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自由美利堅
字數:7988 加入書籤
“在上次的國會演講中,我曾認為,主張我們武裝中立的權利、在麵對非法幹涉時使用海洋的權利,以及保護我們的人民免受非法暴力侵害的權利,已經足夠了。”
1914年4月9日。
在美國參議院對是否向法國及其盟國宣戰的投票前,伍德羅·威爾遜發表了鼓勵支持戰爭的演講。
“然而,如今保持中立已在現實上變得不可能。中立不再足夠有效,我們如今唯一的選擇,便是不選擇屈服,而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最神聖的權利,不被無視、不被侵犯而戰鬥。因為我們如今所麵對的錯誤,並非尋常之錯,而是試圖摧毀人類生存根基的罪惡。”
“說得對!”
“出征歐洲!”
議會四處傳來歡呼與附和的聲音。
當然,也有一些人皺起眉頭,對此報以噓聲。
他們之中,包括曾在早期與威爾遜合作,但在大戰爆發後與威爾遜屢屢對立的美國進步時代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公認的參議院五大傑出議員之一的羅伯特··拉福萊特。他與一小部分議員堅持反戰立場。
“......因此,我向國會建議,宣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的行為與方針,實際上已構成對美國政府和人民的戰爭,並正式接受這種被強加的敵對立場,立即采取應對措施。不僅要使國家進入更為徹底的防禦狀態,還應動用一切力量與資源,迫使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及其盟國投降,終結這場戰爭。”
然而,麵對那些帶著敵意的目光,威爾遜依舊以沉穩的語調繼續演講。
“我們無意征服或統治,我們不要求賠償,也不尋求對我們所必須承擔的犧牲進行物質補償。我們隻是人類權利的扞衛者,唯有當這些權利能足夠安全地保障國家的信仰與自由,我們才會感到滿足!”
啪啪啪!!
當威爾遜結束演講,掌聲頓時充滿整個參議院。
在總統退下演講台後,拉福萊特隨即登台,發表了一篇長篇演講,呼籲反對參戰。但除了少數議員外,幾乎無人認真傾聽。
隨後,參議院對宣戰案進行了投票,結果公布:
讚成82票,反對6票,棄權8票。
戰爭支持率壓倒性勝出。
兩天後的4月11日,眾議院的投票結果如出一轍:
讚成373票,反對50票,棄權8票。
同樣,讚成占據絕對多數。
參眾兩院皆同意對同盟國宣戰,計票結束後,眾議院議長詹姆斯·博查普·克拉克jaes beaucark)在宣戰決議案上簽字。
美國正式對法國及其盟國,意大利、奧斯曼帝國和俄國臨時政府宣戰。
......
“戰爭!戰爭來了!”
“願上帝保佑美利堅!”
“國家需要我們!”
收音機裏傳來戰爭宣言的消息,美國人興奮地歡呼著。
如果歐洲的年輕人看到這一幕,他們大概會露出悵然的表情。他們當初也曾為戰爭歡呼,如今卻深陷地獄,但這一切已無可挽回。
戰爭爆發還不到一年,再加上歐洲與美國相隔遙遠,戰爭的慘狀並未真正傳到美國民眾耳中。
況且,美國人從報紙和廣播中聽到的消息,無非是德國的勝利、俄羅斯和法國的潰敗,接著德國再勝,而英國則屢次犯錯。
在他們看來,同盟國不過是一群屢戰屢敗的蠢貨,而美國則是那個將在最後關頭登場、終結一切的英雄。
......
“快放開我!”
“這家夥肯定是個間諜,證據一定藏在這裏,給我仔細搜!”
“間諜?別開玩笑了!我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公民!你們無權這樣對我!”
