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俄羅斯從來沒有神聖

字數:7127   加入書籤

A+A-


    “上帝保佑沙皇Бoжe,Цaprxpahn)~!”
    “嗯?”
    1904年12月13日,聖彼得堡。
    駐守在冬宮的俄羅斯帝國衛隊士兵們聽到遠處傳來的歌聲時,不由得紛紛歪起了頭。
    不僅僅是軍人,連俄羅斯人都應該熟悉這種聲音和歌詞。
    那是俄羅斯帝國的國歌。
    “今天不是聖安德烈節的讚美詩,怎麽會是國歌?”
    一名衛兵嘟囔道,顯得有些無法理解。
    然而,歌聲漸漸響亮起來,衛兵們內心的焦慮感也隨之悄然升起。
    “強大威嚴的沙皇啊льhыnдepжaвhыn)~!”
    “該死......!”
    沒過多久,衛兵們的焦慮感果然準確無誤地得到了回應。
    “為了榮耀統治吧,為了我們的榮耀Цapctвynhacлaвy,hacлaвyhaъ)~!”
    成千上萬。
    成千上萬的人們拿著聖像和標語牌,正朝冬宮湧來。
    從他們那破舊而粗糙的衣著來看,這些顯然是聖彼得堡的特產,那些幾乎天天鬧事的麻煩工人。
    “馬上通知弗拉基米爾·亞曆山德羅維奇大公!”
    “全體排成一列!不要讓他們靠近宮殿!”
    衛隊指揮官下令,衛兵們迅速舉起武器,排成長隊阻擋工人的隊伍。
    看到這一幕,工人們也停下了腳步,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當工人和衛兵在冬宮廣場前僵持時,領導這次聖安德烈節遊行的加邦神父走到了大家麵前。
    “士兵們,別開槍!”
    加邦神父高聲喊道。
    “我們隻是來將貧苦和饑餓人民的聲音傳遞給陛下,我們隻是想要一小塊麵包和神的平安!”
    “陛下正在參加聖安德烈節的彌撒。我稍後會轉告陛下你們的要求,現在立刻解散,撤退!”
    盡管衛兵指揮官一如既往地警告,但加邦神父和俄羅斯人民並沒有退縮。
    因為誰都知道,那些說著‘我稍後會把你們的要求傳遞給上層’的人,從來沒有真的將工人的訴求送上去。
    這對於生活在困難時代的俄羅斯工人來說,早已是身心體驗過的常識。
    “我們必須等到陛下親自答複我們!”
    加邦神父深知這一點,他對衛兵們說道,表示在親自見到尼古拉二世之前,他絕不會解散。
    當然,衛兵指揮官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去找尼古拉二世,皺起了眉頭。
    反正那些工人們就是固執愚笨,無論怎麽講都聽不進去。
    然而,這一次,衛兵們不能像平常一樣直接將工人們驅逐出去。
    今天是俄羅斯帝國守護聖安德烈的節日,而這裏正是皇帝陛下所在的冬宮。
    今天不是隨便流血的日子,既是地方也不合適。
    更何況,眼前的貧民,至少有四、五萬。
    如果應對不當,可能會引發大規模混亂,因此衛兵們也不得不等上級命令,不能擅自行動。
    “是否已將消息傳達給弗拉基米爾大公?”
    “是的,暫時還在等待,因為也要向陛下報告。”
    衛兵指揮官點了點頭。
    沙皇是否親自出麵,或者像平時一樣用武力鎮壓工人,最終還是要看沙皇的選擇。
    對於衛兵們來說,他們不過是沙皇的劍和手下,隻能等待皇帝的指示。
    ......
    在聖安德烈節慶祝之際,虔誠的尼古拉二世與家人一同在喀山大教堂ka3ahcknn6op)參加彌撒,臉上帶著虔誠的表情。
    這段時期對於俄羅斯帝國和尼古拉二世而言都充滿了艱難。
    就像德國人警告的那樣,與日本的戰爭並不容易,戰局進展緩慢,而原本希望通過黑海艦隊的出動扭轉局麵,卻因一艘戰艦發生叛亂,導致了一場偶然的海戰,十二使徒號被擊沉,許多艦船遭到損壞。
    尼古拉二世的憤怒甚至讓妻子也大吃一驚,但由於局勢特殊,他不得不暫時壓下怒火,默默接受這一切。
    然而,尼古拉二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
    為了保住自己和俄羅斯帝國的麵子,他決定派遣波羅的海艦隊前往遠東,以彌補黑海艦隊的失誤。
    當然,剛一回到俄羅斯,尼古拉二世就再次遇到來自政府官員和軍方的強烈反對。財政大臣維特因堅持己見而被解職,但仍以死不從的態度堅決反對,而其他官員、將軍、海軍司令,甚至貴族們也紛紛表示反對。
    大家隻要尼古拉二世一提到這事,便立即反對、反對、再反對,令他感到極度的無奈和憤怒。
    然而尼古拉二世最痛苦的事情並非這些,而是他那剛出生不久的唯一兒子阿列克謝的病情。
    尼古拉二世已有四個女兒,但由於其母親葉卡捷琳娜女皇被沙皇帕維爾所憎恨,導致俄羅斯帝國的繼位法規定女性不能繼位。因此,尼古拉二世和妻子對阿列克謝的出生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但幸福的時光是短暫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列克謝不幸繼承了母親亞曆山德拉·費奧多羅夫娜家族的血友病,成為了血友病患者。
    尼古拉二世深知妻子家族的悲劇,動用了所有能找到的俄羅斯帝國醫生,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告知他血友病是無法治愈,根本無法治愈皇太子的病情。
    阿列克謝的病情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沙皇夫婦在兒子的痛苦中淚流滿麵。
    因此,在聖安德烈節的彌撒中,尼古拉二世閉上眼睛,向天上的上帝和耶穌基督祈禱,祈求帝國能夠度過眼前的危機,並請求上帝讓阿列克謝的病情能夠好轉。
    “尼基。”
