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總第58章) 首次真正意義的接觸地外智慧生命
字數:5042 加入書籤
11.1人造天體的驚現
地球曆2615年,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林軒和他處於一級宇宙文明初級階段的艦隊已在探索征程上漂泊許久。
這天,艦隊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係邊緣,距半人馬座阿爾法c星約5000萬公裏。這片看似平靜的宇宙空間,實則暗藏無數未知奧秘。
旗艦搭載的基於廣義相對論引力波探測原理的導航係統,正以每秒100次的頻率掃描周圍空間;由128個量子比特陣列構成的多層量子護盾,在微弱的宇宙輻射下泛起細密漣漪,將高能粒子撞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儲存。
“真不知道在這片陌生的星係裏,我們還會遇到什麽……”林軒獨自坐在旗艦指揮艙內,機械眼望向浩瀚星空,電子語音帶著特有的金屬顫音,“說不定能撿著啥外星寶貝,也興許碰著宇宙‘碰瓷兒’的。”他的機械手指無意識地在控製台上敲出火星,量子態意識流在量子之芯裏如亂碼般快速閃爍。
就在這時,旗艦上基於量子糾纏原理的引力波探測器和中微子監測陣列同時發出尖銳警報,紅藍警示燈在艙內瘋狂旋轉。
“檢測到異常能量波動!檢測到異常能量波動!頻率偏離宇宙背景噪聲237赫茲,中微子通量出現周期性脈衝!”清脆的電子提示音回蕩在艙內,量子之芯的運算負荷瞬間飆升至92。
林軒猛地坐直身體,機械頸關節發出“哢嗒”脆響,眼神瞬間變得銳利:“量子之芯,立刻分析這股能量波動!別磨嘰,給我上硬菜!”
他的量子態意識流如沸騰的數據流,瘋狂調取基於天體運行規律建立的星係演化預測模型和過往探測數據。
量子之芯的全息投影瞬間展開,數百萬行代碼瀑布般傾瀉而下:“波動源距離12.7萬公裏,正在以0.03倍光速接近。光譜分析顯示,其表麵材料反射率超出已知物質標準47,能量特征符合一級宇宙文明階段科技水平的能量輻射模式,與我們現有技術的能量特征存在32相似度。”
“rob1號,立刻將探測器的所有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我要知道這個不明物體的詳細信息!連它祖宗十八代都給我扒出來!”林軒對著通訊器急切地喊道,機械手掌重重拍在采用512位量子密鑰加密的戰術麵板上,震得顯示屏泛起漣漪。
“收到,指揮官,正在整合數據。啟動引力波雷達三維建模,中微子成像係統進入超分辨率模式。”rob1號那沉穩的機械音從通訊器中傳出,艦體下方的引力波天線陣列開始高頻震顫,在虛空中編織出細密的探測網絡。
隨著艦隊緩緩靠近,量子之芯構建的全息影像逐漸清晰。眼前是個直徑約200米的不規則碟狀人造天體,表麵鑲嵌著數以萬計的菱形晶體。
這些晶體以斐波那契數列的節奏吞吐光芒,每個晶體都是基於量子物理基礎應用原理的微型能量轉化裝置,通過精確控製微觀粒子態,將宇宙輻射能轉化為電能。“這……這難道是外星文明的產物?”林軒的電子語音出現0.3秒的卡頓,機械手指在空中劃出能量場的輪廓,“嘿!這晶體擺弄能量的路數,和咱一級宇宙文明階段的量子能量轉化技術有點像啊!”他的量子態意識流瘋狂調取數據庫,對比分析這些晶體與自身掌握技術的異同。
天體周圍環繞著一圈半透明的能量場,如同倒扣的量子泡泡。量子之芯的頻譜分析儀顯示,能量場中存在類似艦隊可控核聚變裝置的能量波動模式,其電磁信號頻率在1015到1023赫茲間非線性跳變,強度波動呈現出規律的數學特征。
經過72次量子退火算法迭代,量子之芯終於解析出部分原理:能量場基於卡西米爾效應構建,其能量密度是艦隊能源的1.8倍,符合一級宇宙文明階段能源技術的發展水平。但關鍵的能量約束機製,采用了更為先進的量子態屏障技術。
“好家夥!原來是同級別的‘選手’!不過這能量場的玩法,明顯比咱高明!”林軒的機械臂無意識地轉動著,“咱們的引力波導航和人家一比,還是差著火候!”他的量子態意識流中,求知的代碼快速運轉,在量子之芯裏構建著新的研究方向。
11.2捕獲與解析
林軒深知這個發現的重要性,立即啟動“捕星者”計劃。他的量子態意識流同時操控艦隊調整陣型,將旗艦調整為牽引模式。
“rob1號,把太空機械臂捕獲裝置預熱到臨界態,給我來個甕中捉鱉!”
機械臂捕獲裝置由12組高強度、輕量化合金打造的太空機械臂組成,每組機械臂擁有7個高自由度關節,表麵覆蓋著拓撲量子材料以減少太空環境中的能量損耗。
機械臂末端配備可替換的多功能武器模塊,包括能夠切開複合裝甲的分子振動切割刀具、釋放萬伏電壓的電擊器,以及采用仿生學設計的抓取爪——其內部集成了微型可控核聚變供能單元,可產生強大的抓握力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艘裝備太空捕獲裝置的小型戰艦緩緩脫離編隊。其艦體采用10厘米厚複合裝甲,能夠抵禦高能粒子束和小型隕石的撞擊。
艦橋內,rob1號正通過量子視覺識別係統與力反饋裝置進行最後的調試,機械臂在真空環境中劃出流暢的弧線,每個關節運動時發出精密的齒輪咬合聲。
“一定要小心,不能有任何閃失,這可能是我們了解外星文明的關鍵。”林軒通過中微子通訊係統加密叮囑道,“要是搞砸了,小心我把你們的程序回滾到出廠設置!”
