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張天一帶研究生徒弟

字數:2329   加入書籤

A+A-


    隨林振華他們一起祭拜一一九團烈士後,張天一就回到了涪城,繼續著在中醫館坐診的日子。張天一尋找烈士骸骨這一單,是張天一這幾年來,唯一一單沒有任何收入的一單。但張天一還是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和滿足。不是林振華父子不願給錢,而是張天一拒絕收錢。畢竟,能為那些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尋得安息之所,是一件無比有意義的事。
    玄通觀中醫館這兩年在涪城市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春節過後門診量大幅度增長,現在每天接診量已經達到了兩百人,杜勇軍夫婦二人明顯忙不過來。於是張天一從黔西回來後,就招了一個人。那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已婚女子,在玄通觀中醫館,專門負責算賬、收錢。而杜勇軍夫婦則專心看病和抓藥。不但如此,他們營業時間也長了。從早晨八點開門一直要看到晚上九點多。反正要把當天的病人看完才收工。因此張天一給杜勇軍夫婦的待遇也變了,除了正常工資外,直接給了他們夫妻倆三成的股份。另外每治愈一個病人,他們夫妻還可獲得一定的額外獎勵。這樣下來,杜勇軍夫婦二人也算月入過萬了,那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招人。張天一需要招一人幫忙抓藥,另外還想招一名中醫師。抓藥的人很快就招到了,但中醫師就不好找了。有證的要麽進了醫院,要麽自己開診所,沒幾個人願意到他人診所坐堂。就算有,其技術也讓人信不過。
    就在這時,市第一人民醫院唐院長打來了電話。張天一在市第一人民醫院掛了個顧問銜。這兩年一直沒去過醫院,也沒在醫院領過工資。電話裏唐院長就是找張天一這個顧問幫忙的。
    原來,市第一人民醫院去年招了兩名中醫學研究生,準備讓醫院裏中醫科的老中醫帶一帶,為中醫科培養年輕骨幹。哪知這些老中醫雖明裏帶著,暗中則不教有用的東西。結果快一年了這兩名中醫學研究生什麽都沒學會,每天幹的盡是給這些老中醫端茶倒水的雜事。這讓唐院長非常氣憤,但又不好翻臉。畢竟這些老中醫要麽是醫院花大價錢從民間請的,要麽是退休後再請回來的。一句話不對,人家就說不幹了。醫院根本得罪不起。最後沒辦法,唐院長想到張天一,幹脆就想讓張天一帶一帶他們。他相信以張天一的人品,是會認真教的。
    唐院長告訴張天一,他隻管帶徒弟,那兩名中醫學研究生的工資由醫院發。張天一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一來是因為玄通觀中醫館太缺人了,對方是研究生,底子不錯,他和杜勇軍稍微帶帶,就能上手。二來則是張天一一直視把中醫發揚光大為己任,如果連徒弟都不肯帶,那麽怎麽發展中醫啊!
    張天一和唐院長約定,那兩人須在他的中醫館學習三年。唐院長欣然同意。那兩人開始見張天一如此年輕,還有些輕視。但跟著張天一看了一天病後,就被張天一的手段折服,然後就虛心地跟著張天一和杜勇軍學習了。
    轉眼時間就到了七月,李佳怡她們的科研小組本來是不放暑假的。因為科研項目已經進入到了攻堅階段。但團隊教授考慮到她們是學生,於是就給他們幾位研究生輪流放了三天假。畢竟她們研究生隻是科研小組的助手,並非主力。
    這三天,李佳怡回了涪城和張天一一起把新房的裝修定了下來。並找設計師做好了圖紙,並將圖紙給了汪老板。剩下的就不需要張天一和李佳怡操心了,汪老板自會聯係裝修公司按圖施工。隻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才會聯係張天一,進行討論修改。
    到九月初,“學府名苑”項目已經基本完工,隻剩下部分綠化還在施工中。張天一的新房已經裝好。汪老板打來電話,讓張天一去看一看效果,有不滿意的地方,好找工人修改。
    張天一第一次裝房子,根本沒經驗,哪能有什麽不滿意。整個房子裝得可謂富麗堂皇,看到哪兒都覺得好,覺得漂亮,根本找不出毛病。看著這麽漂亮的新房,張天一有一種不真實感。他都不敢相信,這麽漂亮的房子是屬於他自己的。
    今年國慶節,李佳怡沒有放假。國慶當天張天一一個人辦完接房手續。由於張天一和李佳怡還沒辦結婚證。房本上暫時隻寫了張天一一個人的名字,張天一打算等他和李佳怡結婚後,再添上李佳怡的名字。
    張天一雖然有了房,但卻沒了錢。張天一都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犯了“財缺”。跟師父王玄真做幾年喪葬法事,存下幾萬塊錢,結果訂婚給了聘禮;幫李虎工地解決事情和救陳振華兒子掙了幾萬塊錢,剛夠租門麵和裝修;接下來一年多掙了五十多萬,年前買房全部花了出去,還倒欠十萬房款。今年上半年,到處給人看風水,到處給人處理靈異事件,剛掙二十多萬。結果接房時交尾款和裝修款又一下子花完了。入住前還得買家具,看來隻能等下半年掙到錢再買了。反正他們要等過年才搬新家。
    其實,張天一比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強多了。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買車、買房、結婚不是靠父母的。而張天一做這些都是全靠的自己,至始至終都沒向父母伸過手。這可是非常難得的。
    喜歡鄉村道士請大家收藏:()鄉村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