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戰亂時期下的炮灰6
字數:3784 加入書籤
此時的淮州一帶正在遭遇旱災,由於主角李硯和大晉朝正在做最後殊死一搏的國都大戰。兩方都無暇顧及淮州的居民,這也就給了王傑機會,他以武力直接控製響水縣衙,用槍幹掉縣令和六房主事震懾下麵的一幫人。
經過一天的武力鎮壓,基本掌控了縣城。然後安排人員開倉放糧賑災,為難民解決溫飽和病患問題,把難民分配幾個地方,派人管理。又命人把牢獄的囚犯資料拿來看了起來,把有冤情的挑選出來放出,重刑犯和偷雞摸狗的地痞流氓全部解決掉,非常時期也隻能重典。
安排三班六房衙役給村民分地,沒有地契的一律收公為百姓分掉。王傑利用夜色的掩護下把整個縣城的地主家一網打盡,所有物資都沒放過,契書賬本一律燒掉。牲畜直接往鄉下和山裏趕去,使這些牲畜成為無主之物,有緣者得之。
經過七日的整合治理,王傑決定帶領一部分難民先撤離。先安排收服的手下人控製碼頭所有魚船,征用船隻給予銀錢補償,安排所有難民下河洗澡分發衣物。在女難民堆裏也選出十幾個潑辣的婦女放管事,讓他們管理女人和兒童,王傑觀看一會就徹底放下心來,這些女管事還是可行的。
終於在未時時刻安排好所有人員登船,總共大大小小的共有67條漁船。而王傑也還是駕駛他的大海船運有280多名婦女兒童,然後讓所有船隻跟著他的方向前行。
晚上風平浪靜,王傑開啟大燈用對講機所有船隻按照大燈的方向繼續前行。直到夜裏淩晨,王傑讓廚房做飯,也就是粥和蒸餅,菜是準備的醃鹹菜。廚房十幾個女人都是自願報名的,因為他答應這些女人可以隨便吃,隻要不浪費吃多少都行,最終在所有女人中選出她們,因為她們健壯。
一個時辰之後,王傑來到夥房區,“王家大嫂,飯食好了沒有?”隻見一個頗為健碩的婦人抬頭看向他,她本姓梁,二十五歲,夫家姓王。“大人,一切已經差不多了,可以開飯了!”王大嫂回答道。
“好,你們辛苦了,等給所有船隻放飯過後,我給你們獎勵肉食。”
“謝謝大人!”王大嫂聽聞他這樣說,驚喜的立刻答應,頓覺渾身充滿幹勁。
等所有的船隻負責人來到大船,領取他們的飯食之後。王傑把8斤鹵豬肉拿給王大嫂,告訴她們半個時辰之後開船。王大嫂接過之後,聞著鹵肉的香氣,心裏想著以後可得好好跟著王大人,也覺以後的日子有了盼頭。
四天後的下午到達,等所有人下船上岸完畢。王傑給這一千多人進行分隊,286名婦女兒童分成13個隊伍,25人為隊長,王大嫂為大隊長兼職後勤部部長。
李鐵那邊對將近兩千人也安排完畢,分成近一百個隊伍,每個隊伍20人。老隊員一百人管理這近000人,王傑收攏的屬下都指定為副隊長。一切安排好之後,王傑對此也沒有疑問,帶領李鐵和幾名老船工去他的大船上,教授他們怎麽駕駛柴油動力的海船。一路傳授他們駕駛經驗和介紹這艘海船,一天兩夜後到達響水縣。王傑放出5條大船交給船工,當然包括李鐵在內,這樣他們就有6條大海船。
兩天後帶領第二批難民回到基地,這次帶回來的一千多人大部分都是婦女和兒童。當然路上也教會了新的駕駛船長,王傑把船隊交給李鐵負責,並拿給他一把ak和手雷,教會他怎麽使用。
王傑把所有隊長和副隊長聚到一起開會,先聽取了他們各自的匯報。輪到胡榮匯報時,沒想到還會了他一個意外的好消息,“大人,屬下對附近的兩個村子搬遷工作出現問題。這些村民不是不願配合,而是要求加入我們漢人,歸附於我們的管理。”胡榮還以為會收到責怪,此時也頗顯不安得忐忑著。
“這是好事呀!胡榮你這次辦差很不錯,那他們就不用搬遷。但新城規劃需要他們配合,至於占用了他們的土地,我決定免費給他們蓋新房補償,你以後還是要給這兩個村子所有人普及漢話。”
“屬下遵命,”胡榮說完退到一邊坐下。
