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患者的感恩

字數:2185   加入書籤

A+A-


    患者的感恩
    北京的深冬裹著徹骨寒意,心髒醫學中心的大廳卻蒸騰著灼熱的溫度。顧承川剛推開玻璃門,此起彼伏的 “顧大夫” 便衝破消毒水的氣味撲麵而來。他的白大褂下擺還沾著昨夜實驗室的機油,抬頭就看見陳陽站在人群最前方,這個曾在死亡邊緣徘徊的年輕人,此刻穿著筆挺的西裝,胸前的人工心髒檢測儀閃爍著穩定的綠光。
    “讓顧大夫進來!” 張大媽拄著拐杖分開人群,她布滿皺紋的手死死攥著紅綢,“俺們等了三個月!” 顧承川的目光掃過四周:藏族漢子們戴著嶄新的藏帽,手裏捧著哈達;新疆的維吾爾族老人顫巍巍舉起饢餅;青岩村的虎娃帶著全村老少,連村口小賣部的王嬸都來了,圍裙上還沾著麵粉。李小南擠到他身邊,眼鏡片後的眼睛通紅 —— 這個在實驗室連軸轉的年輕人,此刻正用袖口偷偷擦淚。
    感謝會在康複大廳舉行,陽光透過智能玻璃灑在每個人肩頭。顧承川站在臨時搭建的台子上,白大褂第二顆紐扣不知何時掉了,露出裏麵磨得起球的藏藍毛衣。他低頭翻看手中的感謝信,信紙五花八門:有皺巴巴的作業紙,有印著邊疆風景的明信片,還有張泛黃的煙盒紙,上麵用鉛筆寫著:“顧大夫,俺娃現在能追著羊跑了!”
    “我來說兩句。” 陳陽突然走上台,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胸口,那裏藏著改變命運的 “中國心”。“八個月前,我躺在 icu,” 年輕人的聲音發顫,“醫生說進口人工心髒要等兩年,費用夠在老家蓋十棟房子。” 他突然哽咽,摘下西裝外套,露出貼身穿的白色背心,上麵用黑色記號筆寫著 “活著真好”,“是顧大夫和他的團隊,讓我聽見了自己的心跳聲 —— 不是滴答作響的儀器,是真正的,鮮活的跳動。”
    台下一片寂靜,唯有監護儀規律的滴答聲在回蕩。藏族阿媽卓瑪突然站起來,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說:“我的兒子,在雪山放羊時倒下,” 她比劃著胸口,淚水滾落布滿皺紋的臉頰,“這個鐵疙瘩,比雪山還可靠!” 說著,她捧起個牛皮包裹,裏麵是曬幹的雪蓮花,“送給顧大夫,治腰疼!”
    最震撼的是來自雲南山區的阿強。這個壯實的漢子抱著女兒走上台,小女孩怯生生地遞出張畫:“顧爺爺,這是爸爸的新心髒,會發光!” 阿強的喉結滾動了幾下:“以前不敢抱娃,怕突然倒下嚇著她,” 他的手掌覆在胸口,人工心髒微弱的嗡鳴混著哽咽聲,“現在能背著她翻三座山!”
    錦旗像紅色的瀑布在大廳展開。“仁心仁術,再造生命”“鐵心鑄大愛,妙手煥新生”,每一麵錦旗的邊角都繡著不同的姓氏 —— 那是患者們一針一線縫上去的。顧承川注意到其中一麵錦旗特別粗糙,針腳歪歪扭扭,落款寫著 “青岩村全體村民”。他突然想起七年前那個漏風的衛生室,老周也是這樣紅著眼眶,把虎娃托付給他。
    “顧大夫,嚐嚐俺們的饢!” 維吾爾族老人不由分說往他手裏塞吃的,“這是用最甜的葡萄汁和麵!” 藏族漢子們唱起祝酒歌,阿依古麗不知何時加入人群,用邊疆特有的長調應和。李小南被患者們圍住,有人給他塞自家醃的鹹菜,有人非要給他介紹對象;小王的女兒在人群裏鑽來鑽去,把畫分給每個叔叔阿姨。
    角落裏,陳陽正給孩子們講解人工心髒模型。他的聲音輕快:“看,這個葉輪就像小風車,能把血液送到全身!” 孩子們仰著小臉,眼裏閃著光。顧承川望著這一幕,突然想起李建國說過的話:“醫學最好的回報,是看見生命重新綻放。” 他摸出貼身收藏的老懷表,表蓋內側的 “仁心” 二字,此刻被無數雙溫熱的手映得發亮。
    散場時,暮色已濃。患者們依依不舍地告別,有人往顧承川口袋裏塞煮熟的雞蛋,有人硬拉著他拍照。陳陽最後一個離開,他遞給顧承川個信封,裏麵是份入職申請書:“顧大夫,我想加入您的團隊,讓更多人聽見自己的心跳。” 年輕人轉身時,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與大廳裏 “生命至上” 的標語重疊在一起。
    顧承川站在醫院門口,看著患者們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寒風卷起他的白大褂,卻吹不散掌心的溫度。他知道,這些感恩的話語、粗糙的錦旗、滾燙的心意,比任何國際獎項都更沉重,更珍貴。在醫學這條路上,他和團隊守護的不僅是跳動的心髒,更是千萬個家庭的希望與重生。
    喜歡醫河長路請大家收藏:()醫河長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