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冊封

字數:4640   加入書籤

A+A-


    “若是哀家當時極力反對,想來定不會有這些事發生。”
    皇太後望著長壽殿門前的石台階,想起了從前長公主年幼之時,跨不過那台階,任憑誰抱都不要,卻隻要她。
    “母後,長姐如今嫁出去十餘載,您切莫說這些話。”
    “您等不到長姐的信,您可給她寫,許是她忙著部落的事,忘記了。”
    皇太後內心卻不認為自己的女兒會忘記,當年她也算是風靡一時的女子,怎會因為忙碌而忘記給她寫信?
    “月兒,你說的對,哀家給她寫信。”
    聽了蘇千月的話,她笑著點點頭。
    縱然心中再多疑慮,身為母親,她還是更願意相信她忙。
    “母後,春光盛好,兒媳陪您去禦花園走走吧。”
    “好,去禦花園。”
    辰時的陽光透過樹枝,照射在兩人的身上,踏在雪地上,那一瞬間的冷透過鞋底傳遍了全身。
    蘇千月側著身子,替皇太後拉了拉衣氅。
    “這雪天雖然冷,母後,時常出來走走有利於鳳體。”
    “好,哀家聽你的。”
    她和先帝看中的兒媳不會錯,滿意的點了點頭。
    “八姐,我錯了,您原諒我可好?”
    禦花園的亭子中,傳來一女子的聲音,讓蘇千月和皇太後都循望了過去。
    “顧曼珊,從你說出那句話開始,我們之間的姐妹情誼便結束了。”
    顧紫萱不認為自己這樣做不妥,這皇宮裏,本就公主不多,原本她以為十公主是真心對她。
    “我...”十公主心虛,她確實當時被豬油蒙了心:“沅夕,幫我勸勸八姐可好?”
    因為說不成,十公主便轉向身邊另外一名女子,乞求道。
    女子看上去年紀也不過與她同歲,她也不知道如何勸解。
    “十妹,這件事確實是你做錯了,如今八姐還在氣頭上,要不過些時日再找她吧。”
    九公主看上去,雖然與十公主同歲,但是卻比十公主更加沉穩。
    十公主聽後,眼眶瞬間就紅了,流著淚轉身跑開,卻不巧,遇見了逛禦花園的皇太後和攝政王妃。
    “皇祖母,皇嬸安好。”
    她站在石子路上,有些抽泣的朝著兩人行禮。
    顧紫萱兩人見到蘇千月和太後在這裏,也趕忙起身。
    “給皇祖母請安,給皇嬸請安。”
    “這是怎麽了?”
    皇太後看著十公主難過的樣子問道。
    “皇祖母,孫女沒事。”
    蘇千月雖然不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麽事,但是聯想上次顧紫萱在京城的事,她也猜到了幾分。
    “沒事哭什麽,身為公主,成何體統!”
    “皇祖母教訓的是,孫女不敢了。”十公主胡亂的擦了擦淚水。
    “太後,許是幾個公主打鬧,小女孩家家的,鬧鬧也是常事。”
    細嬤嬤眼尖,笑著替幾人解圍。
    “都多大個人了,還和孩子一樣,都回去罰抄女德,明日拿給哀家瞧。”
    “是母後。”
    八公主和十公主內心極為不願,但是如今太後年事已高,她們不敢亂言,若是父皇知道了,定會責罰她們。
    “母後,您坐吧,想來紫萱她們姐妹情深,吵鬧吵鬧,還能培養感情。”
    “嗯,說的也是。”
    太後望向幾幾人匆忙離去的步伐,點點頭。
    此時朝堂上。
    皇上將這些日子叛亂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便開始冊封他的手足。
    邊上的太監,拿著聖旨,站在大殿的側邊,高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手足情深,數位皇弟為國為民,恪守本分,輔佐君王,望皇弟日後行事切記民為貴。”
    “今特冊:
    “封二皇子顧景恒逍遙王,賜梧州城。”
    “封四皇子顧容淩襄平王,賜忠州城。”
    “封六皇子顧安陌南彥王,賜壽陽城。”
    “封八公主顧紫萱安懿長公主,賜公主府。”
    “封九公主顧沅夕永寧公主,出嫁賜府。”
    “封十公主顧曼珊靜平公主,出嫁賜府。”
    “其他皇子和公主,年滿後,再冊封,欽此!”
    皇子們聽後,都跨出一大步,走上前跪下。
    “謝皇上恩典,臣弟領旨。”
    在場的大臣,縱然有些不願意,但終歸是皇上下的聖旨,紛紛對望一眼後,叩首道:
    “恭喜皇上,恭喜王爺。”
    “眾愛卿平身。”
    之後,皇上將皇太後等人的位份和宮殿也一並冊封了。
    大臣們見皇上連冊封的事情都沒有與他們商量個一二,便知道他比太上皇更不好拿捏。
    “皇上,自從京兆尹被斬殺了以後,這官職一直空缺,不知皇上可否有人選?”
    太尉大人拱手上前,如今京兆尹官位空缺,他管理起來也是有些費勁,畢竟,越級管理其他官員都是有意見的。
    “愛卿可有候選之人?”皇上問道。
    “微臣確實有一人推薦。”
    “說來聽聽。”皇上聽後挑眉,環視了一圈蠢蠢欲動的其他人。
    “夏府的夏梁川,臣認為他是可選之人,此人忠心為民,短短數月,便在百姓口中頗得口碑。”
    “居然有如此之人?”
    “是,臣也是聽後,才知道的。”
    太尉大人前些日子,特地去調查了一番,卻不曾想原來他就是從前在洪城縣時,上京為百姓聲張正義之人。
    “皇上,臣認為不妥。”
    這時,國子監祭酒上前,看向太尉。
    “太尉大人,此人乃是從洪城縣地方而來,這京兆尹乃是管理整個京城最重要的環節,若是有絲毫差錯,那百姓的安危可如何是好?”
    “縱然您想他任職,也是需要一步一步來。”
    太尉大人聽後,臉色瞬間難看,他何時想他任職?隻不過是推薦給皇上。
    “高大人,你怕是誤會了,這京兆尹雖然是重要職位,但是這夏梁川依本官所看他並不是一己私利之人,在洪城縣也頗有口碑,試問,這樣一個人才,為何埋沒?”
    “難道,你有更好推薦之人?”
    他眉毛一挑,看向國子監。
    “太尉大人,您這是什麽意思,下官也隻是為京城百姓考慮,為皇上考慮。”
    “難道,這百官之中,隻有你國子監為皇上考慮了?”太尉大人怒道。
    皇上在上麵看著百官又爭吵起來了,於是趕忙打斷。
    “好了,愛卿,這件事朕會去查,若是無事,便退朝吧!”
    國子監高大人見皇上居然也不理會,有些不悅。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