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受驚自是難免
字數:7431 加入書籤
他為大明有後繼者而欣慰,但對這個新奇詞匯感到不解,於是詢問懷中的小團子。
“小康,乃人們處於溫飽與富裕之間的狀態。”
“實現小康,就是讓百姓免於饑寒,溫飽無憂。”
朱雄英打了個哈欠,揉著眼睛說。
他的眼皮漸漸沉重。
朱元璋沉浸在“小康”的思考中,並未注意到小團子的異樣。
他皺眉思索,讓人們處於溫飽與富裕之間,這真的可行嗎?
畢竟,即便是唐宋盛世,也有百姓忍饑挨餓。
讓所有人都達到這種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
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未能做到。
“這新奇詞匯定是葉軒所教。”
“乖孫兒,今日葉軒還教你什麽了?”
“說給皇爺爺聽聽?”
朱元璋望著懷中的朱雄英,但小團子已趴在他的肩上,沉沉睡去,沒有回應。
朱元璋心生疑惑。
“乖孫兒?”
“乖孫兒?”
幾聲呼喚後,朱元璋未見朱雄英回應。
側耳傾聽,唯有均勻的呼吸聲傳來。
他歪頭一看,小家夥不知何時已趴在他肩上,沉睡正酣。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平日裏這小家夥總是精神飽滿,今日怎會如此疲憊?
想必是葉軒帶他四處遊玩,玩得盡興所致。
就這樣直接睡熟了。
朱元璋雖好奇葉軒今日與朱雄英的談話內容,卻也不忍喚醒他。
於是,他招手喚來一名內侍,吩咐將朱雄英抱到禦書房內的床榻上休息。
第327章
朱雄英被安置在禦書房內側的小榻上休息。
朱元璋抬眼望向一旁,毛驤如同隱形人般站立,存在感極低。
他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體格健壯如熊。
他站在陰影與燭光的邊緣,半身隱於黑暗,半身被燭光照亮,若不留意,幾乎忽略其存在。
朱元璋坐回裝飾華麗的官帽椅上,雙手隨意搭在扶手上,威嚴自然而然地流露。
他端起桌上冷卻的茶水,輕抿一口。
“葉軒今日帶咱乖孫兒去了哪些地方?”
“他與咱乖孫兒說了什麽?”
“做了什麽?”
“事無巨細,全部道來。”
朱元璋深知出行不便,因此培養了錦衣衛作為耳目,監視天下官員。
同時,這群錦衣衛也是他的得力助手,替他行事,抓捕罪犯。
此外,這群錦衣衛唯朱元璋之命是從,即便是權傾一時的丞相,亦無權調動他們。
錦衣衛,乃皇上的忠實守護者,亦是鋒利之刃。
毛驤恭敬稟報:
“今日葉軒攜皇長孫殿下離宮,首訪京城最為熱鬧之地。”
“皇長孫目睹了熙攘的市集,往來不絕的民眾,以及那些富賈豪紳。”
“隨後,葉軒詢問皇長孫有何感想。”
“皇長孫答曰,正因皇上勤政愛民,大明才得以如此昌盛,他還誓言將來要效仿皇上,勤勉治國,守護大明。”
朱元璋聞言,麵露欣慰之色。
“咱的乖孫兒真是不錯,與他父親一般勤勉。”
“正是我們老朱家代代勤勉,方有今日大明之盛世。”
毛驤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朱元璋,繼續道:
“之後,葉軒引領皇長孫前往京城郊外的貧民窟。”
朱元璋麵色不悅。
“那等地方魚龍混雜,多是貧民、流民、乞丐,甚至有亡命之徒,怎能讓乖孫涉足此地?”
“沒出什麽意外吧?”
毛驤答道:
“並無。那些貧民、流民見皇長孫衣著華麗,自知身份尊貴,不敢冒犯。加之我等錦衣衛在旁震懾,他們更不敢妄動。”
朱元璋眉頭漸展。
毛驤接著說:
“皇長孫目睹貧民窟之破敗,見到那些骨瘦如柴的貧民,心生憐憫。”
“葉軒告知皇長孫,城內繁華僅是富人之景,而郊外貧民窟方為大明現狀。”
“大明雖已步入盛世,但仍有許多百姓饑寒交迫。”
朱元璋聞此,心生觸動。
“他當真如此說?”
“千真萬確。”
“我親耳聽到的。”
毛驤回答。
朱元璋心情複雜。
他通過遍布天下的錦衣衛了解大明現狀。
而葉軒足不出戶,卻在這京城中未被表象迷惑。
他能看透繁華下的 ,實屬難得。
葉軒,果然名不虛傳。
智謀超群。
“真是葉軒啊。”
朱元璋感歎道。
“葉軒還帶皇長孫去了哪些地方?”
毛驤麵露難色。
葉軒接下來帶皇長孫去的地方,都不太正經。
若朱元璋知道,定會大怒。
見毛驤遲疑,朱元璋眉頭緊鎖。
“為何吞吞吐吐?”
“說!”
毛驤無奈,隻能坦白。
但他們這群錦衣衛沒有阻止葉軒,會不會受牽連?
毛驤隻求朱元璋別遷怒於他們。
“接著,葉軒帶皇長孫去了……”
“什麽!!!”
