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離別、疫病爆發

字數:2565   加入書籤

A+A-


    秋山醫學並沒有建設的很豪華,一開始隻是很簡單的幾間木頭搭建的小屋,是慢慢才擴建成占據半個山頭哪怕到了後世都算得上占地麵極廣的學校的。
    這次辦醫學,和在西城收學徒那回不一樣,這次李山和阮大夫製定了係統的理論實操教學體製。
    還去找了阮大夫在成省認識的其他大夫前來授課。
    有兩位已經把事業交給徒弟或徒弟的,願意在秋山醫學長幹,還有幾位自認為身體還不錯的大夫,願意每隔兩年前來授課三個月。
    除了李山給他們的福利待遇不錯外,他們都知道,這是個揚名的好機會。
    此次招收學生,十二至二十歲之間,識字即可,十二歲以下,不論是否識字,隻要願意來皆可。
    條件可謂是很寬鬆了。
    若是家貧付不起學費,那麽需要簽署協議,畢業後隻需為秋山醫學工作五年,學校可以先行墊付學費和飯錢。
    若是沒天賦畢不了業呢?那也沒關係,醫學裏除了老師大夫外,還是有許多工作可以做的嘛。
    因為人手原因,頭一年李山隻放出了五十個名額。
    在對外公布秋山醫學建成的消息之時,便對外說了,今年招收名額有限,離得遠的學子等後麵吧,不然很可能白跑一趟。
    因為操辦醫學的事情,李山回到李家村後一點兒沒比在京城閑。
    而本來因為回到故地,發現許多故人都不在了有些悵然的秀娘和李魚,因為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沒時間憂鬱了。
    他們為學子們收拾房間,在院子裏栽上竹子和好養活的花草,看到秋山醫學在自己的幫助下從無到有,心中是滿滿的成就感。
    在京城待久了雖然也漸漸適應那裏的生活,但到底是沒有李家村自在。
    起碼不用怕在外麵說了某句話會不會給自己兒子丟人了。
    就這樣,樸素的秋山醫學在學子正式入學後,逐漸走上正軌。
    ……
    幾個春秋之後,秋山醫學的規模不斷擴大。
    而上了年紀的阮大夫,在一個夜裏安詳離世了。
    李海和早已成家的幾個孩子聽聞此消息,馬不停蹄的從外地趕回來為其辦理身後事。
    不知是否是阮大夫的離世讓秀娘和李魚感受到了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加上早年家貧身體虧空不小,沒幾年他們也雙雙離去。
    這些年李山接連送走自己的嶽父還有父母,看上去精氣神也沒以前好了,幾個孩子十分擔憂。
    明藹勸說李山和他們回京城,秋山醫學現在已經可以有條不紊的運行下去了,他隻要掌控大方向即可。
    但李山放不下他一手創建起來的學校,舍不得那些學生。
    還是拒絕了明藹他們的請求。
    老友們知道李山遭受的事情不少,幾乎隔幾天就給他寫一封信,想告訴他,他還有他們呢。
    隔著信封,李山都能感受到劉坤和李景絞盡腦汁安慰他的模樣,他也不算孤獨吧?
    學校的學子們擔憂他們的校長,時不時的上門來做客,想多陪陪他。
    雖然學子們是出於好意,但李山真的很無奈,他現在沒個清淨時候。
    但他們都是出於好意,李山能怎麽辦呢?隻能痛並快樂的承受著罷了!
    本以為生活會平靜的直到他像父母們一樣,安然離去。
    誰知在李山即將滿五十五歲的這一年,大晨爆發出一件巨大的危機。
    一開始隻是一個小縣城遇到了自然災害,但沒有妥善處理好遇難百姓的屍首,開始蔓延出疫病。
    而其中還摻雜著貪腐知情不報等人禍,導致現在那一府的百姓們都遭到隔離。
    此疫病死亡率極高,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城內的百姓們沒了糧食,有偷跑的殺人的,直接也影響到了周遭村落。
    而最開始沒好好處理此事兼貪腐隱瞞不報的官員,正是永樂帝的舅舅。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皆議論紛紛。
    李山想到那一地的百姓,終究還是於心不忍,他活了這麽久了,夠本了……
    喜歡農家娃的科舉生涯請大家收藏:()農家娃的科舉生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