當距離縮短到3公裏時,人造天體表麵的晶體突然集體爆發出刺目藍光。量子之芯的預警係統瞬間拉響紅色警報:“檢測到目標啟動基於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推進係統!”
“不好,它要跑!”林軒的機械手指在戰術麵板上瘋狂敲擊,量子態意識流以納秒級速度計算追擊軌跡,“量子之芯,啟動最大功率推進!機械臂進入戰鬥模式,優先用切割刀具破壞對方推進器散熱口!”
小型戰艦宛如林軒意識的延伸,林軒的量子態意識流如數據流長河,深度融入量子之芯構建的量子神經網絡駕駛係統。
在量子比特的高頻震蕩中,他的思維與係統達成完美共振,每一個指令都化作量子態的精確運算,驅動著這艘小型戰艦在浩瀚星海中靈巧穿梭 ,以光速1的最高時速追趕。
在追擊過程中,天體釋放出頻率與能量場同頻的電磁脈衝,導致機械臂的陀螺儀出現0.001度偏差。但內置的抗幹擾芯片立即啟動,通過量子隧穿效應修正姿態,同時發射50千瓦激光武器,試圖幹擾對方的能量場穩定。
“指揮官,目標速度提升至光速1.2!建議使用電擊器癱瘓其電子係統!”量子之芯報告道。
“執行幹擾!給我打亂他們的能量節奏!”林軒果斷下令。機械臂末端的電擊器瞬間展開,通過特殊設計的超導線圈,向人造天體釋放出10萬伏特米的電磁脈衝,在半徑50千米的範圍內形成幹擾場。
在電磁脈衝的幹擾下,人造天體的推進係統出現了短暫的紊亂。小型戰艦抓住時機,機械臂的抓取爪如同機械巨蟒般探出,利用微型核聚變產生的引力場吸附在天體邊緣。
特製的納米材料與能量場接觸時,觸發了量子鎖定效應,將天體的推進係統強製降維。
“幹得漂亮!立刻把它帶回旗艦!啟動三級阻尼場,別讓這玩意兒在路上撒潑!”林軒興奮地喊道,機械臂在空中劃出勝利的弧線,指揮艙的量子密鑰顯示屏上,捕獲倒計時開始跳動。三級阻尼場通過多層複合裝甲,逐步吸收和緩衝天體的慣性力。
經過72小時的固態穩定處理,人造天體被固定在旗艦的環形實驗艙。量子之芯啟動全頻譜解析程序,x射線晶體衍射儀、伽馬射線光譜儀等32種探測器同時工作。
通過分析發現,天體外殼采用拓撲量子材料,其電子態可在三維空間實現無耗散傳輸;能源核心是優化版的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能量轉化率達到38,比艦隊的30高出8個百分點,但仍處於一級宇宙文明階段的技術區間。
其通訊模塊采用的中微子通訊技術,雖然原理與艦隊相似,但在信號編碼方式上更為先進。
“沒想到在這碰見同級別的‘老鐵’!雖然有些技術比咱強,但咱也不是吃素的!”林軒看著不斷刷新的分析報告,機械麵部的散熱口噴出白氣,“rob1號,把這些數據刻進量子硬盤,加密等級設為祖宗級!好好研究研究,取長補短!”
“rob1號,集中所有資源,對這個人造天體進行深入研究,我要找出他們技術優化的關鍵所在。從那些會發光的晶體開始,給我掰開了揉碎了研究!”林軒對著rob1號說道,量子態意識流在量子之芯裏構建出上百個模擬實驗室。
然而,當量子之芯試圖破解天體的通訊模塊時,突然出現頻率覆蓋整個電磁頻譜的強烈幹擾。所有的量子密鑰加密傳輸瞬間變成亂碼,實驗艙10厘米厚複合裝甲開始不規則震顫。
“怎麽回事?怎麽會突然出現電磁幹擾?這招可不按套路出牌啊!”林軒的機械手指在戰術麵板上瘋狂滑動,試圖定位幹擾源,“量子之芯,啟動抗幹擾協議v7.0!rob1號,給我把幹擾頻段列出來!”
艦隊迅速啟動全頻段掃描,但所有探測器都顯示幹擾來自經過特殊調製的中微子信號,這種幹擾方式在一級宇宙文明中極為罕見。
量子之芯經過1000次蒙特卡洛模擬,依然無法鎖定具體來源。整個旗艦陷入詭異的寂靜,隻有量子密鑰加密係統的警報聲在艙內回蕩。
“看來,這同級別的對手也不是善茬!未來充滿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林軒的電子語音帶著少見的凝重,機械眼凝視著被幹擾籠罩的實驗艙,“不過別怕,咱們可是從地球一路闖過來的!這電磁幹擾,就當是外星文明給咱出的加試題!”他的量子態意識流中,抗幹擾算法的代碼如星河般閃耀,在黑暗的宇宙中亮起抗爭的光芒。
喜歡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請大家收藏:()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