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戰後規劃
字數:3695 加入書籤
經過這一次大戰,我軍雖然有損傷,因為戰術得當,加上天時地利人和,但是損傷微小,對部隊編製沒有帶來任何影響,而且這次激烈的戰鬥讓將士們獲得了大規模戰鬥的經驗,戰鬥力現在處於巔峰。
這次戰鬥後,這幾個政委的工作量一下就增大了,部隊基數大工作量也就翻倍的增長,各級的幹部都處理戰後事項,最後把所有情況都匯總給英傑同誌,由英傑寫一份戰鬥報告,和把烈士名字,以及表現出眾的戰鬥人員的名字匯報給上級。
當然部隊就沒有閑著,部隊人數多了,之前從事什麽職業的都有,除了維持旅部正常運營的士兵,其餘士兵在原來幹過木匠的士兵帶領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蓋著房子。
我並沒有因為戰爭的結束而休息,日軍想用閃電戰的方式快速的實現他們的“大東亞共榮計劃”,經過一年的時間,日本計劃沒有成功,閃電俠變持久戰,日軍在和我交手時候也是一樣,就想快速結束戰鬥,隻要抵住或者分散他們的鋒芒,到了戰鬥拉扯這塊他們就不行了。
但是日軍進攻武漢,老蔣不敵,率部逃跑,這就讓更多的國民黨軍人對蔣家王朝失去信心。老蔣沒能力,正麵打不過。
雖然我部主要防區在山區,現在我部是有電台的,消息和上級獲取的一樣快,有專門的人員對電台傳達的內容進行記錄。
對於武漢是怎麽失守的,這點我還是仔細看過報紙的,除去那些花裏胡哨的原因,無非就是武漢失守最直接的打仗原因就是日本人武器太強、打法太凶。
他們飛機大炮管夠,完全控製了長江和天空,坦克汽車跑得飛快,兵分三路包抄:北邊從合肥壓下來,南邊順著長江往西衝,還有一支部隊繞到大別山背後搞偷襲。中國軍隊雖然人比他們多四倍,但槍炮太破舊,重武器少得可憐,各地方部隊還經常配合不好。
日本人專門盯著長江邊上的關鍵堡壘猛轟,中國守軍拿老式步槍根本扛不住。武漢這地方又是大平原地帶,日本人順著長江水陸並進,跑得比咱們預想的快太多了,最後直接把武漢包了餃子。中國軍隊雖然拚命拖時間、邊打邊退,但實在頂不住日本人的鐵甲洪流和炮彈洗地,防線還是被撕開了。
這就說明裝備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攻城戰就會變的簡單。
這時候我就想,那些組合起來的軍閥無非是一群烏合之眾,都是有想當“皇帝”的心,誰也不服誰內鬥嚴重,黃埔的人才,跟這些從地方拉起部隊的軍閥相比,手腕上肯定不如人家,處處受排擠,這反倒給我一個機會。現在我部的各級軍官或者普通將士,彼此已經沒有成見,隊伍是純粹的。
老蔣正麵不敢死磕,那我也得給校長來個背刺。
那這樣我就得為我認識的,不認識的同學們想想出路了,於是我就召集了一個會,把我部黃埔軍校畢業的同學都聚集在一起,我也掏出來之前在黃埔軍校記錄的小本本。
我部基本上哪一屆黃埔畢業的畢業生都有,大家坐在一起先聊聊上學時候的雄心壯誌,聊聊第一次看見中山先生寫的字大家都有什麽感想,最後會議讓我拉入主題,這些人也有後來從國民黨直接率部來投的,大家都評論一下在蔣家王朝那邊的同學怎麽樣。
第一點從黃埔軍校畢業以後本心變了的同學,開始貪腐的同學都有誰,第二就是那些一直保持本心卻得不到重用的黃埔畢業生都有哪些,這些人裏麵誰又有真本事。
光我知道的有的將士在和我軍打的時候故意放水,怎麽打都打不贏,但是在這抗日時期卻異常英勇的的同學,大家都談一下,這會是外辱入侵,人家是想要亡國亡種啊,光咱們一個旅部的力量是不夠的。
如果日軍在北方或者南方在接下來的戰鬥取得重大勝利,再次進攻我們可能會調集結大部隊。
