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中醫藥的發展問題
字數:2148 加入書籤
張天一他們吃完飯後就各自回家了。陳院長和唐副院長的調令已經下來了。這兩天兩位院長正忙著交接,相應的應酬也增加了。
兩位院長請張天一吃飯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再次請張天一去他們醫院中醫科坐診。但在聽到張天一對中醫館的未來規劃後,就放棄了這個打算。而是給了張天一個特別顧問的頭銜。就是醫院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張天一需要去參與會診。張天一想著兩位院長幫了他不少忙,也就答應了下來。
第二日上午,張天一打開中醫館大門還沒坐一會兒,就接到了市長周政宇的電話。盡管張天一和周市長關係很不一般,但周市長很少主動聯係張天一的。他們大多通過市長秘書何兵或周市長夫人王素梅聯係的。電話裏,周市長詳細詢問了張世傑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得知張世傑隻需再針灸一到兩次就可痊愈,周市長很是高興,還邀請張天一去他家吃晚飯。
到了晚上,張天一關了店門就去了市政府大院。大院門口的保安都認識張天一了,也沒有再攔著,而是登了個記,就放張天一進去了。
到了周市長家,張天一意外看見了張世傑。周市長招呼張天一坐下後對張世傑和張天一道:“您們倆應該不需要我介紹了吧!”張世傑笑道:“那倒不用了,張先生可是我的救命恩人,隻是我沒料到您們這麽熟悉了。”張天一也笑著給張世傑打招呼道:“張老好!,您老也別稱我張先生了,就叫小張就行”張世傑道:“行,說來我們也是本家,你既然稱政宇為叔,那不妨就叫我爺爺吧!”張天一忙改口叫:“爺爺”。幾人寒喧了好一陣才落了座,喝起了茶水,聊起了天。
三人從家常,聊到了國際政治、國家政策,最後又聊到中醫上來。張世傑談了這幾年自己患冠心病的治病經曆。這幾年,張世傑作為一個退休的省部級幹部,其醫療保障是不用說的,每個月都會做各種身體檢查,吃各種藥,但隻能起到止痛緩解症狀的作用。而冠狀動脈堵塞卻越來越嚴重。而張天一卻用中醫針灸給治愈了。由此可看出發展中醫的重要性。而周市長則談到這兩年國家已經開始重視中醫藥發展了。周市長說:“就我們涪城而言,去年就召開了中醫藥發展促進會。要求所有二級以上醫院都要開設中醫科,中醫院的中藥使用率要超過60。而現在所麵臨的主要困難是缺少中醫藥人才。”按周市長的說法,現在醫院中醫科的主任級別的中醫師水平都很一般,遠達不到同級別西醫的治療效果。談到這個問題周市長都眉頭緊鎖,不停地歎著氣。
看到周市長唉聲歎氣,張世傑笑道:“政宇你也不要悲觀,我看天一就是大才啊!”張天一謙虛笑道:“我算什麽大才,不過人才民間還是有的,隻是很多人都因為醫師法的實施被迫改了行。有的沒改行,但執業範圍受到嚴重限製,難以生存和發展。再加上學中醫很漫長,且需從小學起,有的得學十幾年才能出師。你想想現在的年輕人又有誰能忍受十幾年沒工資的學習呢?”張世傑和周市長聽了點了點頭,長歎一口氣。
張天一還借這個機會講了杜勇軍跟黃有德學醫,後又被迫外出打工的故事。張世傑和周市長聽了內心很是震驚。張世傑沉聲道:“政宇啊!在醫療政策上我們那一代人是錯了,現在要你們乃至你們的後人來糾正,為難你們了。”周市長道:“老領導,快別這麽說,這事也不能怪你們。當時我國的醫療行為處於無序狀態,很多人沒學幾天,甚至跟本不會醫術,都敢給人開藥治病。每年因非法行醫不知死了多少人。到了不得不規範醫療行為的時候了。當時我國又沒有這方麵的立法經驗,就參照國外的醫師法立法。哪知國外的醫師法他主要針對的是西醫,而忽略了中醫的特殊性。後來雖多次修改,但仍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張世傑也歎了口氣道:“是啊!這就像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你要是政策稍放寬一點,就給那些不學無術之人有了可乘之機。要是你政策搞嚴一點,又會把很多有真本事的人擋在門外”。周市長接著說道:“張老說到點子上了。就像天一你考的那“確有專長中醫師證”一樣。你要進行統一考試吧!可能各人所擅長不同。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考不過的。你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逐個考試吧!且不談組織考試的難度,單講中醫百家爭鳴,同一個病,不同學派的認識,治法都不相同,沒有標準學案,誰都有理,到時你怎麽判斷人家的對不對。且中醫很多效果緩慢,你要從療效來判斷也不現實。所以才有了基層醫療機構證明你的醫療技術確實能治病救人以此來確定你是否確有專長。但是你沒有醫師資格證,你展示你的醫療技術不是非法行醫嗎?所以目前《確有專長中醫師資格證》大多數獲得者都是有鄉村醫生證的鄉村醫生。但確有專長中醫師帶的徒弟怎麽辦,按目前的法律隻能考“師承中醫師”。而“師承中醫師”又是全麵統考的,大多數人又考不過。”說完周市長又長歎了口氣。張天一這時才知道,這裏麵還有這麽多門道。
喜歡鄉村道士請大家收藏:()鄉村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