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戰間期之始

字數:8166   加入書籤

A+A-


    “......我們,真的輸了啊。”
    回到巴黎的夏爾·戴高樂,在看到尚未從公社動蕩中恢複的巴黎景象後,肩膀無力地垂了下去。
    在昔日的室友圖哈切夫斯基冷酷地返回烏克蘭之後,他仍不死心地一再嚐試逃離,但戴高樂最終能走出戰俘營,卻是在德國方麵正式解除其戰俘身份之後。
    而他剛一獲得自由,聽到的第一條消息,便是《桑蘇西條約》的簽訂。
    起初,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也不願意接受。
    理智告訴他這是真的,但心中因震驚而劇烈跳動的心髒卻仍在竭力否認著這一切。
    直到現在,他看到巴黎那曾經的輝煌不再、如今隻剩廢墟與戰鬥痕跡的景象,看見麵無表情、如同這座死氣沉沉城市一般的巴黎市民時,他才終於落下了淚,不得不承認那個殘酷的事實。
    法國,戰敗了。
    那個曾一度偉大無比的國家,如今淒慘地崩塌;偉大法蘭西軍的榮耀與威信被徹底踐踏,所剩下的,隻有必須償還給協約國的債務與一片廢墟。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他被困在戰俘營,虛度光陰的策劃逃亡之時。
    “卡特魯中校,接下來我們該怎麽辦?法國到底該怎麽辦?”
    “......我也不知道。”
    與戴高樂一同被釋放的中校喬治·卡特魯gees catroux)長歎一聲。
    他也一時間無法接受眼前這個與記憶中判若兩地的巴黎。
    “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我們不能就這樣坐在原地哭泣,不做任何努力。”
    短暫而沉重的沉默後,卡特魯終於開口。他臉上強撐著要甩開悲傷的神情,看得出來他在極力控製自己的情緒。
    作為軍中前輩、人生的先行者,他不能在眼前這個近乎絕望、連生的意誌都快失去的後輩麵前,露出挫敗的模樣。
    正因如此,他更要在這個時候,成為戴高樂的支柱。
    這,是年長者與上級應盡的責任。
    “摔倒了就再爬起來,房子塌了就重建。隻要不放棄,踏實地活下去,法國終有一天會重現昔日榮光,從這片廢墟中重新站起。”
    “我們......法國真的能做到嗎?”
    “有什麽做不到的?”
    法國曾在拿破侖戰爭的失敗後重新崛起;
    曾在普法戰爭的慘敗中再度挺立;
    大戰,不過也是如此罷了。
    “所以,現在比起擔憂國家的未來,還是先顧好我們眼前的現實吧。”
    “......嗯。”
    眼下,由於《桑蘇西條約》帶來的軍備限製,加上政府大幅削減軍費,軍官們正被大批裁撤,兩人能否留在軍中也尚未可知。
    在為遙遠的祖國擔憂之前,他們連眼前此刻的生活都無從著落。
    ......
    “......法國終究還是在腳上套上了沉重的鐐銬啊。”
    就在戴高樂和卡特魯一邊強作鎮定地談著希望,一邊卻不得不為飯碗問題歎氣之時,在奧斯曼帝國此前的臨時首都,現已成為真正首都的安卡拉,穆斯塔法·凱末爾正用複雜的目光注視著戰爭的結局。
    “如果奧斯曼帝國沒有果斷投降,恐怕我們會落得比法國還要悲慘的下場。”
    他慶幸自己趕在伊斯麥爾·恩維爾被流放至鄉間、整日茫然度日之前,果斷出手將其驅逐,選擇向協約國投降。
    凱末爾輕輕吐出一口氣,為自己的決斷未出差錯而感到寬慰,然後將目光轉向了堆在桌上的文件。
    那堆文件正是他作為奧斯曼帝國總理,肩負起國家重建重任的證明,而他肩上的擔子,也沉重得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
    “果然,最重要的還是經濟重建與民族問題。”
    凱末爾一邊輕敲桌麵,一邊喃喃自語。
    前者的重要性無需多言,而後者也因奧斯曼帝國乃多民族國家之故,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回避的問題。
    幸好,曾經牽動民族問題一角的亞美尼亞人,如今大多已遷回脫離俄國獨立的本國,算是讓他少了一個心頭大患。但奧斯曼帝國內部,依舊殘留著庫爾德人,以及趁大戰之機妄圖獨立的阿拉伯人,這兩大隱憂仍像毒刺一樣紮在他心頭。
