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明察秋毫

字數:4042   加入書籤

A+A-


    崔銘久慢吞吞地站出來,拱手行了一禮:“寧大人心胸如此寬廣,我心裏真是說不出的感激。可說句實話,如今南梁的百姓還沒適應新政權,能否再多給一點時間?”
    寧烈微微頷首,似乎早就料到這一問,“那自然。我已經下達命令——未來三年南梁全境免征賦稅,讓大家安安心心過日子。另外,把倉庫裏的糧食拿出來救濟災民,該重建的村莊也要一一修好。”
    當這個決定傳開時,大殿內不少官員忽然鬆了口氣,也有人悄悄擊掌叫好。
    其實,不光南梁的臣子,連北玄來的幾位老狐狸都忍不住點頭稱善。
    寧烈停頓片刻,掃視眾人,道:“還有件事……我準備在南京辦所新學府,兩地學子皆可入讀,一起交流切磋。順便,再鼓勵些商人往來,多走動、多做買賣,總比關門對立強得多。”
    朝會結束後,他留下崔銘久單獨談話。
    “崔大人,有樁舊事,在我心頭壓了很久,你是否願意坦言?”
    寧烈直視他雙眼,沒有半點回避,“關於我父親寧萬山,他死因你究竟知道多少?”
    崔銘久臉色有點發白,下意識望向大殿頂,“大人怎會突然提起此事……”
    “趙崇雖下令毒害家父,但以他那性格,隻怕沒膽量獨自動手。我懷疑背後還有旁的人推波助瀾。”
    說這句話時,寧烈的語氣冰冷到極點。
    一陣沉默,如同石頭落進井水。
    最終,崔銘久歎出一口濁氣,“您看得太清楚。當年天威將軍之死,可不是趙崇一個人的主意……”
    果不其然!
    “是誰?”
    “董承。”
    他的聲音低得像蚊子哼唱,“董承和天威將軍本是並肩肱骨,卻觀點迥異。董承主張打到底,要把北玄連根拔起;您父親卻堅持休養生息,兩國相安無事最好不過。所以——兩人才分道揚鑣。”
    “所以,是董承夥同趙崇殺了我父?”
    “正是,”
    崔銘久苦笑著搖頭,“毒藥就是董承備下,說服趙崇隻是小菜一碟。”
    寧烈指骨泛白,卻還是強壓怒火。
    怪不得……每次想起董承那厭惡的目光,總覺得別扭,現在看來,全是罪疚作祟!
    “大人,請息怒。”
    崔銘久勸慰,“如今董承已戰死沙場,那條命算作償還血債吧。現在天下歸一,大局更重要,不必為舊怨耗神。”
    深呼吸、緩緩放鬆肩膀——寧烈終於恢複鎮定。“你說得對,人都死了,這筆賬也就翻篇罷。”
    接下來,他像著魔一般撲進國家事務。
    他先盯上南梁軍隊問題。
    原效忠趙崇那幫兵,被拆散、另編,由北玄將領帶隊,從源頭掐斷隱患。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提拔真正忠義可靠的人,比如林旭,這些人在關鍵崗位上一展所長。
    民生方麵,新任王爺簡直玩命減稅,使勁拉農業發展,還讓商賈們放心大膽做生意。
    又揮手打開趙家金庫,把那些珠寶田契分批發給窮戶,又修水利又賑濟災民。
    這些舉措見效比預想中快。
    本來還狐疑觀望的南梁百姓,看見生活一天一天變好,那警惕勁兒逐漸消退,對新政權也不再抵觸了。
    差不多一個月後,京師來了使者,把司空玉寫的詔書送到南京城。
    平南大將軍接旨!
    宣詔聲中洋溢著隆重——
    鎮南王,加封為總督南諸省,僅次於皇帝本人,希望好好輔佐共創盛世!
    群臣齊道賀,有拍馬屁湊熱鬧,也有真心高興替他叫好的。
    歡呼聲浪裏,隻有寧烈自己難以釋懷——他之前一直以為統一之後,會被召回京師參與謀劃天下大計;
    誰料等來的隻是加爵留守南方……
    這是信賴?還是戒備?榮寵還是冷落?
    沒人能答,隻見他在眾目睽睽下恭敬地拜謝:“微臣謹遵聖命!”
    待使者離開,老周終究憋不住開腔:“王爺,這陛下葫蘆裏到底賣什麽藥?”
    寧烈笑容淡淡:“不用擔憂,陛下或許忌憚權柄過重,就想讓我遠離中樞。但對我來說,這安排正合心意。這片土地有我的根,我甘願留下治理老家。”
    林旭皺眉道,“萬一宮廷小人煽風點火,對王爺構成威脅怎麽辦?”
    胸有成竹,一個字都未慌亂。
    “彼此了解多年,我跟陛下情誼深厚,更何況,還有‘寧鉤’撐腰呢。”
    聊起‘寧鉤’,使者剛巧帶來了劉謹密信。
    信上詳細描述京城局勢:司空玉極力肯定鎮南王功勞,可偏偏有人暗裏挑撥,說他功高震主、不安分守己……
    果然如此!寧烈收信後輕歎:看樣子,我必須主動表明態度才行……
    沒耽擱多久,他親自挑選厚禮和長信,讓最靠譜的一名隨從趕赴京都向司空玉解釋衷腸、遞交忠誠狀表決心。
    與此同時,治理地方絕不能掉鏈子。
    他頻繁出巡,有時甚至混在人群裏聽老百姓嘮嗑,一路抓緊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各省秩序很快井然起來,小市集與田野煥發生機,比過去熱鬧許多倍。
    半年過去,新書信從京都飛至南京。
    司空玉不僅表達認可,還表示希望適時請他回朝述職共議天下之策。
    陛下改變態度了嗎?
    念及此處,他把書信念給老周和林旭聽:“總算露出轉機啊。”
    林旭追問:“那咱們什麽時候啟程?”
    思索間,寧烈搖搖頭,“再等等–南方基礎未穩,需鞏固勝局。一切妥帖,再考慮回京。”
    三個月彈指而過,此地塵埃落定。他終於拍板啟程返京:
    “林旭,你把南京穩住;老周跟我一起走。另外讓人為昭陽公主她們遞個消息,就說我要回去了。”
    自打統一之後,他曾邀請貴女們返回故土,但多數選擇留在北玄,包括昭陽公主也是如此,僅少數幾位隨家眷歸鄉。
    為了顯示尊重與無私,他特意減少隨行人員,以示自身坦蕩無二念。
    上路當天,每經一路村鎮,總有人提前知曉消息,無數男女老幼夾道歡迎,為他的歸途染上一抹亮麗底色——沸騰的人海如湧動江河,將一路寒風都烤化成溫暖春流。
    喜歡讓你和親,你讓女帝變嬌妻?請大家收藏:()讓你和親,你讓女帝變嬌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