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清赴任昌平 政府四件要事
字數:6219 加入書籤
何大清記得2024年的昌平早已改為昌平區位於四九城西北部,北與延慶區、懷柔區相連,東鄰順義區,南與朝陽區、海澱區毗鄰,西與門頭溝區和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區域總麵積1343.5平方公裏,下轄8個街道、4個地區、10個鎮。
而1965年的昌平縣,正處於一個微妙的轉折點。在1961年7月份的那場行政區劃調整,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將原本龐大的公社體係精細切分為10個較小的人民公社。小湯山、南邵、陽坊等公社名稱被正式寫入縣政府文件,而秦家村、張家莊和賈家村這些何大清頻繁往來的村落,都被劃歸在陽坊公社管轄之下。
這個曾經屬於河北省的縣城,自1956年劃歸北京市後,始終像個不被接納的“外來戶”。四九城裏的幹部們提起昌平,總帶著幾分疏離,使得這裏的經濟發展始終徘徊在尷尬境地。更棘手的是,前幾任縣主官接連黯然離場,留下的是一地雞毛——縣政府與周邊村莊因場地之爭矛盾不斷,幹群關係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
何大清翻閱著厚厚的地方誌,指尖在泛黃的紙頁上輕輕摩挲。上輩子在機關裏謹小慎微地熬資曆,始終未能一展抱負的遺憾,如今竟在這個特殊時期得到了彌補。他仔細研讀每個公社的人口數據、耕地麵積,甚至記下了各村主要族姓間的恩怨糾葛。夜深人靜時,他對著手繪的地圖喃喃自語:“陽坊公社三村聯保可解燃眉之急,南邵的果園若能統購統銷...”月光照在他密密麻麻的筆記上,他想著,當前破局的首要:清欠?修路?解決村民的饑飽?縣裏的內部爭鬥???
但不管如何,作為兩輩子的老黨員,一顆為國為民的紅心是真誠,無論錘打得如何油滑,初心如故。
車緩緩駛入昌平縣委大院,市委組織部的黑色轎車在陽光下閃著威嚴的光澤。趙科長率先下車,身後跟著一位身材挺拔的中年男子,正是新任縣長何大清。縣委大樓前,縣委書記丁克哲早已率領四套班子成員列隊等候,幾位副縣長不時整理著自己的衣裝,空氣中彌漫著莊重而緊張的氣息。
會議室裏,趙科長宣讀完任命文件後,全場響起熱烈掌聲。丁克哲起身致辭時,眼角細密的皺紋舒展開來:“大清同誌在任副區長期間主導過多個重點項目,有很強的執政能力,和豐富的經驗。相信他的到來一定能給昌平縣帶來新氣象。”他說著望向坐在左側的何大清,發現這位新縣長正專注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什麽,鋼筆尖在紙上劃出沙沙的聲響。
輪到何大清發言時,他合上筆記本環視全場:“剛才來的路上,看到一個停工的廠院,裏麵雜草叢生,心裏很不是滋味。”會議室突然安靜下來,幾個局長的茶杯懸在半空。“我這個人做事喜歡直來直往,今後匯報工作不用準備漂亮話,咱們就聊三個事:問題在哪、怎麽解決、何時見效。”坐在後排的招商局局長悄悄把準備好的歡迎詞材料塞回了文件袋。
晚宴後,丁克哲將何大清請到辦公室。月光透過老式木格窗欞,在斑駁的地磚上投下菱形光斑。何大清摩挲著掉漆的辦公桌直言:“這桌子比我父親當年在公社用的還舊,但老百姓的日子必須煥然一新。”老書記聞言一怔,轉身從保險櫃裏取出一摞發黃的規劃圖:“這是十年前製定的北區改造方案,可惜......”話未說完,何大清已經展開圖紙:“丁書記,你看,我來之前做了些功課……”
