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團隊的支持
字數:2016 加入書籤
團隊的支持
暴雨夜的工地泛著冷灰色的光,李小南舉著地質雷達在泥濘中深一腳淺一腳地探測。他的白大褂下擺沾滿泥漿,鏡片上的水霧混著雨水,模糊了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數據。對講機裏傳來顧承川沙啞的聲音:“流沙層厚度增加到 3 米,必須在天亮前找到解決方案!”
“顧主任,交給我們!” 李小南抹了把臉,轉身對身後的年輕團隊喊道。二十幾個穿著濕透工作服的身影立刻散開,有人抱著筆記本電腦就地蹲下,有人舉著激光測距儀衝向基坑。阿依古麗的聲音突然從衛星電話裏傳來:“我聯係了新疆的老匠人,他們用胡楊木樁加固地基的法子或許能用!”
實驗室裏,小王的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屏幕上,ai 模擬係統正在推演三百種地基加固方案,他的眼睛布滿血絲,襯衫領口結著鹽漬 —— 這是他連續奮戰的第三個通宵。“找到了!” 他突然拍桌,“用蜂窩狀混凝土模塊,既節省材料又能分散壓力!” 抓起打印好的方案就往工地跑,白大褂口袋裏露出半截沒吃完的壓縮餅幹。
材料短缺的危機在淩晨三點達到頂點。李小南攥著手機站在空蕩的鋼材倉庫,聽著供應商冰冷的拒絕:“訂單早就排到明年了。” 他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突然想起讀研時導師說過的話:“真正的突破,往往藏在被人忽視的角落。” 轉身衝向廢舊金屬回收站,在堆積如山的廢料中翻找能用的鋼材,手掌被鐵鏽劃出道道血痕。
“李哥,這個應力值達標!” 實習生小吳舉著檢測儀跑來,雨水順著安全帽邊緣滴落。他們在廢料堆裏篩選出符合標準的 h 型鋼,連夜聯係校辦工廠重新切割打磨。當第一車加工好的鋼材駛向工地時,李小南靠在卡車車廂上睡著了,臉上還沾著機油。
智能玻璃生產線故障的消息傳來時,阿依古麗正在邊疆的沙漠裏。她立刻調轉馬頭,在沙塵暴來臨前衝進最近的牧民定居點。“顧大夫的醫院不能等!” 她對著衛星電話嘶吼,聲音蓋過呼嘯的風聲,“幫我聯係所有能找到的玻璃作坊!” 三天後,二十輛滿載手工磨砂玻璃的卡車從新疆出發,車鬥裏還塞著牧民們自發送來的羊毛氈,說是給冥想室做隔音材料。
財務危機爆發時,整個團隊沉默了。李小南看著顧承川在辦公室裏一根接一根地抽煙,白大褂袖口的線頭越扯越長。“我們眾籌吧!” 他突然開口,眼裏閃著堅定的光,“把我們的專利技術、科研獎金都押上!” 阿依古麗立刻響應:“我把邊疆藥站半年的盈利都投進去!” 年輕醫生們紛紛解囊,有人甚至抵押了剛買的婚房。
施工技術難題前,團隊的智慧火花不斷迸發。當垂直花園的承重係統出現問題時,學機械設計的小陳提出用航空級碳纖維支架;發現普通土壤無法滿足屋頂種植需求,農學博士小林連夜調配出輕質營養土。他們在工地上支起臨時實驗室,試管架上的營養液與安全帽並排擺放,形成奇特又溫暖的畫麵。
最讓人動容的是患者的加入。張大媽帶著社區老人組成 “後勤隊”,每天淩晨四點熬好薑茶送到工地;小趙發動程序員朋友開發出工地進度實時查詢係統;就連青岩村的虎娃,也帶著同學們用壓歲錢買了五百株多肉植物,說是要種在休憩花園的窗台上。
深夜的工地燈火通明,顧承川站在腳手架上看著忙碌的人群。李小南正在指導工人安裝太陽能板,阿依古麗爬上鋼架調整綠植吊繩,小王舉著檢測儀穿梭在各個角落。年輕人們的白大褂在探照燈下翻飛,像一群守護生命的白鴿。他摸出李建國的老懷表,表蓋內側刻著的 “傳承” 二字在月光下微微發亮。
“顧主任,地基加固完成!” 李小南的聲音從對講機裏傳來,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顧承川望向遠處的地平線,第一縷曙光正刺破雲層。他知道,這場與時間和困境的賽跑,他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 —— 那些被汗水浸透的白大褂,那些熬紅的眼睛,那些無私奉獻的心意,終將築成一座充滿溫度的醫學殿堂。
喜歡醫河長路請大家收藏:()醫河長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