朱元璋猛地站起,抓住毛驤衣領,怒視著他。
“葉軒竟帶皇長孫去那種混亂之地?”
“你們為何不阻止?”
“皇上,他們隻是到了那地方外麵。”
“沒進去!”
“真的沒進去!”
毛驤急忙解釋。
朱元璋臉色稍緩,鬆開毛驤衣領。
“葉軒帶咱乖孫兒去那種地方做什麽?”
“卑職也不清楚。”
“葉軒帶皇長孫去那兒,隻是在遠處看了看。”
“然後,皇長孫看到了賭徒的慘狀。”
“賭徒沉迷 ,家破人亡,被打斷手腳。”
“場麵很血腥。”
“皇長孫殿下都被嚇到了。”
毛驤的話讓朱元璋臉色再次陰沉下來。
朱雄英自幼生活優渥,未知世間陰暗與血腥,受驚自是難免。
“後來怎樣?”朱元璋急切追問。
“葉軒領著皇長孫至青樓外,僅遠觀而未入內。”毛驤連忙稟報,生怕朱元璋誤解。
朱元璋聞言,幾欲氣絕。
逛那等場所也就罷了,竟還帶著去青樓?
葉軒意欲何為?
這是授課?
抑或是誤導孩童?
吾孫兒豈不被帶壞了?
見朱元璋麵色鐵青,毛驤忙將葉軒對朱雄英的教誨全盤托出:
“葉軒言,凡人溺於酒色,尚且家破人亡;若為權貴所迷,恐致國危。”
“他勸皇長孫遠離此等 ,成為明君。”
朱元璋聽後沉思,隨即感慨:
“葉軒授課,確有獨到之處。”
“吾亦受益匪淺。”
“葉軒,良師也。”
“吾先前之言未白費,他盡心教導吾孫。”
“為孫兒擇師,吾選對了。”
此等教誨,不僅對朱雄英有益,即便是朱元璋亦收獲良多。
黃賭毒,常人不可沾,權貴更不可近。
大明雖盛,仍有百姓饑寒,仍需不懈奮鬥。
第328章 朱雄英,大明未來之君!
自葉軒引領朱雄英目睹民間疾苦,朱雄英仿佛一夜之間成熟許多。
皇宮深處,寢宮廣闊,陽光難及之處,燈籠高懸,照亮黑暗。
“乖孫兒,在做何事?”朱元璋輕聲問道。
朱元璋結束早朝,步入寢宮,見朱雄英端正坐於椅上,倚桌認真書寫。
“皇爺爺。”朱雄英扭頭望向朱元璋,稚嫩地呼喚。
朱元璋頭戴雙龍戲珠翼善冠,遮掩了大半斑白頭發,麵容蒼老而眼神銳利。
“我在規劃學習書目與內容。”朱雄英認真道,“老師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欲成造福百姓,令眾人享小康之樂的好皇帝。”
朱元璋輕撫朱雄英小腦袋,目光落於紙上,內容皆是治國理政、管理百姓官員之道,及如何為君之策。
他麵露慈祥笑容,心中暗讚:葉軒教導乖孫影響深遠。乖孫已初具君主風範,日後必成大明合格繼承人。
朱雄英為嫡長孫,亦是朱元璋心中的大明第三代繼承人。見其如此上進,朱元璋心中滿是欣慰。
而在葉府書房,火盆旁銀炭熾熱,書房溫暖如春。葉軒手執書卷,心思卻飄遠。
他回想起前天為朱雄英授課的情景。曆史上,大明第二任皇帝為朱允炆,而他之前種種努力,皆為助朱標與朱雄英。若朱雄英不死,朱允炆無緣皇位。
葉軒沉思:大明若由朱雄英繼承,是否會更為昌盛?曆史上,朱允炆上位後大肆削藩,終致朱棣以清君側之名起事,並成功奪位。
朱棣成為了大明的第三任皇帝,而朱允炆在皇宮火災後神秘失蹤,生死未卜,去向成謎。朱棣即位後,雖多次秘密搜尋朱允炆,卻始終未果。隨後,大明的皇位由朱棣的後代相繼繼承。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直至明朝延續了兩百多年後,李自成的大軍攻陷北京, 在煤山自縊。然而,在葉軒的影響下,曆史軌跡已悄然改變。
朱雄英並未如史書記載那般逝去,這意味著他有可能登上皇位。葉軒在心中盤算,若朱雄英稱帝,對身為其師的自己無疑大有裨益。盡管朱允炆也算是他的學生,但相比之下,朱雄英更為親近,是他真正意義上的門生。因此,葉軒傾向於支持朱雄英成為大明未來的君主。
不過,無論朱雄英還是朱允炆即位,對葉軒而言影響並不大,因為朱允炆若稱帝,也定會對他畢恭畢敬,甚至委以重任。至於朱棣,葉軒自信能阻止他攪動風雲,讓他在殖民地裏安分守己,享受雖非真龍天子卻也不失尊榮的生活。
正當葉軒沉思之際,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門外傳來仆人的聲音:“老爺,我把小少爺和小 帶來了。”葉軒聞言,舒展了微皺的眉頭,吩咐道:“進來吧。”
“對。”
吱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