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總第54章) 星際途中的關鍵補給與檢修
字數:3465 加入書籤
“距離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係還有5000萬公裏,全體注意,準備進行第三次能源補給與動力係統檢修。”林軒坐在旗艦的指揮椅上,目光堅定地盯著麵前的電子顯示屏,上麵實時顯示著艦隊的航行數據。
從太陽係出發以來,這已經是艦隊在星際航行途中的第三次大規模維護行動了。
艦隊緩緩靠近一顆富含氫元素的氣態巨行星,這顆星球被一層濃厚的橙色雲層所籠罩,強大的風暴在其表麵肆虐,風速高達每小時數千公裏。
“rob1號,啟動星際物質采集器,這次可得多儲備些氫同位素,咱的核聚變反應堆就靠它們‘吃飽喝足’了!”林軒對身旁的智能機器人下達指令。
星際物質采集器緩緩展開,如同一隻巨大的機械手臂,伸向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采集器利用強大的磁場,將氫原子和氫同位素——氘和氚,從行星大氣中分離出來,並通過量子態壓縮技術,將這些燃料壓縮至高密度狀態,然後儲存到特製的磁懸浮燃料艙中。
這種磁懸浮燃料艙利用量子鎖定原理,能夠在零重力環境下穩定儲存燃料,防止燃料泄漏和爆炸。
在進行能源補給的同時,維修機器人團隊也開始對可控核聚變動力係統進行全麵檢修。反應堆的核心部件——超導磁體線圈,在長時間的運行後,出現了微弱的量子退相幹現象,這可能會影響磁場的穩定性,進而降低核聚變反應的效率。
維修機器人穿著特製的防護服,進入反應堆內部,利用量子納米探針,對超導磁體線圈進行逐一檢測。它們發現,部分線圈的超導性能下降,是由於星際塵埃中的高能粒子撞擊,導致線圈表麵的原子結構發生了微小變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軒指揮著維修機器人使用原子層沉積技術,在受損的線圈表麵重新鍍上一層铌鈦合金超導膜。這種超導膜利用約瑟夫森結效應,能夠在極低的溫度下實現零電阻導電,從而恢複超導磁體線圈的性能。
在操作過程中,維修機器人必須精確控製原子的沉積速率和厚度,以確保超導膜的質量和穩定性。
除了超導磁體線圈,反應堆的第一壁材料也受到了中子輻照的損傷。第一壁是直接麵對高溫等離子體的部件,承受著巨大的熱負荷和中子轟擊。
維修機器人團隊采用量子點強化技術,將納米級的量子點注入第一壁材料中。這些量子點能夠捕獲中子,通過量子隧穿效應,將中子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不僅修複了材料的損傷,還實現了能量的回收利用。
在整個檢修過程中,量子之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較為出色的運算能力,通過電子顯示屏實時監測反應堆的各項參數,為維修機器人團隊提供精確的數據分析和操作指導。
同時,量子之芯還通過量子糾纏通訊技術,與艦隊的其他戰艦上的維修機器人團隊保持緊密聯係,確保整個檢修行動的協調和安全。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緊張工作,能源補給和動力係統檢修終於完成。“所有係統檢查完畢,運行正常。核聚變反應堆功率提升至100,準備繼續航行!”rob1號向林軒報告。
隨著艦隊再次啟動,核聚變引擎噴射出明亮的等離子尾焰,在宇宙的黑暗幕布上劃出一道璀璨的光痕。然而,這趟進入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係之前的最後航程,並非一帆風順的坦途。
艦隊航行在星際空間的“暗河”中,不斷遭遇高能宇宙射線暴的衝擊。量子之芯實時監測著外部環境,當量子之芯檢測到高能宇宙射線強度突破安全閾值的瞬間,旗艦指揮艙內警報聲驟然響起。
“啟動納米護甲頻率調製協議!”林軒話音未落,整支艦隊的納米護甲表麵泛起細密的銀藍色電磁波紋。
在這場持續48小時的射線暴中,艦隊宛如置身於密集的光子暴雨中。每當射線擊中護甲,便會激起一圈圈淡紫色的光暈,那是能量轉換時產生的虛粒子對湮滅現象。
量子之芯以每秒\(1018\)次的運算速度實時調整著護甲頻率,如同一位宇宙琴師在撥動著看不見的量子琴弦,將致命的射線洪流化解成無害的能量漣漪。
在穿越“冥河之紗”星際塵埃帶時,艦隊遭遇了極大的挑戰。這些攜帶詭異電磁電荷的塵埃顆粒,如同被賦予生命的宇宙飛蝗,以極高的速度不斷撞擊著飛船外殼。
每一次撞擊都在納米裝甲上激起刺目的電火花,仿佛無數微型超新星在船體外接連爆發。
林軒當機立斷:“啟動等離子氣幕防禦係統!把周邊氫氣電離到第7激發態!”隨著指令下達,飛船四周瞬間亮起幽藍的等離子光環,宛如給艦隊披上一層流動的電磁鎧甲。
當帶電塵埃顆粒接近這層由千萬度高溫等離子體構成的屏障時,其表麵電荷如同投入沸水中的冰塊,在劇烈的電磁交互中被迅速中和。失去電荷驅動的塵埃速度驟減,卻仍憑借慣性形成一道密集的“塵埃彈幕”,在飛船周圍劃出危險的螺旋軌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糟糕的是,這些塵埃帶產生的局部引力異常,竟使艦隊整體航向發生了0.3度的偏移。“量子之芯!啟動引力補償矩陣,用自旋力矩進行三階修正!”林軒的電子語音難得變得急促。
量子之芯即刻調動飛船上可控核聚變技術引擎,通過精確控製噴射角度和推力,利用角動量守恒原理緩慢調整航向。
在持續72小時的修正過程中,艦隊如同在宇宙颶風中艱難轉向的巨輪,既要抵禦塵埃的持續衝擊,又要對抗引力亂流的幹擾。
最終,量子之芯發出“航線修正完成”的提示音,林軒看著重新與預定航線重合的導航界麵,機械手指輕輕敲擊控製台:“好家夥,這趟太空流浪差點翻了船!看來以後得給這防禦係統加個‘防塵罩2.0’版本!”
航行途中,林軒經常獨自一人來到觀測艙,凝視著舷窗外緩緩流淌的星雲。那些絢麗的氣體雲團,時而幻化成巨獸的形態,時而又消散成柔和的光暈。
“量子之芯,你說宇宙這麽大,這些美景有沒有觀眾呢?”他喃喃自語道。量子之芯立刻調取數據庫:“根據費米悖論的最新研究模型,在半徑50光年範圍內,理論上應存在……”
“得嘞得嘞,少跟我拽公式。”林軒打斷道,“咱這不就是來找答案的嘛!”
在漫長的航行中,rob1號和它的智能機器人團隊也沒有閑著。它們利用這段時間,對飛船上的設備進行二次校驗。
時間在星塵的低語中悄然流逝,當艦隊的探測器終於捕捉到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係特有的引力波信號時,263年的漫長等待,無數次的艱難險阻,終於即將迎來新的篇章。
喜歡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請大家收藏:()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