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皇室騷亂

字數:8091   加入書籤

A+A-


    第185章 皇室騷亂
    聽完勞合·喬治首相的話,漢斯皺起了眉頭。
    他很清楚勞合·喬治在說什麽——阿拉伯起義。    ‘問題是,我可不會輕易答應這件事,麻煩實在太多了。’
    嘖,英國人為什麽總喜歡把燙手山芋甩給他們?
    起初,漢斯以為奧匈帝國才是協約國陣營中的薄弱點,結果最近一看,奧匈和英國比相比,簡直就像個聽話的小天使。
    好在與原本的曆史不同,這次英國的丙酮生產沒有受到阻礙,關於猶太人國家建設的提案壓根就沒有被提上議程,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如果有人對這感到疑惑的話,那就再次由打破四麵牆,喜歡“插手一切”的漢斯·馮·喬來解釋一番吧。
    丙酮,是英國生產無煙火藥rdite)的關鍵原料,而無煙火藥又是炮彈裝藥的重要成分。
    但丙酮的生產需要大量木材,而英德戰爭爆發後,英國的木材進口受阻。就在這時,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c eizann)提供了解決方案。作為回報,英國政府承諾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國家。
    “這就是著名的《貝爾福宣言》。”
    問題在於,英國早在麥克馬洪宣言中就承諾過,將包括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在內的整個中東地區劃歸阿拉伯獨立國家。
    對阿拉伯人而言,英國就是在公然搞雙重合約。
    但這還沒完,英國人的背刺遠遠不止如此。
    因為不管是對阿拉伯人的承諾,還是對猶太人的承諾,英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兌現。
    “畢竟,當時的英國早已與法國和俄羅斯秘密達成協議,準備瓜分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整個中東。”
    甚至,英國不僅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做了承諾,還向奧斯曼帝國許諾,隻要他們拋棄同盟國,投靠協約國,就會保留他們在巴勒斯坦的統治權——換句話說,他們玩的是四重合約。
    就連如今已經在外交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漢斯,也感覺自己和英國的操作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英國人榨幹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利益,卻隻為自己謀取好處,這種厚顏無恥的行徑,他隻能忍不住感歎。
    果然,要想追上英國那種陰間操作,他還差得遠呢。
    不管怎樣,阿拉伯問題對漢斯而言,是一個難以抉擇的燙手山芋。
    畢竟,他明確知道經過英國的胡作非為後,整個中東會變成什麽樣子。
    “關於阿拉伯問題,我認為我們有兩個選擇。”
    第一,答應謝裏夫·侯賽因的要求,支持阿拉伯獨立。
    第二,維持戰前局勢,承認奧斯曼帝國對巴勒斯坦及整個中東的統治。
    如果是和平時期,漢斯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但問題在於,現在奧斯曼成了敵國,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了。
    ‘可惡,都是英國人的錯!唉......怎麽感覺比起奧匈帝國,英國才是真正的廢物啊。’
    不過話雖如此,漢斯也並不打算讓奧斯曼徹底滅亡。
    畢竟這樣做,會讓德國多年來在奧斯曼的投資、人力和時間全部化為泡影。
    從德意誌帝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他們絕不能輕易放棄在奧斯曼的影響力。
    “要不,幹脆和我們英國一起瓜分中東怎麽樣?先假裝支持阿拉伯人,等戰後再翻臉。哼哼,到時候他們又能拿我們怎麽樣?”
    不愧是當年簽下“四重合約”的英國佬,勞合·喬治的提議透著一股純正的英式惡臭。
    漢斯直接表示拒絕。
    “中東同樣是德國的利益區域,我們不希望這片地區因外力幹涉而陷入長期動蕩。”
    更重要的是,如果德國和英國一起瓜分中東,那他們辛辛苦苦建設的油田也要分給英國人。
    開什麽玩笑?憑什麽白白便宜英國人?
    不過,看起來勞合·喬治隻是隨口一提,他見漢斯態度堅決,也沒有繼續爭辯,而是換了個話題。
    “那麽,您的意思是放任阿拉伯起義發生?”
