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9703 加入書籤
() 衝進城的怪物都撤退到了外城牆的牆根下麵。係統公告適時的響了起來。“防守成功!”停了幾秒係統公告再次響了起來:“本次個人經驗計算已經結束,請玩家自己查看屬性確認升級情況!”
剛說完就聽到升級的提示音,我打開屬性一看,好家夥,我545級了,時升40級,這生意合算!雖然累了些,但是升級的感覺很好!
公告還在繼續:“本次特別表揚名單如下:
特級英雄一名:玩家修馬裏奧,累計城市積分分,獎勵低階神器套裝雅典娜的祝福一套。
一級英雄兩名:分別是……”係統獎勵超級多,前後大約有00多人拿到了東西,最高的像馬裏奧拿了套神器,最低的拿了一把精銳級別的屬性武器,也算不錯了!之所以有這麽多人受到獎勵估計是因為殺敵數量太高,而我們的玩家又太少,結果這麽一分到每個人頭上就是好大一堆!馬裏奧是第一個被報到的,然後她裏就多了套光彩奪目的盔甲,結果她就那麽捧著裝備開始傻笑,00多人都報完了她還沒有緩過來,饞的雷達在旁邊看著那套裝備眼睛都紅了,這小子就拿到一個神器級別的套,據說空都能打死人!
報完了玩家的獎勵,接下來是行會獎勵。“鑒於行會積分已經突破基本積分很多,特別獎勵冰所屬城市可以建造全覆蓋式武裝炮台,另外將為城市免費建造一座超空間神廟。再讀網,更新最快。神廟將通過傳送點於城市裏的指定地點連接,地點由會長在城戰結束後指定。該神廟將位於獨立的虛擬空間,不占用城市用地。
本次表現卓著,係統獎勵所屬城市特殊建築物兩座。第一座特殊建築是神殿大學,所有本行會玩家魔法殺傷力增加5%。第二座建築物是英烈碑,所有本行會玩家物理攻擊力增加4%。請行會會長在方便的時候向本城市的輔助np總管告知建築地點,係統會自動建築!本次獎勵到此為止。
遊戲都運行幾個月了,世界觀也基本鋪開了,其的端詳已經很容易看出來了!剛開遊戲的時候基本上是個人練級的時代,那個時候我們把它歸結為人戰!大約從去年11月旬開始,玩家行會開始陸續出現,直到現在為止這個階段還沒有結束!我們暫時把這個時段叫做行會戰或者城戰。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戰鬥會一直持續到9月旬,期間主要的事情就是各個行會之間的武力吞並,而且這期間還有可能混合著一些大型行會之間的互相攻擊!
有意的在推動這些進程,而且明顯進度越來越快!這個城戰期主要是把一些渾水摸魚的行會淘汰掉,並且樹立幾個可以獨霸一方的大型行會出來,當然這個過程難免血腥一點。
這幾個月要進行的工作主要是兩個,一是大型行會之間的聯盟以及進一步的武裝兼並!這個工作主要是在國戰開始前把一個國家變成一個整體,國戰開始後每個國家如果隻有一個領導行會或者行會聯盟,那樣的戰鬥才是激烈的。
行會戰之後就是運營商做過介紹的國戰了!這個時期大約是多國混戰了,具體會打成什麽樣,以及會有什麽結果我都不知道,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必定會出現跨國行會!
國玩家已經過億,就算不能完全統一,到國戰時最大的行會聯盟有個幾千人我是絕對相信的,這要是再和別的國家的行會兼並……要出現上億人的行會。
混戰會越打越亂,而聯合之後的實力擴充是明顯的。大家都不傻,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合並是大勢所趨,遲早的事情!”