兩人的交談持續到深夜,窗外的知了聲漸漸歇了。丁克哲說起前幾任縣長有的被舉報落馬,有的主動請調時,手指無意識敲打著茶幾。何大清突然起身推開窗戶,夏夜的風裹著麥香湧進來:“老丁,咱們搭班子就像種地,土地不會騙人。你掌舵把方向,我負責抓落實,讓老百姓看看什麽叫真正的共產黨員。”
月光下,兩代執政者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辦公室牆上的黨徽泛著柔和的光澤。走廊盡頭,值班秘書看見書記辦公室的燈亮到淩晨,隱約傳來鉛筆在地圖上劃線的沙沙聲,以及時而激動時而低沉的討論聲。晨光微熹時,勤雜工老李發現垃圾桶裏多了幾個捏扁的煙盒,而往常這個時間,書記的煙灰缸總是幹幹淨淨的。
清晨五點半,昌平縣政府大樓的燈已經亮了大半。何大清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外麵尚未完全亮起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氣。昨夜他又是一宿沒睡好,腦子裏全是縣裏亟待解決的幾件大事。
“何縣長,人都到齊了。”秘書劉明輕輕敲門進來,手裏端著剛泡好的濃茶。
何大清接過茶杯,溫熱透過瓷壁傳到掌心。“走,開會去。”
會議室裏,政法委書記兼公安局長王澤正和副縣長何傳友低聲交談,縣委辦主任馬保龍翻看著手中的文件,常務副縣長金鵬程則皺著眉頭盯著麵前的筆記本。所有人都知道,今天這個清晨臨時召集的會議,必定有重要事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各位同誌,這麽早把大家叫來,辛苦了。”何大清在主位坐下,聲音沉穩有力,“最近縣裏幾件事拖不得,必須馬上解決。咱們長話短說,直奔主題。”
會議室立刻安靜下來,隻有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
“第一件事,”何大清翻開麵前的文件,“全麵統計政府的拖欠情況,包括欠賬時間、欠賬原因、具體經手人和負責人。特別是對人民群眾的欠款,必須一一核實清楚。”
他環視一圈,目光落在何傳友身上:“傳友同誌,這件事由你全麵負責。記住,群眾利益無小事,每一筆欠款背後都可能是一個家庭的生計問題。”
何傳友鄭重點頭:“何縣長放心,我會親自帶隊,逐筆核實。”
“第二件事,”何大清繼續道,“關於原來與東風街道辦事處簽約建廠的項目。後來他們悔了約。現在廠房建好了,設備也進了,也是我們縣全麵接的手,但是現在看來生產一直沒跟上,並且還有很多事城要解決。馬保龍同誌,你負責組織評估小組,徹底摸清情況,然後我們再決定它的去留。”
馬保龍推了推眼鏡:“我明白。這個項目拖了很久,確實該有個了斷了。”
何大清喝了口茶,轉向王澤:“第三件事,治安問題。最近群眾反映車匪路霸又有抬頭趨勢,掃黑除惡不能鬆懈。王澤同誌,你們公安局牽頭,開展一次專項行動,務必保證昌平縣的海晏河清。”
王澤挺直腰板:“已經部署下去了,這次我們重點打擊城鄉結合部的犯罪團夥,絕不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好。”何大清滿意地點頭,然後看向一直沒說話的金鵬程,“最後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村村通大型修路建設。”
金鵬程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何縣長,修路是好事,但資金和機械...”