    “雖然這確實是最簡單的辦法,但......我暫時還不想輕易下決定。”
    對德國來說,最符合利益的選擇仍然是讓奧斯曼繼續掌控中東。
    即便奧斯曼現在是敵國,它依然是一個深受德國影響的政權,更何況,自青年土耳其革命以來,奧斯曼的宗教屬性已經大幅削弱,逐漸向世俗化邁進。
    而且就算他們真的幫助謝裏夫·侯賽因建立了阿拉伯獨立國家......這個國家到底能存在多久?這可不好說。
    因為正如中東戰爭的曆史所示,奧斯曼帝國解體後,阿拉伯世界從未真正統一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各方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隨時反目,結盟與背叛就像翻雲覆雨一般。因此即便謝裏夫·侯賽因成功建立了他理想中的統一阿拉伯,最終也難逃分裂的命運。
    眾所周知的阿拉伯亂局很可能再次上演,而對於德國來說,維持中東這片充滿“黑金”的利益格局才是更為重要的,因此貿然介入實在是一個令人猶豫的決定。
    ‘更何況,哈希姆家族唯一的資本隻是他們源自穆罕默德的血統正統性,憑他們的力量,根本無法阻擋正伺機崛起的沙特家族。’
    沙特家族,利雅得酋長國的統治者。
    光聽名字就能看出,他們正是日後沙特阿拉伯的前身,同時也是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瓦哈比派的大本營。
    看看當今的沙特阿拉伯就足以說明他們的危險性,甚至包括奧薩馬·本·拉登在內的眾多伊斯蘭恐怖分子,都出身於沙特或受到其影響。
    從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角度來看,他們理應提前鏟除這個隱患。
    而哈希姆家族早在1750年代就曾敗於沙特家族,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再次潰敗,被迫將阿拉伯的統治權拱手讓出。
    因此即便給他們提供武器支援,他們的下場也很可能會和美軍撤離後的阿富汗政府軍一樣,一觸即潰。
    ‘歸根結底,能真正製衡沙特家族的,恐怕還是奧斯曼帝國......’
    事實上,早在1805年,奧斯曼帝國就曾出兵鎮壓勢力日益膨脹的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派。
    當時的哈希姆家族已經被逐出麥加與麥地那,整個中東一片混亂。奧斯曼出手,也是為了維護阿拉伯的和平。
    而如今的奧斯曼帝國早已衰敗至極,加之世界大戰的混亂,沙特家族自然又開始蠢蠢欲動,試圖再度擴張。
    “目前來看,我們無法就此做出決策。”
    “德國國內對於如何處理奧斯曼帝國仍在討論,待有明確結果後,我們才能決定行動方向。”
    “謝裏夫·侯賽因恐怕不會滿意這個答案......”
    “那就拖延時間吧。畢竟,阿拉伯的強力家族可不止哈希姆一家。”
    這群人心知肚明,卻還要問這種問題。
    “說到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已近在眼前。”
    由於羅馬尼亞的參戰,裝備精良的保加利亞軍隊加入了對君士坦丁堡的攻勢,使得奧斯曼帝國已無力支撐。
    情報部門報告稱,駐守在加裏波利半島的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與奧斯曼軍隊,正在考慮撤退至安納托利亞,以避免被徹底孤立。這對英國而言無疑是場及時雨。
    直至此刻,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其他英國官員終於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神色。
    “那麽,君士坦丁堡以及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領土將歸誰所有?”
    “應該會歸希臘。”
    “哦?倒是有些意外。我本以為保加利亞會為爭奪此地鬧得不可開交。”
    施蒂爾克總理的話得到了眾人的認同。畢竟,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爆發,本就源於保加利亞對領土的貪欲。然而這次情況不同,保加利亞忙於消化塞爾維亞的領土,無力再覬覦君士坦丁堡。
    據說為了得到君士坦丁堡,希臘首相韋尼澤洛斯甚至親自向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和首相拉多斯拉沃夫哭訴懇求,希望他們放棄。
    從希臘人對君士坦丁堡的執念來看,這傳言倒也頗有可信度。
    ‘當然,占領君士坦丁堡倒還好,可如果他們想借機實現“大希臘主義”egai idea),向安納托利亞擴張,那可就越界了。’
    雖說漢斯個人對東羅馬帝國懷有一定的喜愛,但無論如何,他也不想在20世紀再看到它的複活。
    更何況,從地圖格局來看,這樣的版圖實在太不美觀了。
    “總之,一旦君士坦丁堡陷落,奧斯曼帝國內部主張媾和的聲音也會迅速增大。畢竟他們本就不情願地卷入了這場戰爭。”
    “咳......這倒也是。那麽,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新近獨立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吧。聽說德國打算將這兩個國家合並?”
