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遠東風雲
字數:6807 加入書籤
“......我投降,請您務必寬待我的士兵。”
“明白。”
時間回到1913年8月末。
德國東亞巡洋艦分艦隊司令官馬克西米利安·馮·施佩接過了滿臉陰鬱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遞來的佩劍。
這是一場幾乎沒有真正戰鬥的投降。
當然,對方肯定也不願意投降,但雙方的戰力實在相差懸殊,別無選擇。
曾在日俄戰爭中堅守旅順至最後的那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早已不複存在。
在戰爭爆發之前,由於日俄戰爭後旅順被歸還x國,其戰略價值驟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兵力大幅削減,大部分戰力分別被調往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
相較之下,德國東亞巡洋艦分艦隊受益於龐大的海軍實力,相較原本的曆史戰力更加強大。而英國在費舍爾海軍上將的部署下,將東印度艦隊、x國艦隊以及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合並為東亞巡洋艦分艦隊,整體規模大幅膨脹。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唯一能做的,就如同昔日的馬卡羅夫海軍上將一般,固守符拉迪沃斯托克,熬到戰爭結束。
然而,勝利女神這一次並沒有站在遠東俄羅斯這邊。最終,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不得不駛出港口,在一場短暫的交戰後,便舉起了白旗。
“我們的任務,到這裏算是基本結束了。”
“是啊,如果當初駐紮在印度支那的法國艦隊還能堅守陣地,那就更好了。”
麵對正指揮英國東亞巡洋艦分艦隊的x國艦隊司令馬丁·傑勒姆artyn jerra)海軍上將的感慨,施佩隻是帶著些許遺憾地點了點頭。
與別無去處、隻能固守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不同,法國遠東艦隊在戰爭爆發之初就判斷自己不可能戰勝協約國艦隊,於是毅然踏上了漫長的逃亡之路,向本土撤退。
當然,他們至今仍未能順利返回法國,而是被遍布五大洋的英國皇家海軍追擊、撕咬得狼狽不堪。
無論如何,既然法國艦隊已經撤出遠東,施佩和傑勒姆上將如今的任務也就隻剩下維持製海權,偶爾獵殺幾艘同盟國商船,然後在青島悠閑地喝幾杯啤酒了。
“施佩上將,我們即將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嗯。”
聽到副官的報告,馬克西米利安·馮·施佩微微點頭,將目光投向了遠方——那裏,滾滾黑煙正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升起。
而在這座曾被寄予“統治東方”厚望的城市上空,一麵白底紅圓的日章旗迎風飄揚。
......
隨著世界大戰的爆發,戰爭的烈焰不僅席卷了整個歐洲,還蔓延到了遙遠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和影響力早已遍布亞洲。
且不說大英帝國和法國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就連德意誌帝國在膠州灣、新幾內亞及太平洋諸島都有勢力,而俄羅斯帝國的版圖更是擴展到了外東北和北滿洲。
但即便是操控世界局勢的歐洲列強,在自己家園燃起戰火的情況下,也難以分心去顧及遠方的別墅。
正因如此,在這場世界大戰的“番外篇”——遠東戰場上,除了德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這些熟悉的玩家之外,日本以及x國的加入也是必然的趨勢。
日本與俄國在之前的日俄戰爭中雖勉強打成平手,但仍然是亞洲最具實力的國家。基於英日同盟,日本最終決定站在協約國一方參戰。
不過與一般認知不同的是,日本的參戰其實並非英國所希望的。
確實,英國在最初法國進攻比利時之後便隨即參戰,並要求日本以英日同盟為基礎,站在協約國一方參戰。
但不久後,英國便又改變了態度,撤回了對日本的參戰請求。
“仔細想想,如果讓日本參戰,他們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會不會太過膨脹?”
“況且美國似乎也不太樂意看到日本插手這場大戰......”
這理由實在是很符合英國特色。
如果日本趁機吞並法國和俄羅斯在亞洲的殖民地,過於膨脹,未來可能會威脅到英國本身。
回頭來看,這種擔憂並非毫無道理。英國人的心中隱隱感到不安,而同樣對日本勢力擴張心存戒備的美國,也開始露出不悅的神色,使得英國最終決定撤回對日本的參戰請求。
“英國不讓我們參戰?”
“哈!那怎麽可能?這場戰爭對我們大日本帝國來說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庫頁島、滿洲、印度支那都在等著我們,難道要袖手旁觀?”
日本,依舊是那個日本。
他們完全無視英國的態度,拿出英日同盟當作擋箭牌,強行站在了協約國一方參戰。
法國和俄羅斯的殖民地就擺在眼前,若是日本能忍住不動手,那就不配稱作“無腦擴張”的大日本帝國了。
當然,日本也可以選擇加入同盟國,但考慮到與俄羅斯的宿怨,以及單憑殖民地的利益就要與英、德這兩個前所未有強大的“日耳曼聯盟”作對,它們顯然還不至於蠢到那個地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從難度和戰後的實際收益來看,站在協約國一方才是更劃算的選擇。
雖然日本的強行參戰最終導致了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並使得英日同盟解體,但那始終是後話了。
眼下,由於英國和德國在東亞的陸軍兵力嚴重不足,他們也隻能被迫接受日本的參戰。
“恢複帝國榮光的機會來了!帝國的興衰,就在此戰!”
