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總第50章) 太陽係邊緣的危機

字數:5255   加入書籤

A+A-


    3.1靠近太陽係邊緣
    可控核聚變動力係統持續穩定運轉,經過漫長的10年孤獨航行,在地球曆2359年,銀白色的艦隊終於逐漸靠近太陽係邊緣。
    此時,太陽的光輝如同將熄的燭火,隻能勉強照亮艦隊前行的道路,周圍的環境愈發寂靜和寒冷,宇宙射線強度比內太陽係高出數十倍,紊亂的磁場如同無形的巨網,隨時可能對艦隊造成影響。
    “終於靠近太陽係邊緣了,這裏充滿了未知的危險。”林軒站在旗艦“華夏號”的指揮艙內,機械眼警惕地掃視著周圍的太空環境,電子語音傳出,“rob1號,加強探測器的功率,開啟全頻段掃描,密切關注周圍的一切動靜。咱可得把這地界摸清楚咯!”
    “探測器功率已加強至150,全頻段掃描已開啟。采用量子糾纏原理的信號接收模塊,可實時捕捉半徑10天文單位內的任何能量波動。”rob1號回應道。
    這片太陽係邊緣地帶,主要包括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柯伊伯帶中充滿了各種神秘的天體,它們在黑暗中默默運行,軌道複雜多變。奧爾特雲則像一個巨大的球形外殼,包裹著整個太陽係,是無數彗星的發源地,那裏的環境極端複雜,溫度低至接近絕對零度,任何普通物質都會被凍結成堅硬的固態。
    “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是我們離開太陽係的第一道考驗。”林軒低聲自語,機械手指在量子觸控麵板上快速滑動,“量子之芯,啟動引力場實時演算模型,結合探測器數據,提前預判天體運行軌跡。咱們得把這‘雷區’的路給探明白嘍!”
    “模型已啟動,基於海量曆史數據與實時探測信息,可提前72小時預測天體運動趨勢。”量子之芯從林軒機械胸腔內的集成芯片傳出回應。
    艦隊在寂靜而危險的太空中繼續前行,可控核聚變引擎噴射出幽藍的等離子火焰,推動著艦船在宇宙中緩緩移動。
    艦橋內,隻有設備運轉的電流聲和探測器輕微的嗡鳴。林軒獨自佇立在全景觀測窗前,機械眼凝視著深邃的黑暗,那裏仿佛隱藏著無數未知的秘密和危險。
    “量子之芯,分析當前宇宙射線強度對艦體材料的侵蝕速率。”林軒突然開口。
    “當前宇宙射線強度下,納米防護裝甲表麵原子剝離速率為每秒0.03納米,預計可維持完整防護狀態198小時。建議盡快通過危險區域。”量子之芯的回應精準到小數點後兩位。
    林軒微微點頭,機械手臂交叉在胸前:“加快推進功率20,各艦保持緊密陣型。這鬼地方可不是久留之地,咱得麻利兒的!”
    3.2柯伊伯帶的危險
    柯伊伯帶是一個充滿神秘與未知危險的環形區域,從海王星軌道向外延伸,寬度大約從30天文單位到50天文單位。這裏布滿了密密麻麻、形態各異的小行星和矮行星。
    有的小行星表麵覆蓋著厚厚的冰層,在微弱的陽光反射下,呈現出淡藍色或白色,如同一個個冰冷的水晶球;而另一些則是由岩石和金屬組成,表麵坑坑窪窪,呈現出灰黑色,仿佛是宇宙中被遺忘的隕石城堡。冥王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顆,它孤獨地在這片星海中運行,散發著神秘的氣息。
    “注意,前方發現大量小行星,調整艦隊陣型,保持安全距離。”林軒緊緊盯著屏幕上的小行星分布圖像,雙手熟練地操作著控製台,“量子之芯,計算小行星的軌道和引力影響,規劃最佳航線。咱可別一頭撞上這些‘鐵疙瘩’!”
    “正在利用引力波探測技術與光譜分析係統,對387個天體進行實時監測,已規劃出初步航線。但需注意,部分小行星表麵存在未知物質,可能對探測器產生幹擾。”量子之芯回應道。
    艦隊小心翼翼地在柯伊伯帶中穿梭,依靠量子之芯精確計算每一個天體的軌道和引力影響,不斷調整著航行方向,保持著緊密的隊形。
    然而,柯伊伯帶中的一些小行星表麵存在著奇特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受到宇宙射線的激發時,會釋放出強烈的x頻段輻射,給艦隊的探測器和設備帶來了嚴重幹擾。
    “檢測到異常輻射,部分探測器信號中斷!采用量子隧穿效應的信號傳輸線路出現數據丟失!”量子之芯發出警報。
    “為保障數據傳輸穩定性,要采取雙管齊下策略:一方麵,在探測器端部署智能頻譜感知係統,實時掃描環境電磁信號,通過ai算法動態分析幹擾頻段特征,自動切換至低幹擾信道,並結合跳頻擴頻技術增強抗幹擾能力;”
    “另一方麵,構建蜂窩網絡與自組網的雙鏈路冗餘體係,正常情況下依靠覆蓋廣泛的蜂窩網絡傳輸數據,一旦進入信號盲區或遭遇網絡擁塞,自組網模塊將自動啟用,通過多節點中繼形成備用數據通道,確保數據傳輸不間斷。量子之芯,分析輻射源的特性,找出應對方法。”林軒迅速做出反應,機械眼快速閃爍著分析數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3.3小行星的撞擊危機
    林軒全神貫注地操控著旗艦在柯伊伯帶中穿梭,機械眼時刻關注著周圍天體的動向。突然,監測係統發出尖銳的警報聲,仿佛是一聲刺耳的尖叫,打破了艦橋內的緊張寂靜。