但光明的另一側,總有陰影。與那些沉浸在戰爭狂熱中的美國年輕人不同,一些一夜之間變成“敵國人士”的法國裔美國人,以及其他少數族裔,根本無法感受到任何喜悅。
宣戰之後,威爾遜政府迅速出台了《間諜法》和《保安法》,將任何幫助敵國或批評美國參戰的行為定為犯罪,並嚴格限製公民自由。
所有年滿14歲的法國裔、意大利裔和俄羅斯裔公民都被登記為“外國人”,如果他們違反規定,就會被押往猶他州和喬治亞州的拘留營。
美國人最為珍視的價值觀是自由,而威爾遜政府也曾宣稱參戰是為了自由。但如今看來,這無疑是一種諷刺。
不過,當下美國最重要的目標是贏得戰爭,至於阻礙勝利的人?他們不過是一群叛徒罷了。
當然,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國亦是如此。
......
“為什麽法國要欺負善良的美國?我討厭法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謝你的精彩發言,弗蘭克!來,下一位!”
戰爭不僅改變了民眾的生活,就連原本播放著輕鬆音樂和廣播劇的電台節目也發生了巨變。
如今,美國各地的“摩根廣播”jp摩根公司因銷售廣播設備而得名)每天都在播送戰爭宣傳。而其中最受歡迎的節目,莫過於“四分鍾演講者”four inute en)。
這一節目由威爾遜總統設立的公共信息委員會主席喬治·克裏爾gee cree)策劃,旨在通過全國征集演講者,讓他們圍繞官方指定的主題發表四分鍾演講,本質上就是一場全國範圍的戰爭宣傳演講比賽。
節目的目標,是讓公眾主動投身於戰爭宣傳,並激發他們對反戰者的仇恨。
因此演講的內容大多是在頌揚威爾遜總統的英明領導,讚美協約國,同時痛斥法國及其盟友。
自然,法國裔、意大利裔等敵國出身的人毫無演講機會,而痛恨英國的愛爾蘭裔,以及來自丹麥、瑞典等中立國的人,同樣無緣登台。
......
【《普恩加萊:法國的野獸》大受歡迎!】
【查理·卓別林的《扛槍的一天》掀起觀影熱潮!】
電影業和演員們也在公共信息委員會的指揮下,積極投身於戰時宣傳。
抨擊法國、歌頌美國的影片源源不斷地上映,而道格拉斯·範朋克dougas fairbanks)等好萊塢明星,則被動員起來為戰爭宣傳和戰債銷售站台。
整個美國,在短短數日內便陷入了戰爭狂熱之中。
但戰爭的狂熱,往往伴隨著鮮血與暴力。
......
“那邊有法國佬!”<·布裏格斯a. . erican protective eague, ap),開始襲擊法國裔和意大利裔公民。
任何拒絕服兵役或對法國表現出同情的人,也同樣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這顯然是非法、野蠻且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但美國政府非但沒有阻止,反而全力庇護這些暴徒。
司法部長托馬斯··格雷戈裏t的最大支持者,而威爾遜總統也聽從了格雷戈裏的建議,選擇對其放任不管。
即便《紐約時報》曾大肆報道,揭露ap將他們認定為“可疑分子”的人上報fbi,而fbi竟真的會據此展開調查,政府依然毫無作為。
曾經那個遠離戰爭、和平自由的美國,已經不複存在。
至於這樣的美國何時能恢複往日的樣貌?
恐怕唯有神才能知曉。
......
與此同時,美國向法國宣戰的消息也傳到了巴黎。
偏偏還是在這漆黑的深夜。
“該死的海軍,害得我們受這份罪。”
法國陸軍總司令羅貝爾·尼維勒叼著雪茄,坐在車內,穿越因燈火管製而漆黑一片的街道,前往總統和總理召見的地點,嘴裏不滿地嘀咕著。
這下可好,不僅要考慮德軍和英軍,現在還得防備隨時可能跨洋而來的美軍。更糟糕的是,他本就與總理亞曆山大·裏博關係不睦,如今局勢更加棘手了。
——哀號般的警報聲驟然刺破夜空。
隨即,象征巴黎的地標,如今已被改造為高射炮塔的埃菲爾鐵塔,猛然亮起刺眼的探照燈,伴隨著密集的防空炮火,整個城市頓時陷入戰鬥狀態。
但尼維勒麵不改色。
他早就習慣了。
“又是夜間空襲嗎。”
“請允許我們護送您前往安全區域,總司令閣下。”
司機提醒道,尼維勒隻是無所謂地點了點頭。
黑暗中,他無法分辨來襲的是英國的漢德利·佩奇轟炸機,還是德國的哥達或齊柏林斯塔肯機型。但無論如何,協約國還真是鍥而不舍。
“我們的戰機有出現嗎?”
