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傳世的鼎,長生的鼎
字數:6650 加入書籤
【因為部分讀者反映本書設定有問題,所以我先把部分人捋不清楚的設定擺在前麵,覺得沒必要提前了解的讀者可以直接看正文。】
【為了這本書,我光是細綱就弄了快十萬字,真的很用心,大家可以多看會兒、多品品再說,不要人雲亦雲。】
【第一,本書世界設定很大,有七界以及四十九處類似小世界的洞天福地,打從有天地以來,便有氣運在累積,當氣運累積到一定程度,又恰好趕上有人證道,氣運便會流向這個人,得到天地氣運加持後,這個人會變得非同一般的強,但他還是會死,因為時代會終結。若是時間不湊巧,達到峰值的氣運無處宣泄,便會溢出,由天下眾生分潤。】
【第二,七界各有一個證道名額,七個證道時代都是以十萬年為限,彼此相接但不相交,如果他在時代剛開始的時候證道,那他能再活十萬年,如果是五萬年才證道,就再活五萬年。】
【第三,道尊是開天辟地以來第一個證道的第十境高手,她的道是大道萬千,無所不包,之後傳道,功成而不居,類似留下道德經、定鼎道之法統的老子,所以她的證道神器是九尊各有所用的鼎。】
【第四,證道神器是證道之人的道的體現,所以也會得到氣運加持,就好像物理學家發現一條公式,這條公式會被奉為真理,物理學家會死,但這條公式不會,所以主角穿越成道尊的證道神器之一的紫鼎後可以永生不老,相當於卡了個bug。】
【但因為他是後世的人族靈魂穿越,所以他本身也影響了紫鼎的部分特性,修煉同樣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包括某位讀者吐槽的淬骨、煆筋。說白了,他的身體根基雖然配置拉滿,但本身並沒有修為和戰鬥力,就好像孫悟空也要拜師菩提老祖才能鬧天宮、鬧地府。金手指方麵,他具備唯一的長生不老體,且五行齊全,修煉神速,同時擁有一個時停且儲存空間天下第一大的紫鼎空間我個人真沒覺得紫鼎空間這個設定很o)。】
【順便一提,某位讀者覺得道尊煉製的紫鼎沒有雜質,所以主角化形過程中不需要淬骨、煆筋這些步驟,按理說確實是這樣,但問題是修煉的過程並不隻是字麵意義上的打坐,同時還需要接引靈氣伐骨洗髓,就好像一台手機突然連上了無線網,那自然可以打遊戲看小說了。所以我才說得到功法,開始修煉,是他化形的可選擇方式之一。】
————————————
“長生真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
籬笆圍成的小院裏,諸葛玄一手拿書,一手背在身後,抬頭看著被秋風吹落的枯黃梧桐葉,淡淡笑道。
諸葛玄是他上一世的名字。
這一世的他是一尊鼎。
鼎名紫鼎,乃太皇九鼎之一,蒙塵狀態僅高三尺,四足雙耳,看起來像是紫銅打造。
在封侯書生的書評區扣了個‘666’後,他就穿越成了紫鼎。
太皇九鼎是道尊證道之物,象征其對大道包羅萬象之領悟,得天地氣運而升格成傳世神器,具備永恒的特性,故諸葛玄一穿越就是永生體質。
道尊香消玉殞後,遺留的九鼎因種種動亂而失落各地,漸漸不為人所知。
紫鼎之所以出現在大悟寺院子裏,被當做插高香的香爐使用,純屬巧合。
剛穿越時,諸葛玄是在一個攤販手上,跟一堆做舊的所謂古董一起售賣。
決定重建大悟寺並定居的老和尚和小和尚一眼相中他,就把他買了回來。
九鼎雖是一套法寶,卻也各有特性,就好像大道在不同領域的不同體現。
紫鼎明麵上的特性是儲物,也就是空間,實際上是不朽,也就是時間。
雖然力分則弱,紫鼎隻是九鼎之一,但依舊強於其餘八鼎之外的世間所有法寶。
單就儲物空間大小而言,得天地氣運加持的它是絕對的第一。
而時間特性能讓儲物空間裏的東西始終保持原樣,哪怕地老天荒。
因為這一特性,他不僅可以永生,還永遠不會老。哪怕其它八鼎同樣被人穿越,或是自主化形,也還是差他一些。
畢竟老的太狠,卻死不掉,反而是一種折磨。
上一個擁有紫鼎的似乎是個立誌封侯的書生,儲物空間被他放了許多書。
諸葛玄對這個世界的初始了解便源於這些書。
這些書的存在,也讓意識隻能在紫鼎方圓三尺內活動的他不至於無聊,甚至感到愜意。
無需憂慮生死,甚至不會饑餓,擁有萬千藏書,像是世間過客,又實打實見證著,嘖嘖。
除了需要等待時機化成人形,諸葛玄心無掛礙。
“其他那些扣666的讀者們又正經曆著怎樣的遭遇呢?真讓人好奇。”收回目光,諸葛玄喃喃道。
“獅虎獅虎,你再給我講個故事吧。”梧桐樹下,百靈鳥一般的童音響起。
諸葛玄笑了。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和個小和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在幹什麽?