神戰應該是國戰變成幾個國家組成的利益集團之間的混戰後所發生的事情!這個時期應該會有大批np出現,以任務的形式引導隸屬不同係統的超級集團迅速解體,然後重組成新的集團開始最後的混戰。
又忙了一天兩夜,重建後城市基本上已經有個大致樣子了。千斤頂一樣的大型設備被倒過來接到了那些履帶推進器上。“千斤頂”上伸出的粗大金屬支撐柱剛好可以插進那些支撐架上的固定器裏。這些千斤頂設備的功能很簡單,它們可以把金屬支撐柱伸長或縮短,除此之外它們還可以旋轉,功能也就這兩個而已。
當這些設備被安裝上去之後大家更加明白它們的用途了,在大家激動的目光研究人員終於回來開始安裝設備了。但是他們沒有動那些履帶推進器而是把那個最大的千斤頂先弈了過來。
這個最大的“千斤頂”造型很奇怪,它看起來就好象是兩個千斤頂把央的支撐柱連在了一起,也就是說它看起來像兩個頭對頭的千斤頂。
研究員讓巨龍把它弄到了城市心。原本那些指揮施工的人還不明白為什麽建造城市框架時要先用天空之石把框架架起來,現在終於明白了原因。這個超級千斤頂高達800米,要不是事先把框架架起來根本就弄不進來。
千斤頂被放在了城市正心的位置,然後一些人爬上去動操作千斤頂伸長,直到上部那個千斤頂頂在了橫梁上才停了下來。施工人員開始固定上麵那個千斤頂,使用和這個千斤頂一起運來的零件大家很快把它和城市框架連接了起來。
研究員先實驗了收縮千斤頂,因為頂上和框架連接了起來,下麵自然就離開了地麵。確認不會鬆動之後研究員們又把它伸了出來頂起城市框架,然後命令拆除那些臨時支撐。當所有臨時支撐都拆掉之後城市完全由千斤頂支撐了。
我們再次實驗伸展收縮千斤頂,城市框架就跟著上上下下的動了起來。確定伸縮沒有問題我們開始旋轉千斤頂,這個千斤頂可以左右任意轉動,但是速度不會太快。下半個千斤頂支撐著地麵,上麵那半轉動的時候城市的框架也跟著千斤頂一起轉了起來。這個就是我們設計的轉向設備,多方便啊!
確認千斤頂沒有問題後我們又把最後四台超級巨大的重力反抗裝置裝到了這個千斤頂下半部分的底座上,不過因為動力核心還沒有安裝,暫時無法實驗這個設備。重力反抗裝置可不象超級千斤頂那樣能耗比較低,它無法依靠小型動力核心提供能源,再說現在單靠這四個反重力裝置恐怕不能穩定控製城市的平衡,容易尋致城市傾斜,我可不希望城市還沒蓋好就摔散了。
搞定千斤頂之後技術員們並沒有往城市上組裝那些履帶式推進器,他們反而開始在指揮起那些人偶在城市框架上安裝起了一些金屬軌道。金屬軌道的外形和火車使用的鋼軌很像,但是尺寸非常的巨大,一根鋼軌就已經超過了火車頭的大小。這些超級鋼軌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並不一樣。鋼軌分為五種型號,在兩頭橫截麵都有紅色的字母標記。這些鋼軌的長度大約是21米一根,五種型號最長的也僅僅比最短的長了厘米多一點,不過最短的a型數量比較少,最多的e型數量起碼有a型的一百多倍。
一開始看這些鋼軌感覺都是筆直的,但是隨著人偶們的安裝很快大家就看出問題了。這些軌道根本就不是直的,它們都有弧度,隻是因為長度比例小以及弧度不大,所以乍看之下感覺是直的而已。
當所有五種型號的鋼軌都被安裝到位之後大家才看出來這些東西原來是個環行軌道。五種鋼軌擁有不同地弧度,當它們完全組裝起來後就形成了五個同心圓環。五道環最內圈的一個直徑隻有5公裏。而最大的一個直徑則達到了0公裏,它們的圓心都是城市地幾何心。
圓環完工後研究員們又開始往圓環上安裝一些巨大的裝置。這些裝置的外形很特別,長長尖尖的像兩個尾部對接的子彈。實際上大家看到的這個僅僅是整流罩,裏麵的設備才是關鍵。整流罩內部安裝著一部大型重力反抗裝置、一台型動力核心、兩部巨型發動、4組共800個金屬導輪。
這些整流罩內的設備都是組裝好的。現在安裝起來很方便。幾隻巨龍拖著一部這種大型裝置把它從鋼軌下方倒扣上去,裝置頂上的導輪帶有自動卡口,巨龍把它們推到工字型地鋼軌上時導輪自動張開,當上麵的導輪越過工字軌道最寬地部分後又在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回位剛好把整個裝置掛在了鋼軌上。
裝置上的導輪為全金屬導輪,和火車輪子一樣,抗壓能力很強。800個輪子分成上下兩層,上麵是左右各10個,而剩下的80個輪子全都在下麵。很多玩家都很好奇為什麽把這麽多輪子安裝在裝置和導軌之間,而用於把裝置掛在鋼軌上的承重輪卻隻有20個。