    ‘不能像恩維爾那樣采取血腥壓製。’
    畢竟,奧斯曼的背後主子,德意誌帝國,尤其是對德外交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漢斯·馮·喬公爵,絕不會允許他那樣做。
    奧斯曼帝國得以苟延殘喘,全靠德國的扶持,若是再去無情鎮壓其他民族,遲早會把髒水潑到德國頭上。而德意誌帝國絕不會坐視不管。
    所以,最終能采取的辦法隻有一個——
    以“奧斯曼帝國”這個象征為旗幟,軟硬兼施,將這些民族融入帝國之中。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帝國統治的王道之路。
    當然,若是原曆史那個否定奧斯曼,隻為重塑統一的“土耳其民族”的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在此,肯定會對此嗤之以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此刻在這裏的,是奧斯曼帝國的總理,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為了帝國的未來,“土耳其民族主義”這套理論,隻能也必須被暫時束之高閣。
    “庫爾德人的問題,就交給伊斯麥特去處理吧。”
    因為他本就是庫爾德人。
    也正因如此,他對民族問題向來關心,甚至在原曆史中還曾建議凱末爾製定有關少數民族的法律。
    隻不過當時的凱末爾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土耳其人,都是我們民族、我們國民,為何要分彼此?”
    然而,在這個世界裏,早已沒了那樣說的理由。
    “那麽,剩下的問題,果然還是阿拉伯人啊......”
    策劃過叛亂的侯賽因已被幽禁因其為穆罕默德後裔,不能處死),但阿拉伯人心中的獨立之火依舊未熄。
    中東的石油對於奧斯曼的經濟複蘇至關重要。無論如何,凱末爾和奧斯曼帝國必須要設法拉攏阿拉伯人,或是以人口優勢壓製他們,將其同化,並順勢將帝國勢力推進至仍未受控的阿拉伯半島腹地。
    ‘當然,資源總有盡頭,絕不能隻靠石油吃飯。’
    凱末爾的打算是,將從石油中獲得的利益用於發展帝國的其他產業。
    若考慮到未來“資源詛咒”將會給某些資源富國帶來的苦果,不難看出凱末爾的遠見。
    而就在凱末爾策劃未來的同時,
    “最近倒是沒怎麽聽到美國人的動靜了。”
    “是啊,閣下。聽說總統鬧出醜聞,還倒下了,連帶現政權也隨之垮台。我們若要對抗那些土耳其小子,得靠美國的武器,現在倒怕與美國徹底斷了聯係。”
    在追逐奧斯曼帝國複興之夢的凱末爾麵前,那橫亙著的障礙也悄然有著自己的想法。
    “別擔心,兄弟。美國人很快就會回來。我從他們的眼裏,看見了對‘黑色黃金’的極度貪婪。他們絕不可能放棄這片阿拉伯的土地。”
    “這話聽起來,倒像是西方其他列強的嘴臉。”
    “沒錯。正因如此,他們的貪欲,反倒會成為我們沙特家族驅逐奧斯曼、稱霸阿拉伯的力量。”
    隱藏在沙漠彼岸、潛伏於利雅得綠洲之中,靜待時機的沙特家族,便是那橫亙在前的障礙。
    ......
    此時此刻,法國正因戰敗的恥辱和堆積如山的債務而陷入茫然。
    而奧斯曼帝國則在穆斯塔法·凱末爾的指揮下,為重建祖國而奔走忙碌。
    那麽,作為另一戰敗國的意大利在做什麽呢?
    “無能的政府滾下台!”
    “對啊,大家一起來建設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祖國吧!”
    “你說什麽?你這個紅色份子在胡說八道什麽?!”
    “揍他!”
    ——他們什麽也做不了。
    因為如今的意大利,就是一片混亂與毀滅泛濫的地獄。
    當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戰敗退位,由其堂兄、深受士兵敬仰的亞奧斯塔公爵埃馬努埃萊·菲利貝托在與議會達成協議後登上王位時,意大利人曾一度對未來抱有希望,認為國家或許會有所好轉。
    然而,當柏林和會的結果出爐,當那份《美泉宮條約》在那可恨的奧匈帝國心髒地帶簽訂時,意大利人才終於明白:
    若是一開始就不曾期待,又怎會如此失望?
