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你在要挾朕?

字數:3777   加入書籤

A+A-


    北京城中暗流湧動,百官每日都是提心吊膽。
    相比李自成的勢如破竹,京城中的風波更加可怕。
    經曆成國公謀反案,錦衣衛和東廠正在大肆搜捕涉事官員,短短幾日之內,已經有十幾名官員被下詔獄,每天都有人被押赴刑場。
    整個京城人心惶惶,他們驚奇地發現,往日裏通情達理的崇禎皇帝突然變得極為陌生,動輒砍頭抄家,頗有太祖遺風。
    突如其來的轉變讓很多人承受不住壓力,短短一天時間,六部九卿已經收到大量辭呈。
    翌日清晨,隨著一聲聲悠長的鍾鳴,文武百官緩緩步入大殿,各自按品級站定,整個朝堂寂靜無聲,隻聞衣袍摩擦的細微聲響。
    奉天殿的氣氛異常沉悶,似乎籠罩著一層陰雲。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內閣大學士魏藻德步出隊列,神色凝重。
    “近日來,內閣接連收到六部九卿大量官員的辭呈,情形頗為嚴重,臣鬥膽懇請陛下聖裁。”
    朱由檢聞言,並未表現出氣憤或者詫異,隻是說道:“竟有此事?所為何故?”
    魏藻德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陛下,據眾官員所言,近來廠衛勢力愈發囂張,不分青紅皂白,四處抓人,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眾多同僚擔心自己無辜受累,日夜難安,故而紛紛請求辭官歸田,以避禍端。”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陣喧嘩。
    眾官員麵麵相覷,神色各異,低聲議論著。
    朱由檢神色依然平靜,因為這個結果本就在意料之中。
    成國公謀反案牽連眾多,廠衛作為皇帝耳目,抓人審訊乃是本職,可是,在朝臣眼中,卻成了動搖國本的禍根。
    這時候,工部尚書範景文站了出來。
    “工部已經收到十幾份辭呈,按照這般辭法,不出半個月,工部就無人可用了!”
    兵部左侍郎方嶽貢隨後道:“兵部更甚,已經收到二十多份了,如果這些人真的走了,根本不用半個月,隻需三天,兵部就得癱瘓。”
    朱由檢聽完後,臉上卻很輕鬆,說道:“有句古話說得很,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廠衛辦案都是按流程走的,抓的人也是有憑有據,若非心虛,為何要怕?”
    魏藻德說道:“陛下說的是,然廠衛多年來與百官不對付,辦案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挾私報複的情況出現,如今我大明朝內憂外患,就算真的出了冤假錯案,朝廷也顧不上,豈不是給人可乘之機?”
    “卿家剛剛所言,廠衛與百官不對付,此話怎講?”
    “這,這……臣的意思,是說廠衛之中也有宵小之輩,如前朝的魏忠賢,禍亂朝政……”
    朱由檢突然打斷:“廠衛中確實有些人拿著朝廷的俸祿,卻不幹人事,說是朝廷的蛀蟲的也不為過,可是,朕不久前剛剛命錦衣衛進行自查,將這些害群之馬踢出去,並根據其情節嚴重與否,該革職的革職,該下獄的下獄!”
    “若卿家發現廠衛之中,有人顛倒黑白,陷害忠良,不妨上書彈劾,否則的話,廠衛的職責就是抓捕審訊,既是分內職責,有何不妥?”
    魏藻德見狀,眉頭緊皺,但仍試探性地說道:“陛下,廠衛行事,既要維護朝綱,又要避免誤傷無辜,此中分寸,實難拿捏。然如此大規模官員遞交辭呈,肯定有其中的道理,還希望陛下酌情考慮。”
    你說的有道理,但是,在這裏不好使。
    反正你不同意我們就辭職,大家都走了,看你這個皇帝怎麽辦。
    這些話既是試探,也是要挾,大明兩百多年來,文臣集團與皇權之間,本來就是鬥智鬥勇的過程。
    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殺伐果斷,動輒抄家滅族,也需要有官員做事啊!
    因此,在矛盾無法調和之時,官員們隻剩下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請辭。
    我不幹了,行不行?
    天底下那麽多事,你有本事自己幹!
    朱由檢臉色開始變得難看:“拿辭呈來要挾朕嗎?”
    “臣不敢!臣不是這個意思!”
    魏藻德趕忙跪地叩首,範景文等人緊隨其後。
    他們萬萬沒想到,崇禎皇帝根本沒有周旋的意思,而是直接掀桌子。
    雖然這樣做有些不講武德,卻是最有效的辦法。
    隻是後果有些嚴重,因為一旦撕破臉,人與人之間再無信任可言。
    你是皇帝,你有什麽困難,我們盡可能幫你。
    我們有什麽要求,你也得盡量滿足,這才是合作共贏。
    現在動不動就翻臉,以後大家誰敢真心為你做事?
    “行了,都起來吧!”
    朱由檢擺了擺手,然後說道:“廠衛繼續履行職責,若卿等不相信,其實也好辦,即日起派監察禦史跟進案情,若發現冤假錯案,或者廠衛有徇私之嫌,可直接向朕稟明!”
    左都禦史李邦華聞言,躬身行禮:“臣遵旨!”
    朱由檢又說道:“朕賦予爾等監察之權,為的是辦案公平公正,若有人蓄意誣告,陷害廠衛,朕必治其反坐之罪!”
    李邦華心頭一緊,趕忙道:“臣謹記陛下教誨!”
    朱由檢看著眾人,繼續說道:“諸位卿家,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朕深知爾等不易,然危急存亡之際,整個大明隻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朕的聲音!”
    “如果此時有人站出來跟朕唱反調,其心可誅!”
    “王承恩,你去將所有辭呈收上來,然後交給東廠,逐一甄別,若身世清白,可準其致仕,有問題的,嚴懲不貸!”
    眾人聞聽此言,後背全是冷汗。
    這個時候提出辭呈的,肯定有問題啊!
    若廉潔奉公,安心留下當官不好嗎,為何要致仕?
    當然了,沒交辭呈的也不見得有多幹淨。
    他們隻是還在觀望,暫時還沒有打定主意罷了。
    現在看來,不能急著做決定。
    特別是在事態沒有明朗之前,還是觀望一下的好。
    不知為何,崇禎皇帝為何變得如此陌生?
    難道是被逼急了,導致性情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