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久,王啟年從懷中掏出一份薄紙
字數:4515 加入書籤
不久,王啟年從懷中掏出一份薄紙,微笑著遞給蘇渝:“蘇兄,給你看樣東西。”
蘇渝挑眉一看,竟是份報紙。
上麵記載著各地的名勝古跡與前朝人物傳記,而占據最大篇幅的一麵,四周環繞著流雲般的花邊,內容竟是新聞。
蘇渝微微一愣,這……竟是花邊新聞?再細看幾眼,上麵記載的要麽是鄰國北齊與東夷城的八卦,要麽是慶國京都諸多官員的私生活。
諸如,京都守備師師長為何門牙殘缺?軍事院主事竟遭家中潑婦毒打!當朝宰輔、文官之首,居然有個私生女!看到這裏,蘇渝才恍然大悟,那日林相為何說,他與婉兒之事,不日將傳遍天下。
想到婉兒,蘇渝眉頭微皺,是該去皇家別院一趟了。
蘇渝看著手中的報紙,忍不住輕笑幾聲。
京都守備師師長門牙之事,他無需細看便已心知肚明。
他抬頭望向遠方,腦海中已浮現出那日的場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位美麗的女子攜其盲仆來到京都。
卻在進城門時,被如今的京都守備葉重攔下,要求打開背上的箱子檢查。
女子自然拒絕,那箱子中的物品,豈能輕易示人?那可是個大秘密。
葉重見狀大怒,拔劍欲擒。
那女子也非肯吃虧之輩。
兩方衝突,難免有傷亡。
當然,受傷的隻會是葉重。
盡管葉重在當時已堪稱武林高手,且城門口簇擁著他的眾多護衛,
然而,這一切加起來,仍敵不過那瞎子仆人單手的威力。
於是乎,電光火石間,眾人紛紛倒地哀嚎,無人目睹瞎子出手的瞬間。
在那位絕美少女的示意之下,
瞎子牢牢製住了葉重,少女則親自上陣,一頓猛烈的拳腳相加,直至葉大人的頭顱腫脹如豬頭,
口中的門牙也不翼而飛。
此事當年在京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葉大人出身武學世家,身手矯健,且身居高位,權勢顯赫。
更關鍵的是,他擁有一位被譽為慶國第一劍神的叔父。
如此人物,竟被一個女子打成豬頭!
門牙還掉了一顆!
著實令人震驚、興奮,並好奇那女子的身份。
葉大人挨揍後是否會向叔父告狀?後續又將如何發展?
八卦,乃人之天性。
而事態的發展,正如眾人所期盼的那樣。
葉流雲得知侄子被打後,立即放出狠話,要找那女子算賬,為侄子討回公道。
隨後,他果然言出必行,怒氣衝衝地闖入太平別院。
結果可想而知,
葉流雲被瞎子狠狠地教訓了一頓,然後被扔了出來。
因此,葉重非但沒有等到公道,
反而在重壓之下,不得不再次造訪太平別院,
頂著漏風的牙齒,向那位年輕女子賠罪敬茶。
最終,此事以葉氏叔侄雙雙挨揍告終。
對此,坊間百姓們或飲酒或品茶,議論紛紛,津津有味地觀看了這場大戲。
而城門口則多日未見葉大人的身影。
至此,城門打人事件塵埃落定。
蘇渝瀏覽了一下流雲花邊新聞板塊,情況大致相同。
他想起,此事其實還有後續,
與一位大宗師的成長有關。
那位一向高傲的武學奇才葉流雲,
在挨了瞎子的揍後,既氣憤又受挫。
他回到劍閣閉關,蒙著黑布苦練劍法半年,
卻發現無法達到瞎子的速度和準確度。
一怒之下,他將劍扔掉,並宣布此生再不使劍。
但年輕人嘛,有時候要成就一番事業,心中就得有股不服輸的勁兒。
之後,他確實有所領悟,自創了一套古樸的流雲散手。
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蘇渝又掃了一眼其他八卦,
盡是京都官員家中的私密趣事。
他一邊看著,碗裏的粥似乎更加美味了。
而一旁的王啟年,也不時湊過來看兩眼,跟著嘻嘻哈哈,就著八卦喝粥。
這些東西他雖然已經看過,但再看一遍,還是會忍不住發笑。
當視線不經意間掠過“官員遭遇悍婦暴打”的版麵時,蘇渝不自覺地撫了撫臉頰,強忍住了即將溢出的笑意。
猛然間,蘇渝心念一動,抬頭望向王啟年,詢問:“這類東西,八處難道不聞不問嗎?”
倘若僅是北齊或東夷城的趣談倒也罷了,但這其中還夾雜著眾多慶國官員的私隱,顯然已觸及朝政笵疇。
按理說,八處身為書刊審查之重地,理應嚴禁此類出版物流通。
然而,轉瞬之間,蘇渝的注意力又被另一則新聞吸引——“某官員德行有虧,在外育有私生女”。
既然此類重量級的醜聞亦赫然在目,顯然非民間所能擅自刊印,隻能是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默許。
想到這份八卦報紙竟是奉旨督辦,蘇渝不禁啞然失笑。
那報紙邊緣的流雲紋飾,或許正是葉輕眉隨口一提,想要辦份報紙,增添些花邊新聞。
慶皇雖不明其意,但既然葉輕眉有所請求,他便順水推舟,真的添上了花邊。
思及此處,蘇渝又忍俊不禁,笑了好一陣子。
但隨即,他又想到了另一個層麵。
葉輕眉想辦花邊新聞與慶皇想辦花邊新聞,其背後意圖顯然大相徑庭。
王啟年聞言,輕輕搖頭,意味深長地說:“八處無能為力。”
“蘇兄有所不知,這份報紙乃皇宮獨家掌控刊印,每日樣刊均需陛下點頭,方能麵世。
所以說,八處確實管不了。”
蘇渝微微挑眉,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正如他所料,這份報紙確是慶皇的手筆。
難怪能如此肆無忌憚地揭露眾多官員的私事,又有誰敢置喙?不僅是八處不會插手,就連那些被曝光的官員,也隻能敢怒不敢言。
畢竟,這報紙的背後站著的是皇帝。
當然,慶皇並非無理取鬧之人,他辦這份報紙,定有其深意。
尤其對於那些久經官場的官員來說,更是心知肚明。
皇帝的耳目遍布朝野,家中瑣事亦難逃其眼。
因此,朝臣們對慶皇隻能是敬畏交加,哪裏還敢心生二念或有所隱瞞?
當然,水至清則無魚,慶皇亦不會將百官逼得太緊。
平日裏,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偶爾才會拋出些重磅炸彈,如這次的私生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