“明日我會做好新城的規劃和準備建材所需,你們得工作就是選出工匠和學徒,然後大家做好配合。爭取建成我們的新家園,最後就是看管好各自的手下隊伍,我再次強調不允許出現奸淫擄掠的事情發生。但有苗頭立即懲處,不得包庇,不然我不介意大開殺戒。”
“尊大人令,”眾人齊聲回答。
“今晚加餐,肉食管夠,不得飲酒。要等到我們新城建設完成後我請大家喝慶功酒,各自安排好晚上的巡夜事宜。”
“尊令,謝大人!”眾人齊聲回答後依次離開。
王傑來到物資的帳篷裏,放出150頭野豬、50頭麅子、500隻野兔野雞、大量的海鮮類和蔬菜。安排王大嫂去找些男人來處理這些肉類,至於海鮮類由他教會夥房人員做菜。一百多口大鍋用炭火燒了起來,另外架起20口大鍋是用來蒸饅頭的,王傑教會幾十名婦女做饅頭。當然米飯也蒸了十口大鍋,他然後則是教女人做鹵肉、燉肉、蒸炒海鮮、大鍋燴菜等,調料都是用他拿出來的油鹽醬醋茶、味精等。
等開餐時王傑拿出一個大喇叭在旁邊循環播放,“吃多少打多少,吃飽為止,一經發現浪費食物者立斬”。他則是在最後擺放出幾個大筐,裏麵放滿水果,為所有的管理人員和兒童發放蘋果或橘子。他還要和每個孩子互動,例如:“幾歲啦,認識字?會不會寫自己的名字?……等等。”對於那些會說謝謝的孩子他還會額外獎勵一個水果,握著他們的小手說以後要學會識字讀書,我看好你們等鼓勵話語。
晚上王傑看著周圍400多頂帳篷,頓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老老實實的完成任務不就好啦,下個世界決不能這樣幹了,這比創業還累。他沒有休息而是來到規劃為新城的地塊,對照著規劃圖紙分線灑上白灰,從空間裏取出各類的建材材料。取出打樁機開始打地基……,就這樣一夜忙碌已是規整好所有城牆的地基建造,圍著城牆也挖出護城河。
早飯過後,所有工匠和幫工到位。王傑開始教授他們怎麽用現代的水泥打造古代的混凝土城牆,王傑握著激光測距儀,在黃土夯築的地基上劃出筆直的標線。二十餘名灰衣工匠圍在四周,望著他手中閃爍紅光的儀器竊竊私語。為首的老匠師李長庚撚著白須,目光裏滿是疑惑:\"王大人,這鐵疙瘩當真比墨鬥還精準?\"
\"李師傅,您看。\"王傑將測距儀對準百米外的標杆,按下按鈕,液晶屏幕瞬間跳出數字,\"傳統丈量靠步測繩量,稍有誤差便會影響城牆垂直度。用這個,誤差能控製在毫厘之間。\"他抬手示意眾人看地上的標線,\"按現代建築規範,城牆基底每延伸一丈,厚度必須遞增三寸,這樣才能承重。\"
人群中年輕氣盛的張石匠突然開口:\"可咱們祖祖輩輩用夯土版築,城牆也沒塌過!\"王傑笑著取出一袋水泥,\"古法築城靠糯米漿和黃土,遇雨易軟。這是矽酸鹽水泥,加水攪拌後能凝固成比石頭還硬的硬塊。\"他現場調配混凝土,將碎石、沙子、水泥按比例混合,倒入模具。
圍觀工匠們湊上前,看著灰漿在烈日下逐漸硬化。李長庚用鑿子試了試硬度,驚得後退半步:\"這...這簡直是玄鐵!\"王傑趁機展開圖紙:\"不僅材料要換,工藝也要革新。城牆采用"三明治"結構,外層澆築混凝土,中間填充碎石,內層保留夯土。既能節省材料,又能兼顧堅固與成本。\"
暮色降臨時,首段試驗城牆已初現雛形。王傑指著腳手架上的鋼製滑輪組:\"明日教你們用塔吊搬運石料,效率比人力抬扛快十倍。\"他拍了拍張石匠的肩膀,\"小夥子,你力氣大,明天負責操作卷揚機,保管比掄大錘輕鬆。\"
夜風掠過荒原,遠處傳來狼群的嗥叫。工匠們圍坐在篝火旁,摩挲著王傑分發的安全帽和勞保手套。張石匠將混凝土碎塊揣進懷裏,低聲對同伴說:\"我娘總說我這輩子就該埋在城牆裏,可王大人教的這些...倒像是能把月亮摘下來砌城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