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布衣春秋

字數:1877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機杼驚秋
    霜降後的梧桐街,晨風裏混著一縷棉絮般的柔香。劉建軍掀開蒸籠時,瞥見對街的雜貨店掛出一匹靛藍粗布,布麵泛著毛邊,像被歲月啃噬過的書頁。穿灰布圍裙的老太太正踩著老式縫紉機,“噠噠”聲驚飛了周曉梅的非洲菊上打盹的粉蝶。
    “許婆婆,您這布頭渣子都飄我花盆裏了!”周曉梅捏著一撮棉絮抱怨。許錦繡扶了扶老花鏡,銀剪在晨光中劃出一道弧線:“老織布機就這個脾氣,碎線頭收不住。”她腳邊的竹筐裏堆著褪色的線團,一根紅線纏住鍾伯的拐杖尖,拉出一段泛黃的《蠶織圖》。
    鍾伯的放大鏡對準布邊:“這是木梭織的土布,經緯線裏摻了蓼藍葉。”許錦繡的針尖頓了頓,布料突然“刺啦”裂開,露出夾層裏半張1958年的供銷社票據,票麵蓋著“棉布二尺”的藍章。
    第二幕:線卷秘戲
    社區手工藝展開幕當天,少年宮孩子舉著金屬探測器掃過後院。儀器在牆根尖叫時,許錦繡的紡車突然卡住——紡錘裏纏著枚生鏽的頂針,內側刻著“丙申年贈”。
    深夜,劉建軍撞見許錦繡在巷尾燒布頭。火舌卷過棉絮,灰燼竟在空中拚出“紅星紡織廠”字樣。次日清晨,少年宮孩子拆開3d打印的仿古織機,電子屏突然黑屏——許錦繡的紡車線軸不知何時纏滿了電路板。
    “這叫‘經緯感應’!”穿鉚釘皮衣的設計師阿凱晃著激光筆,“傳統紋樣數字化才有未來。”許錦繡的銀剪突然轉向,裁開阿凱的亞麻襯衫下擺:“機繡的鎖邊針腳太死,不如我這老縫紉機活泛。”
    第三幕:藍染風波
    大雪節氣,社區推出“非遺體驗課”。許錦繡的靛藍染缸剛支起,阿凱的全息投影就投出電子紮染教程。周曉梅的非洲菊沾了藍漬,花瓣蔫成抹布卷,倒是花盆裏的苔蘚瘋長,順著缸沿爬成八卦紋。
    “染料ph值超標!”此時小林舉著檢測儀皺眉。許錦繡的竹夾子挑起染布:“我爺爺用這缸染了三十年工裝,也沒見誰中毒。”劉建軍偷蘸染液的老麵突然發藍,蒸出的包子掰開可見靛藍經絡,嚇得馬大姐的直播間瞬間刷屏。
    深夜,少年宮孩子用紫外燈掃描染缸,裂紋裏竟顯出一串莫爾斯密碼。鍾伯的《天工開物》被藍汁浸透,“染色篇”浮出朱砂批注:“以露固色,以情入藍。”
    第四幕:千絲成衣
    冬至前夜,整條街的電路因寒潮癱瘓。許錦繡的縫紉機頭亮起煤油燈,劉建軍的菌絲藍麵在餘溫中發酵。阿凱拆了全息投影儀,將電子紋樣描在土布上,針腳卻被老縫紉機帶得歪歪扭扭。
    “得用這個!”許錦繡抖開褪色的《紅星紡織廠操作手冊》。少年宮孩子按手冊組裝零件,老織布機突然“哢嗒”運轉,將菌絲和棉線混紡成閃著微光的布料。暴雨突至,染缸裏的藍汁漫過青石板,菌絲在水麵織出《蠶織圖》的星象紋路。
    第五幕:布衣新生
    除夕夜,梧桐街化身露天裁縫鋪。許錦繡的土布旗袍披在人體模型上,阿凱的激光裁剪出賽博紋樣。劉建軍的藍麵包子裂成蓮花,菌絲裹著棉線在蒸霧中織成發光披肩。
    林宴的老灶燃起蓼藍枝,煙香裹著布料的漿糊味漫過屋簷。鍾伯的拐杖尖挑起半截紅線,在青石板上勾出“紅星”二字的狂草。少年宮孩子將電子芯片縫入土布,霓虹燈牌的光暈在針腳間流轉。
    晨光中,許錦繡將生鏽頂針埋進老梧桐根下。樹洞裏新結的蛛網兜住一縷布絲,在風裏晃成未寫完的丙申年故事。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