    想想也對,包括威尼斯在內的威尼托地區,還有好不容易到手的利比亞殖民地,全都成了奧匈帝國的領土;而東非的殖民地如索馬裏蘭,也被那貪婪的老太婆英國掠走。
    不僅如此,還有那雖不如法國那般沉重,但也被迫、必須支付的高額賠款;以及引以為傲的皇家海軍,也像法國海軍一樣,被英國、德國、奧匈和希臘瓜分殆盡。
    對意大利人來說,這已不隻是失望,而是極度的憤怒了。
    “這還叫國家嗎?!”
    “天天都是‘媽媽咪呀’,你們這群狗雜種!”
    “都給我去死吧!”
    整個意大利燃燒在無處發泄的憤怒與仇恨之中。
    意大利的頑疾,地域紛爭,此時比任何時候都要嚴重;而正在全球頻起的共產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的起義,更是往火堆裏整桶整桶地倒汽油。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意大利必須改變!這個分裂成一盤散沙的國家必須重新團結,在新的思想和新的領袖之下,再次實現羅馬帝國的榮光!”
    “杜切duce)!杜切duce)!杜切duce)!”
    就這樣,一個名為法西斯主義的新生力量也開始萌芽。
    不過,此刻在人群中煽動呐喊“杜切”的那個人,還不是不久前剛成立戰鬥法團、正式走上法西斯之路的墨索裏尼。
    而是他的“前輩”,意大利的詩人、戰爭英雄,加布裏埃爾·鄧南遮gabriee d’annunzio)。
    這位瘋狂的藝術家曾親自駕駛飛機飛赴維也納上空投放戰時宣傳單,成功返航,留下了“維也納飛行”的傳奇。他沉迷古羅馬,對重現羅馬帝國的榮光執著至極,視之為自己的使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自稱“杜切”,接受支持者們的羅馬式舉手禮。
    嗯,如果你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那絕不是你的錯覺。
    “呃呃......站在那裏的,本該是我才對!”
    因為那位表麵支持鄧南遮、內心卻充滿嫉妒的墨索裏尼,甚至連他的思想、著作、演講都照搬照抄,幾乎是對其進行徹底的“抄作業”。
    “英勇的意大利公民啊,跟我來吧!我將再次讓你們目睹羅馬的榮光!eia, eia, eia! aaa!古希臘神話中的戰吼,被鄧南遮引入意大利軍隊)”
    “aaa!”
    盡管他無法模仿鄧南遮那種藝術家的瘋狂氣質。
    總之,原本就混亂不堪的意大利政局,如今已徹底變成了無法控製的修羅場,而意大利人民,渴望著能終結這一切的“超人”。
    “再等一等吧......雖然現在我輸給了鄧南遮,但終有一天,我會取代他,成為意大利真正的‘杜切’!”
    而那位自詡為“超人”的人,離登場的日子,已不遠了。
    ......
    “辛苦你了,比洛。你是我最出色的宰相。”
    “我也很榮幸能侍奉陛下。”
    1915年6月5日。
    這一天,總理比洛終於迎來了他期盼已久的退休時刻。
    “特奧巴爾德,從今天起,你就是總理了。”
    “是,閣下。我會竭盡全力,為帝國奉獻一切,絕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被任命為下一任總理的貝特曼·霍爾維格,早在很久以前便已被認為是總理的當選人。
    “這樣一來,漢斯,也要和你道別了。”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關照,閣下。”
    “真正該說感謝的是我啊。多虧了你,我才能如此榮耀、風光地退休。”
    比洛輕輕拍了拍漢斯的肩膀。
    “對了,毛奇也要退休了?”
    “是的,聽說他已經向陛下遞交了辭呈。”
    他說自己已經過上了不愧對叔父的人生,是時候在徹底釀成大禍之前回家,與聖人心靈交流,安穩度日了。
    說起來,毛奇確實受了不少苦。
    也沒必要強留,就讓他安心的去吧。
    “那麽,外交大臣,今後就辛苦你了。接下來你會忙到連眼睛都睜不開。”
    “哈哈,好的,閣下。”
    漢斯“歡快”的微笑著,緊緊握住了彼此的手。
    這一幕,是與被稱為“美好年代”與“大戰時代”的徹底訣別,
    亦是那個在不安的和平中被瘋狂籠罩的戰間期的開端。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