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二)

字數:3435   加入書籤

A+A-


    赤烏五年,朱然征討柤中(《襄陽記》說柤的讀音如同租稅的 “租”。柤中在上黃境內,距離襄陽一百五十裏。魏時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領一萬多家部曲駐守在這裏,分布在中廬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兩穀中,這裏土地平坦開闊,適合種植桑麻,有水陸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稱為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各自率領幾千人,蒲忠在險要關隘攔截,企圖切斷朱然後路,胡質作為蒲忠的後援。當時朱然統領的士兵之前已經四處出擊,聽到消息來不及集結,就率領帳下現有的八百名士兵迎擊突襲。蒲忠作戰失利,胡質等人也都撤退了(孫氏異同評說《魏誌》《魏書》及《江表傳》說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兩次出兵侵擾,打敗胡質、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誌》承襲《魏書》,含糊其辭不說胡質等人被朱然打敗,隻說朱然撤退了。《吳誌》說赤烏五年,對應魏國正始三年,魏將蒲忠與朱然交戰,蒲忠失利,胡質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紀和孫權傳,這一年沒有戰事,應當是陳壽誤把吳國嘉禾六年當作赤烏五年了)。赤烏九年,朱然再次征討柤中,魏將李興等人聽說朱然深入,率領六千步兵騎兵切斷他的後路,朱然夜裏出兵迎擊,軍隊獲勝返回。在此之前,歸降的馬茂心懷奸計,被發覺後處死,孫權對此非常憤恨。朱然臨行前上奏說“馬茂這小子,竟敢辜負朝廷的恩德養育。我現在憑借天威,戰事如果能勝利,想要讓繳獲的戰利品,震懾遠近,船隻塞滿長江,讓場麵足夠壯觀,來消解朝廷上下的憤恨。希望陛下記住我之前的話,看我之後的成效。” 孫權當時壓住奏表沒有公布。朱然獻上捷報後,群臣前來祝賀,孫權才舉杯奏樂,然後拿出朱然的奏表說“這個人之前剛上這道表時,我還認為難以實現,現在果然像他說的那樣,可以說是對事情有先見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氣度分明,內心修養純潔,他所裝飾的文采,隻用於軍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質樸。他整天恭敬勤懇,常常身處戰場,麵臨危急情況時膽識鎮定,尤其超過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嚴格擊鼓,營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裝列隊,用這種方式麻痹敵人,讓他們不知道該防備什麽,所以出兵總能立下戰功。諸葛瑾的兒子諸葛融、步騭的兒子步協,雖然各自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孫權特意又讓朱然總管他們擔任大督。加上陸遜也去世了,功臣名將中在世的隻有朱然,沒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臥病兩年,後來病情逐漸加重,孫權白天為他減少飲食,夜裏為他無法入睡,宮中使者送去醫藥和食物,在路上接連不斷。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孫權總是召見使者,親口詢問情況,進去時賞賜酒食,離開時贈送布帛。自從創業以來的功臣生病,孫權心中最關注的,呂蒙、淩統最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歲時,在赤烏十二年去世,孫權穿上素服哀悼,為他悲痛不已。他的兒子朱績繼承爵位。
    朱績,字公緒,憑借父親朱然的功績被任命為郎官,後來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職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後,朱績接管了叔父的軍隊,跟隨太常潘濬討伐五溪蠻夷,憑借膽識和勇力聞名。後來升任偏將軍營下督,負責處理盜賊事務,執法公正不偏不倚。魯王孫霸有意結交朱績,曾經來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關係,朱績卻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禮法為由推辭了孫霸的親近舉動。朱然去世後,朱績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軍隊,被任命為平魏將軍、樂鄉督。