    當尼古拉二世沉浸在祈禱中時,他耳邊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是他父親亞曆山大三世的弟弟、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弗拉基米爾·亞曆山德羅維奇Влaдn?npАлekcahдpoвnч)大公。
    “宮殿前有暴徒聚集。”
    “叔叔,你自己處理吧。不是讓你負責治安和警察嗎?我隻想專心向上帝祈禱,而不願分心處理這種無關緊要的事。”
    聽到侄子的回答,弗拉基米爾大公點點頭,轉身離開了教堂。
    本應以虔誠的心情度過的聖安德烈節,卻因為暴動的發生而變得充滿不敬,實在是極其不敬的行為。
    尼古拉二世默默地低聲咕噥著,繼續專心祈禱。
    對於他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這一切。
    然而,他未曾想到,自己不經意說出的話將帶來怎樣的後果。
    “開火。”
    弗拉基米爾·亞曆山德羅維奇大公離開喀山大教堂後,立即命令禁衛軍開火。
    禁衛軍軍官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大公,似乎不相信他真的是要這麽做,但對於那些不幸的工人和神父,弗拉基米爾大公顯然毫不在意。
    在他眼中,尋求麵包和和平的神父和工人不過是威脅俄羅斯帝國和羅曼諾夫王朝的暴徒,而暴徒總該用鐵石心腸的辦法來應對。
    “他們是在聖潔的日子裏發動暴動的褻瀆者,絕不可以手下留情!”
    “哢嚓!”
    “啊?啊啊?”
    最終,禁衛軍聽從弗拉基米爾·亞曆山德羅維奇大公的命令,齊齊把槍口指向眼前的民眾。
    工人們直到此刻也沒料到沙皇的士兵會真的開槍。
    然而禁衛軍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毫不留情地踐踏了俄羅斯人民對沙皇的最後信任。
    噠噠噠噠噠噠——!!!
    聖安德烈節的大屠殺就這樣開始了。
    “啊啊啊啊!!!”
    “士兵向我們開槍!”
    “快跑!”
    禁衛軍像無情的機器一樣,毫不手軟地向工人們開槍、換彈、開槍、再換彈,循環往複。
    前來請求沙皇寬恕的俄羅斯人民,在血泊中倒在冰冷的冬宮廣場上,而目睹這一切的加邦神父則在絕望中詛咒著邪惡的沙皇。
    “尼古拉——!你這個不配稱為沙皇的屠夫!你和你的家人永遠無法安息!等待你們的隻有地獄!”
    然而,加邦神父的詛咒聲很快被隨之而來的哥薩克騎兵的衝鋒聲淹沒。
    在鮮血與馬蹄聲中,俄羅斯的工人們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再是某個尖叫聲,而是他們才意識到——在俄羅斯帝國,再也沒有沙皇,也沒有上帝。
    ......
    “親愛的尼古拉二世陛下,你果然闖了大禍。”
    繼波將金之後,接下來是血腥的星期日,或者是星期二。
    或者該稱之為聖安德烈節的大屠殺呢?
    無論叫什麽,漢斯心中此時隻剩下苦澀。
    清掃一切固然有用,但尼古拉二世對乞求“麵包與和平”的百姓以鉛彈來回應的行為,連漢斯這個親眼見過他的人都忍不住咒罵。
    俄羅斯革命爆發之時,英國等俄羅斯的盟國拒絕為尼古拉二世提供庇護,稱他為屠夫,這可不是無緣無故。
    與之相比,我們的凱撒都能被稱為一位聖君了吧?
    “實際上,在威廉二世的統治下,德意誌帝國雖然在對外方麵可能有所問題,但至少內部沒有大問題。”
    如果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威廉二世或許隻能算是外交不力,但也勉強可以算得上一位不錯的皇帝。
    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本來就是必然會爆發的戰爭,就算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也必然會有其他事件引爆這一切。
    無論如何,這一事件對俄羅斯帝國來說,實際上就意味著死刑判決。
    憤怒的俄羅斯工人因聖安德烈節的大屠殺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罷工和暴動,在波蘭、芬蘭等受俄羅斯壓迫的地區,反俄示威活動也在持續。
    得到日本和英國資助的革命者們也趁機興風作浪。
    這標誌著第一次俄國革命將會提前爆發。
    雖然此時維特依然健在,俄羅斯帝國也有最後的宰相斯托雷平,讓俄羅斯帝國不會因這次事件崩潰。列寧和托洛茨基等紅色朋友的力量也還遠遠不夠撼動現狀。
    但俄羅斯革命這顆定時炸彈絕不會就此消失。
    在所有的引信都燃燒殆盡的那一天,羅曼諾夫王朝將滅亡,整個俄羅斯帝國也將被鮮血染紅。
    “好吧,這種像預言似的想法該停停了。”
    過幾天,按虛歲時間算,漢斯就要14歲了,到了要上初中的年紀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他已經開始有些“中二病”的症狀了。
    “總之,日俄戰爭也算結束了。”
    俄羅斯帝國如今已戴上“血腥星期二”的枷鎖,已經沒有繼續與日本交戰的餘力。
    根據來自駐俄羅斯德國大使館的消息,在帝國陷入困境之時,尼古拉二世召見了被解職的維特,命令他接受美國的調解,迅速展開停戰談判。
    而日本也早已急切地等待著這一刻,欣然接受了與俄羅斯的停戰談判。
    不久後,俄羅斯帝國與日本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港口城市樸茨茅斯展開的會議,正式為日俄戰爭畫上了句號。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