實際上這組設備才是真正的轉向設備,它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5層鋼軌上掛了很多這種裝置。而每個裝置內都有重力反抗裝置。當這些重力反抗裝置啟動後它們可以拖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麽大部分輪子被安裝在了鋼軌和裝置之間。因為當這些裝置裏地反重力裝置啟動後。整的重量都會平均分布在這眾多裝置和鋼軌之間的輪子上,而那些頂上的輪子隻要在裝置不啟動時掛住裝置不讓它掉下來就可以了。所以大部分輪子被裝在了導軌和裝置之間,而不是上麵。
這些裝置上的反重力裝置把城市拖起之後,裝置內的超級發動就可以帶動導輪向一個方向轉動,然後裝置自身就會相對鋼軌發生運動,這個原理比較像吊軌電車。但是這裏有些不同。當驅動輪轉動時它實際上是在向兩個方向用力,一個力推鋼軌另外一個推動裝置自身。對吊軌電車來說軌道是固定的。所以輪子轉動時車子就開始運動。可是重力反抗裝置一旦啟動就會相對地麵水平靜止,它是不會水平運動的,那麽唯一能動的就是軌道。這麽多裝置同時啟動,當他們向一個方向運轉時就會推動圓形軌道向反方向運轉。因為是連在這些軌道上地,軌道轉動城市當然也跟著動,這樣就完成了轉向動作。不過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這套裝置啟動時必須為靜止狀態,它隻能原地轉向不能讓城市水平移動,城市的移動要靠另外一些設備。
這些設備被安裝好之後技術員們開始把那些已經完成地履帶推進器運了過來。城市的框架上已經在適當的位置預先留好了安裝口,這些都是在設計圖上的,尺寸也很標準。
巨大的履帶裝置被一個個的連接到城市上。把動力線路連接到已經從城市動力網上留出的接口上,這些設備就動有了動力。400個履帶裝置在城市下排了20行20列,城市是正方形的對稱結構,動力裝置也必須盡量對稱,我們必須保證城市的整體穩定性。
動力核心連接完畢之後進行了一次半功率試,順便測試了一下新的推進設備。首先城市央的巨型千斤頂把城市頂了起來,然後那4050個履帶裝置統一動作的收縮再伸出,實驗了次確認沒有異常。第四次伸出履帶裝置然後收起央的千斤頂,那些驅動裝置依然正常地很。
因為沒有城市之樹。現在一切控製都是動的。我們找了400個玩家爬到那些履帶裝置上啟動動力設備,然後城市框架竟然真的開始在地麵上跑了起來。以後艾辛格再也不是一座被動挨打的城市了,它就要變成我們地前進要塞了。
接下來需要測試的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城市的空移動設備。重力反抗裝置雖然可以把艾辛格拖起來。可是由於這個設備該死的特性,城市完全無法移動,這已經成了我們行會和阿修富德的鐵十字軍心永遠的痛。阿修福德當初就是希望能造出移動要塞才研究這玩意的,可是後來發現這東西能飛不能動,確實是夠鬱悶的。
我站在城市框架的前麵使用行會頻道同時向400部履帶裝置裏地玩家發部命令,現在這個時候可不能出錯。這麽大的城市,重量是難以想象地。我們要驅動這麽大的東西,使用的動力可不是一半二般的,一旦操作失誤,就會把推進裝置弄散架。
在我的命令下4000個履帶裝置的倒丫字型支撐架上都伸出了一些像械臂,這些械臂地尖端有一促像掃把頭子一樣的金屬絲,這個實際上就是我們仿照電刷設計的能量刷。那些履帶的夾層裏都是有重力反抗裝置的,而且位於履帶夾板兩端的重力反抗裝置都有觸須一樣的能源頭伸在外麵,這個就是我們的設計。
動力核心突然開始加大輸出功率,動力網上的能量通過能量刷傳到了重力反抗裝置伸出地能源探頭上,然後再進入裝置內部。獲得能量的重力反抗裝置突然啟動。通過調節能源刷上的能源強度可以輕易地控製重力反抗裝置的浮力大小。隨著大家一起調大輸出,那些位於輪子下方的履帶板內的重力反抗裝置逐漸提高了浮力。整城市框架在這巨大的拖力下緩慢的離開了地麵,並持續上升著。
當下麵的履帶板離開地麵5米時我下令保持懸停,那些玩家立刻把動力調整到剛好保證城市框架穩定的懸浮不上升也不下降。我再次下令啟動履帶裝置的推力設備,隨著玩家們整齊的操作,動力設備開始運轉起來。發動的動力被傳尋到輪子上,然後履帶開始轉動,城市框架竟然真的開始移動了起來,要知道此時艾辛格的框架是漂浮在天上的。它現在是真正的在飛行啊!