在講故事。
講的是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
……
日子一天一天過。
梧桐樹的葉子綠了黃,黃了綠。
掃落葉的小和尚一開始還沒有笤帚高,掃著掃著他就長大了。
大多數時候,小和尚都在老和尚的教授下背誦、理解諸佛經。
老和尚的教室不在別處,就在距離諸葛玄不遠處的涼亭裏,無論春夏秋冬。
這方世界不乏修行者,但老和尚和小和尚都隻是普通和尚,根本看不見他。
佛經看似枯燥,實則真聽進去的話,也蠻有趣。
諸葛玄偶爾也會跟著聽講。
除了老和尚和小和尚,諸葛玄隔三差五也會看到其他人。
大悟寺所在的山沒有名字,山腳下的鎮子則叫李家鎮。
李家鎮的百姓都很樸實,拎著一斤大米白麵或一小罐蜂蜜、一塊豆腐,就敢求佛祖保佑自己發財致富,闔家平安。
小和尚經常背地裏笑話他們癡心妄想。
老和尚卻道此乃人之常情,不必苛責。
非但不苛責,老和尚甚至不會帶小和尚下山去化齋,生怕給香客增添負擔。
來這兒的第一年,他們自己開墾了田地菜園,倒也吃喝不愁。
逢年過節,也會有城裏的達官顯貴過來郊遊。
路過大悟寺時,他們中有些人會進去上炷香。
大多數人則不相信這荒山野廟的佛能有什麽佛力,隻在外頭等著。
進寺上香的人中,大多也不會真的進殿給佛祖磕頭燒香。
他們隻花錢從小和尚那兒買一柱高香,點燃後站在院子裏朝著佛像三鞠躬,插入諸葛玄的‘肚子’便算了事。
人情種種,可見一斑。
老和尚見了,但笑不語。
小和尚見了,暗暗腹誹。
諸葛玄見了,感覺蠻有意思,甚至想跟香客搭話,問問他們到底在想什麽。
可惜他們也隻看得見他的本體。
又是一個黃昏。
下山去買豆腐的小和尚蹦蹦跳跳進了院子。
放下豆腐他便嚷開了:“師父,豆腐漲價了,要兩文錢一塊兒。”
坐在梧桐樹下打坐的老和尚悠悠歎了口氣:“這可不是個好兆頭,世道要亂了啊。”
年僅十四歲的小和尚無法理解師父的話,天真的說道:“會不會隻是豆腐西施想多收點錢?聽說她兒子要考鄉試了。”
據諸葛玄十年來光明正大的偷聽所知,這個世界也有科舉考試,並且和前世曆史上的明清時期一樣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過了鄉試便是舉人,具備做官資格。
要考鄉試,需要去省裏,來回路費、住宿、考費等可想而知不是個小數,對於豆腐西施這種獨自養大兒子的寡婦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豆腐西施是個勤勤懇懇的婦人,同時也是一個不信神佛的人。
她從沒來過大悟寺。
諸葛玄卻久聞她的大名。
十二歲那年,小和尚照常被師父吩咐去山下買豆腐。
豆腐倒是買回來了,可小和尚的心卻沒有一起回來。
一起被他落在豆腐西施那裏的還有本該找零的七十九個銅錢。
注意到徒弟通紅的臉和閃躲眼神,老和尚哈哈一笑,什麽也沒說。
轉天,老和尚說他要做身衣服,讓小和尚去鎮上李家布莊買點布。
小和尚心不在焉的去了,回來時臉再次紅通通的。
老和尚問他李家布莊的老板娘好看嗎?
小和尚不會撒謊,說很好看。
老和尚又問他是不是比豆腐西施好看?
小和尚雖然本能覺得喜新厭舊不好,但還是誠實點頭。
老和尚這才講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小和尚幡然醒悟。
打那之後,豆腐西施就有了一個豆腐西施的外號。
老和尚親自起的。
他們以為這個外號隻有他們知道。
其實諸葛玄也知道。
“這小子如今居然也能平靜喊出豆腐西施這四個字,看來真是看破了情關。”
“虧我一直想著以後化形了去看看豆腐西施到底長什麽樣。”
“論長情,你還不如我一個鐵石心腸的鼎。”
這天之後,小和尚依舊經常被老和尚派下山買東西。
每次回來,小和尚都會抱怨東西又漲價了。
而老和尚臉上的哀愁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諸葛玄看得出來,久經世事的老和尚應該是預料到了什麽。
兩年後。
十六歲的小和尚剛從山下回來便直衝廚房。
用瓢從水缸裏舀了一瓢水,小和尚‘咕嘟咕嘟’喝了個精光,這才對正在攤雜糧餅子的師父道:“師父,一塊豆腐漲到十文錢了。”
老和尚歎了口氣,沒有應聲。
諸葛玄也聽見了小和尚的話。
“小和尚買的一直是水豆腐,水豆腐裏一大半都是水,怎麽會賣到這個價格?”
“是因為這兩年黃豆產量低?還是因為物價飛漲?”
兩個月後,一群湧上山的香客給了諸葛玄答案。
喜歡長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請大家收藏:()長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