“大日本帝國萬歲!”
隨後,日本的行動可謂一帆風順。
參戰後,日本迅速占領了庫頁島剩餘的部分,並按照德國和英國的要求,進軍沿海邊疆,將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驅逐出去。接著,又輕鬆擊潰法國海軍,占領了法國在廣州灣的殖民地。
此時,日本麵前有兩個選擇——進攻法屬印度支那,或者北上進攻俄屬北滿洲。
正當他們為該進攻哪一方而苦惱時,意想不到的變數出現了。
“山本首相!出大事了!”
“為何如此慌張?”
日本順風順水的擴張之路上,突然出現了障礙。
“xx民國剛剛宣布加入協約國,開始向北滿洲進軍了!並同時準備進攻安南越南)!”
“什、什麽?!”
與日俄戰爭時不同的是,這一次,日本原本以為能不費吹灰之力奪取大片領土,然而,x國的突然加入,使得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
“跑!快跑!”
“咻——咻——咿呀——!”
1913年9月初。
數萬前清騎兵現x國騎兵揮舞著戰刀,開槍射擊,揚起滾滾塵土,朝著他們曾經失去的北滿洲國境疾馳而去。
當然,他們的裝束與馬匪無異,實際上,他們的出身也確實是馬賊。但既然他們打著x國的旗號,至少名義上還能算是xx軍。隻是——僅僅是名義上而已。
“哈哈哈哈!老哥你麻溜兒瞅瞅!就他媽遠東這幫老毛子,擱咱奉軍鐵蹄子底下,跟碾死個螞蚱似的!這仗打得忒尿性了!”
“我瞅得著,你個馬胡子離我遠些。”
作為x國的參謀總長兼總司令,親臨戰場的段芝泉隻用一隻耳朵聽著這群馬匪的頭目,如今的大帥張雨亭那狂妄的聲音,另一隻耳朵則在回想著臨時內閣裏的決策。
“德國和英國請求我們參戰?”
“沒錯,他們希望我們趁此機會收複法俄殖民地。”
“現在俄法同盟與英德協約兩方都希望我們站在他們這邊。但我認為,x國應該保持中立。”
“我也同意逸仙先生的看法。”
隨著袁慰廷的勢力削弱,掌握部分權力的逸仙等共和派人士,希望保持中立,不參與這場世界大戰。
因為這場戰爭對x國而言,既無所得,而且國內目前的混亂情況也讓x國遠不如前清廷那般具備戰爭能力,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餘力參戰。
實際上,x國之所以會參加曆史上的一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此讓列強承認x國的合法性。
“不,我們必須參戰。”
“......大總統,您突然這麽說,是何道理?”
“嗬,這就是書生的短視......你們難道還不明白嗎?這場戰爭,是我們讓安南即法屬越南)重歸x國的絕佳機會!我相信,你們不會是眼睜睜錯過這等良機的蠢才吧?”
“!!!”
袁慰廷突然提議加入協約國,趁機占領安南。
“仔細想想,作為亞洲共和主義的領袖,這正是解放深受法國殖民壓迫的安南同胞的良機啊。當然,別誤會,我可不是為了吞並安南。”
某些人,終究未能完全擺脫大一統的思想。
而且即便與袁慰廷關係不睦,但他這番話,依然讓共和派人士聽得頗為心動。
‘這八成是老天爺開眼,給俺老袁遞的登大寶的梯子!說啥也不能撂過手!’
當然,袁慰廷之所以堅持參戰,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親自主持對安南的征服,以此挽回威信,為自己登基稱帝鋪路。
至於段芝泉,以他的眼光來看,憑借他在“德國留學”的經驗,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傾向於英德協約一方。
而押注勝算低的一方,從來不是段芝泉的風格,因此,他盯上了北滿洲。
“看來x國接受了我們的參戰邀請,格雷大臣。”
“哦,侯爵閣下,您指的是x國哪邊?北方?南方?”
“嗬嗬嗬,北方與南方——都已加入。段盯上了北滿洲,而袁則覬覦安南。”
“事情變得有趣了。聽說日本也對這些地方虎視眈眈?”
“是啊。不過,我們‘隻是’為了更順利地進行戰爭,拉攏x國,並無‘其他意思’,不是嗎?”
“哈哈哈哈!當然,我們可沒有‘其他意思’。”
為了牽製日本,英國與德國毫不猶豫地接受了x國的加入。
“x國人竟然想踏足北滿洲與印度支那?”
“這些家夥居然敢染指我們看上的地盤?!”
而日本方麵,對此的反應,則無需多言。
從首相山本權兵衛,到整個堅信這次戰爭日本必勝的民眾,無不掩飾自己的憤怒。
“北滿洲已經晚了,即便我軍占領海參崴後北上,x國也會先一步完全控製北滿洲。”
“嘖......那就讓給他們吧,換取他們承認我們占領外東北的合法性。然後,全力進攻印度支那,反正我們原本的計劃也是先打那裏。”
盡管陸軍更想奪取北滿洲,但在日俄戰爭後,軍部的主導權已落入主張進攻印度支那的海軍手中。
更何況,現任首相山本權兵衛本身就是海軍出身還是出身薩摩藩的“純血”精英)。
於是,就在x國與日本的外交官們忙於談判之際,日本軍隊,已開始以海軍為核心,籌備對法屬越南的登陸作戰。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