其實這套空移動設備並沒有解決重力反抗裝置啟動後無法水平移動的毛病。它隻是巧妙的回避了這個問題。反重力裝置隻有在啟動時才無法水平移動,隻要不啟動它就可以隨便移動,而履帶恰恰完成了這個目標。
履帶在運轉的時候,與地麵接觸的部分實際上是沒有水平移動的,這個屬性恰好符合反重力裝置的特性。在地麵上時履帶前進的作用力來自地麵的反作用力,而在空,這個反作用力由重力反抗裝置提供。
那排巨大的能量刷覆蓋的區域僅僅是位於輪子下方的重力反抗裝置,也就是說當履帶轉動起來時隻有進入輪子下麵的那一兩塊履帶板裏的重力反抗裝置才有能源,而一旦它們離開了這個位置就碰不到能量刷,當然也就停了。這個設計的優點是純械化,不需要專門製作控製係統來決定該啟動哪個設備不該啟動哪個設備,現在一切都是自動化的。不管履帶是停是走,也不管它的轉速如何,能量刷隻會提供承擔重量的那幾台重力反抗裝置的動力,其他的根本就不會啟動。
實驗結束,事實證明設計完全合理,城市可以正常移動。將來將擁有空移動地能力,但是想要轉向就必須先停下來。然後關閉履帶裝置上的所有動力替換到鋼軌轉向裝置上去,轉向結束再換回來繼續移動。麻煩是麻煩了點,好歹能移動能轉向了。
最複雜的裝置都安裝結束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純粹地力氣活了。城市框架上己經把管道層和械層維修層都留了出來。剩下的工作就是鋪設地麵和構造建築了。
整體施工難度很大,主要原因是模塊化設計導致城市裏多了很多可動部件,這些東西的能量導線和傳動設備搞的城市框架裏向蜘蛛洞穴一樣,到處都是線。趁他們在忙施工,我拿出了一枚城市之樹的種子。這個帶回來的那種變種城市之樹的種子,這種城市之樹比原來的要聰明一些,而且還多一個魔偶地指揮能力,正好這次被毀城市之樹也遇害了,新城市正好換新的城市之樹。我把種子放在了主動力核心上,然後這個植物就迅速地滲透進入了各種建築內部。新城市之樹的特點就是完全看不見它的根係。所有的植株部分都和城市的建築以及設備融合到了一起,根本不會被發現。而且無法分離。
城市的主體看起來像瑪雅金字塔,由個依次縮小的梯台堆疊形成。
最下麵一層梯台地底部是個邊長2公裏的正方形,外部垂直高度大約是900,米。這個部分是整個城市最大的一個區,我們把它命名為基礎層。基礎層裏實際上並不是隻有一層,它實際上分成了4層。
這四層最下麵一層是械動力層,那些千斤頂、履帶推進器、軌道轉向都在這一層裏。而且這一層的活動裝甲下麵安裝有大量的伸縮式武器。能飛了。將來可以是要進攻別的城市的,既然我們能飛就要充分利用這個優點。把武器都裝在城市下麵就可以飄在人家頭頂上往下打。其實這些所謂的武器平台根本沒有多少是正規武器平台,大部分都是炸彈投擲器,反正我們在人家頭頂上,把炸彈直接往下扔就是了,要不要炮意義不大。
基礎層的第二層是結構層,這裏有備用重力反抗裝置以及備用能源係統,主動力核心也在這裏,而且城市地生產設備大多都在這裏。
基礎層的第層是主要生活層。城市裏的np以及一些商店之類地都聚集在這裏。最上麵一層第四層和第層的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城市的跨國傳送陣也將被安裝在這一層的心位置。需要說明的是,基礎層最上麵的第四層也是有頂的。它不是敞開的。這一層的外牆厚度是2000米,不過內部並不是實心的。我們在這牆裏留了大量的炮火窗口,每個窗口都用防水隔門擋了起來,而且有移動裝甲保護。需要射擊時打開窗口把炮管伸出去就可以了,不用時就封閉起來。窗口裏麵是戰鬥室,後麵有通道相連,再向城市內部延伸一點就是彈藥庫,這樣設計安全可靠還能保證戰鬥力。
