愚家的客人,用自己的錢重新安葬了令狐愚,並為他守孝三年,還種植了鬆柏。兗州的人都為此感到羞愧。)
楊弘和黃華的爵位被提升為鄉侯。王淩的兒子王廣有誌向、學問和品行,死時四十多歲。(《魏氏春秋》記載王廣,字公淵。他的弟弟飛梟、金虎,都武藝超群。太傅曾經隨意地問蔣濟,蔣濟說“王淩文武雙全,當今無人能比。王廣等人的誌向和能力,比他們的父親還要出色。”後來蔣濟後悔了,告訴親近的人說“我這話,是要滅人家滿門的。”魏末傳說王淩的小兒子,字明山,最有名,擅長書法,多才多藝,人們得到他的字,都當作書法的範本。他逃往太原,追兵追上了他,當時有飛鳥落在桑樹上,隨著樹枝的擺動,他拉開弓射去,鳥立刻倒下,追兵就不再追趕了。明山投奔親戚家吃飯,親戚告發了官吏,於是他被抓住了。)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