    “是的,我們打算建立‘波羅的海王國’,畢竟這兩個國家都是以波羅的海德意誌人為核心組成的。”
    “那國王人選呢?”
    “我們計劃由威廉二世陛下的第五子奧斯卡王子繼位。”
    “嗯?不是次子艾特爾王子,或者四子奧古斯特·威廉王子?”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與外交大臣格雷都露出疑惑的神色。
    畢竟,出於政治考量,波蘭王位已由霍亨索倫王朝的阿達爾貝特王子繼承,因此選擇艾特爾王子或奧古斯特·威廉王子來統治波羅的海王國,本應更符合邏輯。但最終卻是奧斯卡王子被推上了台麵,這確實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關於這一點......我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說罷,漢斯和比洛總理都露出了滿臉疲憊的表情,可想而知,這背後的故事多麽艱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13年剛盡,1914年的太陽才剛剛升起的時刻,那時的皇室爆發了一場龐大的騷亂。
    當時,漢斯和路易絲正在華沙度過一場短暫卻格外珍貴的假期,之後還未等他們弄清楚發生了什麽事,便被威廉二世匆匆召往波茨坦。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們離婚吧!”
    抵達波茨坦後,迎接他們夫婦的,便是正在與各自的妻子上演一場愛恨交織的戰爭的艾特爾王子和奧古斯特王子。
    “唉......你們來了啊,孩子們。”
    “嶽母大人,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正如你所見,我兩個兒子的家庭正在破裂。”
    “什麽?!”
    聽到奧古斯特皇後的話,漢斯和路易絲對視了一眼。而當他們了解了事情的詳細經過後,又異口同聲地歎了口氣。
    “也就是說,索菲姐姐出軌了?”
    “是的,她自己也承認了。雖然......她強調兩人並未發展到那一步,但你們也知道艾特爾的性格。”
    路易絲像是早已預料到一般,無奈地搖了搖頭。
    艾特爾王子的妻子——奧爾登堡公爵夫人索菲·夏洛特sopotte),是奧爾登堡大公弗裏德裏希·奧古斯特二世的長女。從婚姻伊始,她與艾特爾的關係就並不和睦。
    兩人自1906年結婚以來,至今仍未育有子嗣,足以說明他們的感情並不融洽。畢竟這場婚姻更多是父母們的意誌,而非他們自己的選擇。而艾特爾王子又是威廉二世的眾子之中最具軍人氣質的那個,在婚姻生活上自然也是冷淡無情。
    更何況在戰爭爆發後,艾特爾王子又奔赴戰場,索菲·夏洛特的孤獨感自然也與日俱增,最終導致她選擇了出軌。
    而這一切,又恰好被在新年之際久違歸家的艾特爾王子撞個正著。
    “我也曾因為威廉忙於政務而感到孤獨,所以並非完全不能理解索菲的心情,但......艾特爾如今鬧著要立刻離婚,實在是個大麻煩啊。”
    畢竟在這個時代,離婚本就不是可以輕易提及的事,而對於婚姻往往伴隨政治目的的皇族而言,離婚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艾特爾和索菲的事情還算在可控範圍內。至於奧古斯特......唉,簡直讓人難以啟齒。”
    然而,正如皇後所感歎的,與艾特爾王子的情況相比,奧古斯特王子的事件無疑更加離譜。
    “如果你更喜歡那個男人,那就跟他過吧!我立刻就和你離婚!”
    “我、我和格奧爾格不是你想的那種關係!我們隻是朋友而已!”
    沒想到,漢斯的小舅子最終還是因為自己的取向問題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雖然這一天遲早會來,但相較於艾特爾王子,奧古斯特王子的狀況更難收場。
    據說他在假期期間,並未與妻子同行,而是與他的副官兼“親密朋友”漢斯·格奧爾格·馮·馬肯森hans ge von ackensen,正是我們熟知的那位馬肯森的次子)共度時光,結果被撞了個正著。
    因此,奧古斯特王子的妻子——皇後最為鍾愛的兒媳,出身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宗德堡格呂克斯堡家族的亞曆山德拉·維多利亞aexandra victoria)徹底爆發,怒不可遏地要馬上離婚,使得整個皇室陷入一片混亂。
    麵對這場混亂不堪的狗血劇,漢斯和路易絲隻能無奈地歎息,這場鬧劇實在是太過荒唐,他們完全不敢讓腹中的孩子見識一下。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