第二年,魏國征南將軍王昶率領大軍攻打江陵城,沒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績給奮威將軍諸葛融寫信說“王昶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戰馬沒有草料,兵力耗盡才逃跑,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現在我們追擊的兵力不足,可以領兵相繼跟進,我想在前麵打敗他們,您在後麵趁機進攻,這難道是一個人的功勞嗎?我們應當有同心協力的義氣。” 諸葛融回信答應了朱績。朱績於是領兵追擊,在紀南追上了王昶,紀南距離江陵城三十裏,朱績先出戰取得勝利,可諸葛融卻按兵不動,朱績後來孤軍作戰導致失利。孫權十分讚賞朱績的戰功,嚴厲斥責了諸葛融,隻因諸葛融的哥哥大將軍諸葛恪地位尊貴有權勢,諸葛融才沒有被罷官免職。起初朱績就和諸葛恪、諸葛融關係不和睦,經過這件事後,雙方的隔閡更深了。建興元年,朱績升任鎮東將軍。建興二年春天,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績出兵合力作戰,卻把他留在半州駐守,讓諸葛融兼任他的職務。這年冬天,諸葛恪、諸葛融被誅殺,朱績重新返回樂鄉駐守,被授予符節。太平二年,朱績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孫綝執掌朝政時,大臣們心存疑慮彼此不和,朱績擔心吳國必定會陷入動亂,而中原的晉國會趁機來攻,於是秘密寫信與蜀國結盟,讓他們做好聯合對抗晉國的準備。蜀國派遣右將軍閻宇率領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績的後續命令。永安初年,朱績升任上大將軍、都護督,管轄從巴丘到西陵的廣大地區。元興元年,朱績被就地任命為左大司馬。當初,朱然為朱治服喪結束後,請求恢複本姓施氏,孫權沒有同意,朱績在五鳳年間上表朝廷請求恢複施姓,得到批準,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呂範,字子衡,是汝南郡細陽縣人。年輕時擔任縣裏的官吏,相貌堂堂儀表不凡。同鄉人劉氏,家境富裕且女兒容貌美麗,呂範向劉家求婚。女孩的母親嫌棄呂範家境貧寒,不想答應這門親事,劉氏卻說“看呂子衡的樣子,難道會長久貧窮嗎?” 於是同意把女兒嫁給了他。後來呂範為躲避戰亂來到壽春,孫策見到他後覺得他非同尋常,呂範於是主動親近依附孫策,帶著自己的一百多名門客投奔了他。當時孫策的母親吳太妃在江都,孫策派呂範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謙認為呂範是袁術派來的間諜,暗示縣裏的官吏逮捕拷打呂範,呂範的門客和精壯侍從強行把他搶了回來。當時隻有呂範和孫河經常跟隨在孫策身邊,不辭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險艱難,孫策也像對待親屬一樣對待他,常常和他一起進入內堂,在吳太妃麵前飲酒宴樂。
    後來呂範跟隨孫策攻破廬江郡,返回後一同東渡長江,到達橫江、當利口,打敗張英、於麋等人,攻占小丹楊、湖孰,呂範兼任湖孰相。孫策平定秣陵、曲阿後,收編了笮融、劉繇的殘餘部眾,給呂範增加兩千名士兵、五十匹戰馬。後來呂範兼任宛陵令,討伐打敗丹楊郡的賊寇,返回吳郡後,升任都督。(《江表傳》記載孫策曾經悠閑地獨自和呂範下棋,呂範說“現在將軍的事業日益壯大,士兵部眾越來越多,我在外地聽說軍隊紀律還有不夠嚴整的地方,我希望暫時擔任都督,輔佐將軍整頓軍隊。” 孫策說“子衡,你已經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經有大量兵馬,在外立下戰功,難道應該再委屈擔任這種小職務,去管理軍中瑣碎的事務嗎!” 呂範說“不是這樣的。現在我離開家鄉依附將軍,不是為了妻子兒女,而是想成就濟世的大業。就像同乘一條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會一起遭受失敗。這也是我的打算,不隻是為了將軍您啊。” 孫策笑著,沒有辦法反駁他。呂範出來後,換下士人的禮服,穿上軍人的袴褶,手持馬鞭,到孫策的官署報告,自稱代理都督,孫策於是授予他正式官職,把軍中各種事務都委托給他。從此軍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嚴得以徹底施行。)
    當時下邳人陳瑀自稱吳郡太守,駐守海西,與地方豪強嚴白虎勾結。孫策親自率軍討伐嚴白虎,另外派遣呂範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陳瑀,斬殺了他的大將陳牧。(《九州春秋》記載初平三年,揚州刺史陳禕去世,袁術派陳瑀兼任揚州牧。後來袁術在封丘被曹操打敗,南方的人背叛陳瑀,陳瑀率軍抵抗。袁術逃到陰陵,用好話向陳瑀求和,陳瑀不懂得權衡局勢,又膽小怯懦,沒有立刻進攻袁術。袁術在淮北集結兵力向壽春進軍,陳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陳公琰向袁術請求和解。袁術扣押了陳公琰後繼續進軍,陳瑀逃走返回下邳。)呂範又跟隨孫策在陵陽攻打祖郎,在勇裏攻打太史慈。七個縣平定後,呂範被任命為征虜中郎將,他跟隨孫策征討江夏,返回後又平定了鄱陽。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