這會兒我們對於他們就是雞肋,食之無趣棄之可惜,隻要北方或者南方哪個戰場日軍取得重大勝利,肯定要回頭來對付我們,他們再結合之前的教訓到時候肯定幾倍於我們的兵力,再加上重武器和單兵武器差距,很危險。
雖然這個地方坦克等地麵性武器難以發揮作用,我方是沒有一點製空權的,如果加上飛機,我們也得戰術性撤撤退。
所以咱們就給這些黃埔優秀的將士寫信,你認識,他認識那你兩個都給他寫,你認識好幾個那你就給你認識的這幾個都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過來投靠咱們部隊,最好想辦法多帶點武器彈藥,有條件把物資也帶上。
這會是亂世,但是咱們不能亂,咱們要一直凝聚力量。會議時間不長,就讓他們去寫信去了,相信智慧者會很樂意加入我們。
部隊這會還是以處理戰後問題為主,和集合大量兵力在蓋房子,住帳篷確實是不舒服。
當時在旅部後續的會議上也確定了戰略目標,還是得打仗,不打仗物資肯定會短缺,還是原來的三個方向,截斷地方南北運送的物資,對敵占區發起頻繁的小規模戰役,對正麵對抗日軍的友軍給予戰鬥支援幫助他們打掃戰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現在全國形勢並不樂觀,根據電台的信息,從裏麵找出來幹貨,國內外形勢都有信息,我了解到,1938年7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防禦階段的關鍵節點。隨著日軍在占領徐州後持續推進“沿長江攻略武漢”計劃,中國軍民在長江沿線與華北敵後展開全方位抵抗。
武漢會戰作為核心戰場,7月初以馬當要塞爭奪拉開序幕:日軍第11軍波田支隊在海軍支援下猛攻長江要衝,中國第16軍、第49軍依托工事頑強阻擊13天,直至日軍使用毒氣彈突破防線,7月5日要塞失守,這場遲滯日軍10天的血戰雖以失利告終,卻為武漢防務爭取了寶貴時間。
隨後戰火西延至湖口九江一線,波田支隊7月4日起發起連續攻勢,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張發奎指揮下展開激烈巷戰,雖於7月26日丟失九江,但以3000餘日軍傷亡的代價挫敵銳氣,迫使日軍重新調整進攻節奏。
與此同時,華北敵後戰場呈現不同圖景——中共冀熱邊特委於7月6日發動冀東20萬群眾大暴動,組建7萬抗日聯軍連克9縣,徹底切斷北寧鐵路運輸線;八路軍115師在汾離公路三次設伏殲滅日軍運輸隊,斃敵1200餘人並繳獲大批物資,有效牽製日軍向晉南增援。
此階段作戰凸顯戰略分化:國民政府軍依托長江實施“以空間換時間”的縱深防禦,暴露出協同不足的弱點;中共則通過群眾性遊擊戰爭創新“麻雀戰”“地道戰”等戰術,在華北、華中開辟多塊根據地。
國際層麵,蘇聯援華航空隊當月擊落45架日機,美國自7月1日起擴大對日禁運範圍,而日本國內7月5日頒布《國家總動員法》暴露其戰爭資源吃緊。
該月戰事深刻驗證了《論持久戰》的戰略預見,中國軍隊通過正麵阻擊與敵後襲擾相結合,累計殲敵約2.1萬人,既重創日軍有生力量,又推動國共合作深化成立第七戰區,更標誌著日軍速勝戰略的徹底破產,為戰爭向相持階段過渡奠定基礎。
這些實踐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抗戰意誌,也揭示了裝備落後與指揮體係缺陷等問題,成為後續軍事改革的重要動因,在抗日戰爭全局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戰略意義。
我知道亂世出英雄這個道理,我就想成為那個英雄!
喜歡璀璨將星路請大家收藏:()璀璨將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