“沒有,連影子都看不見。”
“這些懶惰透頂的空軍混賬,恐怕連敵機來襲都不知道,還在夜總會裏和女人鬼混吧。”
而等到明早,自己又得挨裏博一頓臭罵,說什麽沒能整頓空軍的紀律。
說起來,裏博那家夥到底為什麽這麽討厭自己?當初跟他老婆上床的時候可沒有自己啊。
再加上新任戰爭部長保羅·潘勒韋pau paineve)是個數學家,跟自己更是合不來,簡直讓人頭疼至極。
尼維勒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他不會還沒來得及做出任何成績,就被掃地出門吧?
“總司令閣下,空襲結束了。”
“呼......好吧,趕緊走。”
他疲憊地歎了口氣,汽車隨即重新啟動,朝著愛麗舍宮駛去。
“巴黎挨炸了,可我們的戰機連影子都不見,你到底是怎麽管空軍的?”
尼維勒一踏入愛麗舍宮,果然,迎接他的正是預料之中裏博的質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總理閣下,適可而止吧,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
幸虧有總統普恩加萊在場,否則接下來恐怕要忍受一個小時的嘮叨。
“時間已晚,我們直接進入正題吧。美國最終還是向法國宣戰了。明天早晨,整個法國恐怕都會因這條新聞炸裂。”
“是,我已經聽說了。但總統閣下無需憂慮。美軍不過是隻會欺負山賊、印第安人和三流殖民地軍隊的二流貨色,麵對我們偉大的法國陸軍,他們不過是群玩具。”
“我承認,美軍的素質確實比不上我們,但他們的可怕之處在於,龐大的物量足以彌補這一切。更別提他們還擁有遠超歐洲的經濟與工業實力。而這,對已經深陷全麵戰爭的法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法國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損失慘重。
德國人口本就多於法國,英國還能從殖民地征調兵員。如今若是美軍登陸歐洲,即便是地大物博的法蘭西,也難以長久支撐。
“此外,我們收到情報,俄國臨時政府與布爾什維克的內鬥已達白熱化。”
“什麽?消息準確嗎?”
也就是說,俄國內戰已不可避免,而最終的勝者......極可能是背靠德國的布爾什維克。
哪怕以法國豐富的革命經驗來看,失去民心的臨時政府已經毫無勝算。
“時間不多了,尼維勒總司令。”
普恩加萊語氣沉重。
“在美軍到來之前,在俄國崩潰、百萬德軍轉戰西線之前,我們必須采取行動,逆轉當前的局勢。”
“可我籌備的攻勢仍需時間。新式軍服和鋼盔才剛開始配發,新的衝鋒槍和自動步槍也是如此,坦克甚至連原型車都還沒造出來......”
在尼維勒看來,法軍還沒做好準備。
然而,這並不是普恩加萊和裏博想聽到的答案。
“你就這套說辭反複拖延!我們法國已經沒有時間了!”
“總理閣下,但......”
“給你一周時間,把作戰計劃擺在我桌上。否則,我會考慮換一位更有能力的總司令。”
聽到裏博的警告,尼維勒臉色驟變,轉向普恩加萊。
“很遺憾,我們別無選擇。”
“但我們援助的愛爾蘭人即將起義,若是成功,至少能拖延......”
“愛爾蘭起義本就充滿不確定性,我不認為有太大成功的可能。”
普恩加萊的回答,與裏博無異。
最終,尼維勒隻能低聲應道——
“......我明白了,遵命。”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