底部的基礎層上麵就是間層,這個部分是完全獨立的,它和下麵的基礎層實際上是可以分離的。行會裏的技術人員又做了不少履帶推進裝置以及新的軌道轉向,這些設備都將安裝在間層。間層的外形也是個梯台,不過它要比基礎層小一些,其底部邊長隻有50公裏,外部垂直高度大約00米。
間層內部一共分層,最下麵的第一層和基礎層布局差不多,也有一個械區。這裏有100個履帶推進裝置和由個鋼軌組成的鋼軌轉向。但是和基礎層不同的是這一層的械區都集在間位置,外圍區域都是空的,而且外牆上有大量的閘門,閘門後麵的空間就是港口。這些閘門都使用從亞特蘭締斯定做的特大號防水隔門保護了起來,如果城市下水這裏就是戰艦的出入口。港口裏有特殊的設備可以讓城市升空後把水保留在港口裏,這樣戰艦依然可以在港口裏停泊,不過想要讓戰艦出入就必須等城市下水。
因為基礎層的最上層是有頂棚地。也就是說間層的外麵有很大一片空場子。我們的人把這裏製造了多功能青台,地麵上有大量的升降平台,戰鬥時這些地方地裝甲可以打開把內部的武器升起來。當武器平台回收之後關閉裝甲,這裏就成了青整的平台。其實保留這個青台是考慮到以後可能需要建造空戰艦。所以先把航空港留了出來。這麽大區域完全就是個場,不管多少空戰艦都可以停進去,而且後麵的港口隻要把水放掉就可以當庫用,設備完善條件一流。
間層的第二層是我們的np軍團的營地,我們的圖騰獸和守護獸都住在這裏。間層的第層是行會玩家生活區,這裏有職業心以及複活殿等一些主要事物所,行會玩家的休息室也在這裏,而且這邊也有少量商業區。
間層因為在基礎層上麵,所以相對比較安全些,牆壁厚度僅僅為800米。不過依然設置了大量火力窗口。我們地設計思路是艾辛格不因該有火力盲區。實際上間層的底部也是有火力平台地,不過間層平時和基礎層都是對接在一起的。所以這些東西都收在內部。如果有需要的話間層脫離基礎層就可以展開。這些武器防衛自己的下方區域。
在間層的上麵是指揮層,它的結構比較特殊。這一層並不是正方形的底麵,它地底部是個邊長1公裏的正八邊形,但是頂部卻是個邊長2500米的正方形。指揮層外部垂直高度650米,內部共分層。
指揮層的最下麵一層當然還是械層,要保證城市脫離之後指揮層可以獨立行動,那些動力設備是必不可少的。指揮層隻有6個履帶推進設備。而且轉向隻有一個軌道,不過因為這一層比較小,這些就足夠了。
和間層的底層一樣,指揮層的底層外圈也有港口,不過這裏的港口隻有四個出口,並不象間層那麽多,而且這裏的港口都很小。我們計劃這個僅僅是備用港口,平時一般用不到它。
指揮層地第二層是行會指工作層,城市議會廳和圖書館以及大型水晶通訊室、各種研究構。等等等等基本都擠在這裏。再上麵就是第層,這裏是神殿層,不過實際上辦事的神殿不在這裏。艾辛格每一層都有神殿辦事處。指揮層最上麵的這個神殿層實際上隻是神殿地研究所居住地,另外,因為要宣揚道教,所以這裏還劃出了一部分給道觀用。
指揮層的最上麵上層也是有頂的,這個平台上麵就沒有完整的層次了。因為暫時不知道能在這裏放些什麽,所以暫時就空了出去。
從第一天過來到現在差不多一個星期了,終於基本完工了。所有的結構都已經安裝完成,內部建築物目前還在建造,不過那就相當於裝潢比蓋城市要簡單多了。因為好多武器和設備都沒有有到位,暫時感覺城市還比較空。還有一個比較鬱悶的問題是城市裏現在沒有自由np。當初我們把城市裏的人員和物資都轉移走了,那些負責城市運轉的np也被我們一起撤走了,可是自由np無法撤離,城市被摧毀那些人都變冤魂了,我對此也無能為力。
現在才隻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