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鐵證如山裴炎倒,血詔驚天武後

字數:5428   加入書籤

A+A-


    黎明前的長安,死寂如鐵。
    狄仁傑立於窗前,案上燭火僅餘豆點微光。他手中那份將要震動朝堂的奏折,疊放得一絲不苟。
    林琛、裴元澈分坐兩側,三人皆是一夜未曾合眼。
    “今日之局,裴炎必會反撲。”狄仁傑的聲音在寂靜中顯得格外低沉。
    林琛微微頷首,“已布下天羅地網。”
    裴元澈指尖劃過劍脊,冰冷的觸感讓他精神一振,劍身映出一抹幽光。
    他們已將朝堂上可能出現的每一種變數都推演到了極致,每一步棋都必須落在最精準的位置。
    天色微明,紫宸殿外,百官已如魚貫蟻,依品階序立。
    朝會開始。
    武後端坐禦座,鳳目微垂掃過階下群臣,殿內一時鴉雀無聲。
    狄仁傑自百官隊列中走出,手捧奏折,步履沉穩。
    “臣狄仁傑,有本奏!”
    狄仁傑不疾不徐,將裴炎十大罪狀一一列陳,聲如金石。
    “其一,勾結突厥,暗通款曲,圖謀不軌!”
    “其二,毒害東宮,意圖廢立,包藏禍心!”
    ……
    “其十,結黨營私,蠹國害民,證據確鑿!”
    底下嗡的一聲,議論聲浪潮般湧起,幾乎要將殿頂掀翻。
    裴炎那張素來威嚴的麵龐,此刻血色褪盡,白得像一張剛鋪開的宣紙。
    不過瞬息,那慘白又被一層醬紫色覆蓋,額角青筋一根根墳起,突突急跳。
    他身著深紫朝服,袍袖下的拳頭攥得骨節“咯吱”作響,連帶著華貴的袍料都起了細密的褶皺。
    裴炎猛地一甩袍袖,指尖幾乎戳到狄仁傑的鼻梁,唾沫橫飛。
    “狄仁傑!休得在此含血噴人!”
    “此乃挾私報複,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所有證物,皆為爾等宵小偽造!”
    他反唇相譏,“狄仁傑才是包藏禍心,欲借此排除異己,獨攬大權!”
    他要將這潭水徹底攪渾。
    禦座之上,武後那雙深不見底的鳳目,在殿中群臣臉上緩緩掠過。
    她朝著下方微微一揚下巴,聲音清冷如冰,“宣林琛,呈證。”
    林琛雙手平穩托著一個烏木托盤,上覆素色錦布,緩步走到殿中。
    他先從盤中拈起一株顏色暗沉的幹枯草藥,舉至眾人眼前,“陛下,諸位大人,此乃‘蝕心草’。”
    隨即,他又取出一份墨跡未幹的紙張,攤開,“此為東宮太子藥渣查驗文書。”
    “兩相對照,太子殿下所中之毒,與此草毒性,分毫不差!”
    話音剛落,他又從托盤中捧出數封蠟封嚴密的信件,聲調陡然拔高,“此是從裴相國府中搜出的往來密函!”
    一旁,另有數頁紙張,其上是以蠅頭小楷謄抄的破譯信文,條理清晰。
    林琛手指那譯文,“信中詳錄裴相國如何與突厥使者暗通款曲,互報軍情,時日、地點、接頭暗語,樁樁件件,曆曆在目!”
    “帶裴府管事!”
    兩名膀大腰圓的禁軍校尉,立時押著一個五花大綁、抖如篩糠的管事踉蹌入殿。
    林琛再揚聲,“傳鴻臚寺守門役吏!”
    未幾,一名身著鴻臚寺差役服色的門子被帶上殿來,一進殿便“噗通”跪倒,叩首如搗蒜。
    他渾身抖似秋風殘葉,結結巴巴,將裴炎親信如何與形跡可疑的外族人秘密接頭之事,竹筒倒豆子般,盡數吐露。
    這一樁樁,一件件,如鐵索連環,將裴炎捆了個結結實實,動彈不得。
    階下眾臣,原先尚有交頭接耳、心存觀望者,此刻大多垂首暗暗點頭,大氣也不敢出。
    林琛此子,年紀輕輕,這份鎮定與手段,著實令人刮目,由不得人不暗自心驚。
    不少人心中已然明了:這回,裴炎這隻老狐狸,怕是真的要栽個大跟頭了!
    裴炎黨羽紛紛出列,為裴炎強辯。
    或質疑證物真偽,或攻訐林琛人微言輕,“其言不足取信!”
    殿內一時嘈雜不堪。
    素與裴炎不合的關隴集團官員,則抓住時機,紛紛出言痛斥,部分武後新擢拔的官員亦加入戰團,雙方唇槍舌劍,言辭激烈。