“我知道你的顧慮。”何大清打斷他,“施工經費縣裏已經和中興集團談妥了借貸方案。他們還會租賃和出售給我們大批運輸車、推土機、挖掘機、壓路機等設備,十天內就能運到。”
會議室裏響起一陣低聲議論。金鵬程臉上的愁雲漸漸散去:“如果有設備和資金保障,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不僅如此,”何大清補充道,“施工的工人全部從各公社、村大隊內部招集。這樣既解決了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又能增加農民收入。鵬程同誌,你要做的就是全麵統籌,盡快召集人員,特別是能開車和操作機械的。”
金鵬程眼睛亮了起來,迅速在筆記本上記了幾筆:“我明白了。這樣一來,不僅能解決就業,還能培養一批技術工人。”
會議持續到七點半,各項工作的細節逐一敲定。散會時,朝陽已經透過窗戶灑進會議室,給每個人的臉上鍍上一層金色的光暈。
“劉明,”何大清叫住正要離開的秘書,“準備一下,咱們今天開始為期一周的調研。先去荒廢了的那個廠子看看。”
兩小時後,何大清和劉明站在東風街道辦事處原規劃為電子原件廠的廠房前。三棟灰白色的建築孤零零地立在荒草叢中,大門上的鎖已經生鏽。
“這廠子建好兩年了吧?”何大清皺著眉頭問陪同的街道辦主任。
“兩年零三個月了,何縣長。”主任擦了擦額頭的汗,“當時想著……,可是……
何大清走近窗戶,透過積滿灰塵的玻璃向內張望。裏麵整齊排列著嶄新的機器,上麵覆蓋著防塵布,像一群沉睡的巨獸。
“浪費啊...”他喃喃自語“這麽好的設備和廠房,不能就這麽荒廢著。”
中午簡單吃過飯後,何大清又趕往縣郊的一個村莊。這裏有幾戶人家反映政府拖欠征糧款已經二年多了。
“何縣長,您能親自來,我們...”六十多歲的老李頭握著何大清的手,聲音哽咽。
“老李,是我們工作沒做好。”何大清拍拍老人的手,“這次專門派金副縣長帶隊核查所有政府欠款,你們的情況一定會優先解決。”
他走進老李家低矮的土坯房,看到牆角堆著的藥瓶,心裏一陣發緊。“劉明,記下老李家的具體情況,聯係民政部門看看能不能先解決一部分醫療補助。”
傍晚回到辦公室,何大清剛坐下,金鵬程就興衝衝地推門進來:
“何縣長,中興集團的設備清單發過來了!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多三台挖掘機!”
何大清接過文件,疲憊的臉上露出笑容:“好啊,你們籌備工作進展如何?”
“已經通知各公社統計有意向的勞動力,特別是年輕力壯有文化的,優先考慮。”金鵬程興奮地說,“我還聯係了縣職教中心,準備開個短期培訓班,教基礎機械操作。”
“想得周到。”何大清讚許地點頭,“記住,這次村村通不僅是修路,更是培養人才、解決就業的好機會。”
接下來的幾天,何大清的調研路線遍布全縣。他走訪了三個拖欠款項最嚴重的鄉鎮,實地查看了五處計劃修路的路段,甚至深夜突擊檢查了公安局的掃黑除惡專項行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城關鎮派出所,他遇到了正在值班的王澤。“何縣長,您怎麽這個點來了?”王澤驚訝地看著牆上的時鍾——淩晨一點二十分。
“來看看你們是不是真在行動。”何大清笑著說。當他翻看值班記錄和當晚的巡邏報告時,臉上的笑容更加欣慰:“不錯,就是要這種勁頭。群眾晚上能睡個安穩覺,我們才算盡到責任。”
兩人到沒別的人地方,王澤才說:“爸,你可要注意身體,雨水跟我說好幾次了,要照顧好你,可是我也一直忙,都見不到你的麵。”
何大清笑了笑:“雨水調回來在發展委也不知道適不適應?最近忙,也沒時間問她”。王澤說:“一切都挺好,她說都適應了,您別擔心。”
調研的最後一天,何大清來到即將開工的第一條村村通公路起點。金鵬程正帶著十幾個年輕人在空地上練習操作小型挖掘機。
“何縣長!”一個皮膚黝黑的小夥子從挖掘機駕駛室跳下來,興奮地跑過來,“我是李家村的,叫李強。金縣長說我有天賦,學得快!”
何大清看著年輕人眼中的光彩,仿佛看到了這條公路將帶來的希望。“好好學,以後這就是你的飯碗了。”
回縣政府的路上,劉明忍不住問:“何縣長,這一周跑下來,您最擔心的是什麽?”
何大清望著車窗外連綿的田野,沉默片刻:“最擔心的是我們的幹部有沒有把群眾真正放在心上。劉明啊,政府工作千頭萬緒,但說到底就是兩個字——民心。”
車子駛過一片正在收割的麥田,金黃的麥浪在夕陽下熠熠生輝。何大清想起老李頭渾濁的淚眼,想起李強興奮的笑容,想起王澤深夜堅守的身影...這一周的所見所聞,讓他更加堅定了最初的決策。
“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八點,召開工作推進會。”下車前,他對劉明說,“這一周調研發現的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夜幕降臨,縣政府大樓的燈依然亮著。何大清站在窗前,和七天前同樣的位置,但心境已然不同。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喜歡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為傻兒子改命請大家收藏:()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為傻兒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