    “發現一顆直徑約100米的小行星高速逼近!相對速度每秒25公裏,預計撞擊時間30秒!”rob1號急促地匯報,聲音中帶著機械的緊迫感。
    “啟動緊急製動係統!利用可控核聚變引擎的逆向推力進行減速!所有戰艦改變航向,執行蛇形規避機動!”林軒迅速下達指令,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旗艦開啟最高等級防禦,納米防護裝甲充能程序立即啟動!咱可不能讓這‘大家夥’得逞!”
    這顆小行星表麵坑窪不平,布滿了尖銳的凸起和巨大的隕石坑,在黑暗中閃爍著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一頭凶猛的野獸,張牙舞爪地撲向旗艦。其速度之快,讓旗艦來不及做出大幅度的規避動作。
    林軒迅速啟動緊急製動係統,可控核聚變引擎噴射出強大的逆向等離子火焰,試圖減緩艦隊的速度;同時命令艦隊其他戰艦改變航向,避免連鎖碰撞。
    旗艦的防禦係統也迅速啟動,納米防護裝甲開始準備衝擊,這種由納米級碳納米管與記憶金屬複合而成的材料,通過量子鎖定技術強化化學鍵,準備迎接撞擊。
    林軒緊緊握住拳頭,眼睛死死地盯著屏幕上越來越近的小行星,量子態意識流在量子之芯中瘋狂推演撞擊後果。
    3.4納米防護裝甲的作用
    危急時刻,林軒迅速啟動旗艦的防禦係統。旗艦表麵覆蓋著的納米防護裝甲,是他在木衛二基地時,花費數年時間,利用當地資源和先進的納米技術研發而成。這種裝甲由無數納米級的材料構成,具備卓越的強度和韌性。
    “納米防護裝甲,就看你的了。可別給咱掉鏈子!”林軒低聲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和緊張。
    當小行星碎片撞擊旗艦時,納米防護裝甲表麵的納米粒子迅速做出反應,它們之間的化學鍵瞬間重組,通過量子鎖定技術形成更加緊密的蜂巢狀結構,以抵禦撞擊的衝擊力。
    同時,裝甲內部的微型智能修複單元也被激活,這些由特殊量子材料製成的單元能夠自動檢測受損部位,並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將儲備的納米材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缺口,對裝甲進行快速修複。
    然而,小行星的撞擊能量巨大,部分尖銳的碎片突破了納米防護裝甲的防禦,劃破了旗艦的外殼,引發了艙內的小型火災。氧氣泄漏警報聲、火災警報聲此起彼伏,整個艦橋陷入了一片混亂。
    “啟動滅火納米機器人!利用其吞噬氧氣與釋放阻燃劑的雙重機製撲滅火災!修複受損部位!rob1號,協助我穩定能源係統,別讓核心出問題!”林軒一邊指揮,一邊衝向受損區域,機械身軀在火光和煙霧中穿梭,手臂彈出的激光切割器瞬間熔斷變形的金屬門框。
    3.5緊急搶修與繼續前行
    盡管納米防護裝甲成功抵禦了大部分撞擊,但仍有一些較大的碎片突破防線,劃破了旗艦的外殼,警報聲瞬間響徹整個船艙,能源係統也出現了短暫的故障。
    主能源核心的關鍵能量晶體出現了裂縫,這種通過量子隧穿效應實現能量轉化的晶體,是艦隊能源轉化的核心部件,任何微小的破損都可能導致能源係統崩潰。
    “能源係統故障,備用能源啟動。但主能源核心受損嚴重,能量輸出波動超過安全閾值,需要盡快修複。”rob1號匯報。
    “我去引擎室,你繼續監測係統狀態。一定要確保備用能源穩定運行!”林軒迅速起身,通過與量子之芯的深度連接,快速分析故障原因和修複方案。
    他帶領機器人維修團隊趕到引擎室,眼前的景象一片狼藉,受損的晶體閃爍著不穩定的光芒。
    在rob1號和其他智能機器人的協助下,林軒開始了緊急搶修工作。他們首先利用光譜分析技術,對柯伊伯帶中的天體進行掃描,鎖定了一顆富含鉿  182和鋦  247的小行星。
    智能機器人組成的開采隊迅速出擊,利用激光熔解技術提取稀有金屬。但修複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新材料與舊晶體的量子兼容性極差,前三次嚐試都因能量泄漏而失敗。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林軒的機械手臂在空中揮舞,“量子之芯,啟動分子級重組程序,加入特殊量子穩定劑,把這些‘刺頭’給我強行‘撮合’!”
    經過12小時的艱難奮戰,在注入了特殊的量子穩定劑,並通過量子糾纏技術調整原子排列後,新的能源晶體終於完成融合。
    當主能源係統重新啟動的瞬間,整個旗艦都亮起了明亮的藍光,能源輸出恢複穩定。
    “成了!奧爾特雲,咱們來會會你這‘太陽係冰櫃’!不管你藏著啥秘密,咱這‘鐵疙瘩’艦隊都能給你攪個底朝天!”林軒的機械眼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繼續前進,各艦保持警戒!”
    在可控核聚變引擎的轟鳴聲中,艦隊再次啟航,朝著更加深邃、神秘的奧爾特雲駛去,在這片充滿未知的宇宙邊緣,繼續書寫著最後的地球人類探索的壯麗篇章。
    喜歡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請大家收藏:()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