    金殿之上,亂成一團。
    裴元澈奉召上殿,他呈上楊氏子弟暗中搜羅的證據。
    那是部分關隴舊部與突厥往來的密函殘片,裴元澈直指,裴炎與這些舊部過從甚密,暗中勾連,其心可誅。
    裴炎的處境,愈發孤立無援。
    太子府一名負責煎藥的小太監被押上殿來。
    他麵色慘白,身體抖個不停。
    狄仁傑目光如電,在如山鐵證麵前,小太監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奴才該死!奴才受了裴府管事的重金脅迫!”
    他泣不成聲,哭訴自己如何在太子的湯藥中做了手腳。
    他顫抖著手指指向裴炎,嘶聲道:“是他!是他指使奴才的!”
    殿內再次一片嘩然,裴炎麵如死灰。
    裴炎見大勢已去,忽地發出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聲音尖銳刺耳。
    他猛地從袖中掏出一卷用鮮血浸染的卷軸,高高舉起,厲聲嘶吼,“此乃先帝密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先帝有旨,命臣清君側,誅妖後!”
    他竟將矛頭直指禦座上的武則天,試圖將自己塑造成“撥亂反正”的忠臣義士。
    他聲嘶力竭地煽動群臣,“妖後亂政,禍國殃民,天下將傾!”
    一直端坐禦座之上,冷眼旁觀這一切的武後,在聽聞“血詔”及“妖後”之言的刹那,鳳目陡然圓睜。
    一股無形的帝王威壓瞬間席卷整個大殿。
    她猛地一拍龍案,沉重的撞擊聲震得殿宇嗡鳴。
    她厲聲喝斷裴炎,“逆賊裴炎,死到臨頭!”
    “尚敢妖言惑眾,汙蔑先帝!”
    “罪不容誅!”
    隨著武後一聲令下,殿外甲胄鏗鏘,金吾衛精銳如潮水般湧入。
    刀槍出鞘,寒光閃爍。
    他們迅速控製了裴炎及其主要黨羽。
    裴炎渾身癱軟,麵如死灰,被兩名金吾衛如拖死狗般拽下殿去。
    金殿的混亂與肅殺之中,林琛目光銳利,留意到崔知漸等幾位山東士族重臣。
    他們在裴炎被拿下的瞬間,臉上並無太多驚愕,反而掠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如釋重負,甚至夾雜著幾分隱晦的期待。
    仿佛早已預料到這一幕,甚至樂見其成。
    裴炎被拖下殿時,目光怨毒地死死盯住狄仁傑和林琛。
    他口中喃喃自語,聲音微弱卻清晰可聞:“妖星現,國賊誅,然禍水不止……”
    那是《乙巳占》中的讖言。
    林琛心中陡然一沉。
    崔明琅始終未曾出現在任何一方的陣營之中。崔氏在此次扳倒裴炎的驚濤駭浪裏,看似置身事外,卻又在“龍葵膽”線索這樣的關鍵節點,不動聲色地推波助瀾。
    其家族的真實意圖,愈發深不可測。
    事後,月華如水,狄仁傑與林琛府中小酌。
    狄仁傑輕呷一口杯中酒,幽幽一歎,“裴炎雖除,但其盤踞朝堂數十年,黨羽遍布各處。”
    “山東士族勢力亦因此事元氣大傷,朝局短期之內,怕是難以真正平靜。”
    “更何況,那所謂的‘血詔’雖是偽造,卻也點燃了一些人心中潛藏的野火。”
    武後對狄仁傑和林琛在此案中的雷霆手段與卓絕表現,龍顏大悅。
    不日,聖旨下達,擢升狄仁傑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拜為實相。
    林琛官升兩級,任大理寺少卿,並特賜金魚袋,一時聖眷正隆,風頭無兩。
    然而,就在此時,一份八百裏加急的邊疆軍報,快馬送入宮中。
    燈下,武後展開軍報,隻看了一眼,臉色驟變。
    她捏緊了手中的軍報,指節微微發白。
    喜歡大唐仵作筆記請大家收藏:()大唐仵作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