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究竟何事讓你們如此驚慌

字數:7790   加入書籤

A+A-


    楊春,一位曾落榜的秀才,立誌苦讀三年,考取舉人,以求跨越階層,享受舉人特權:免徭役田糧,土地免稅,即便無官職,亦能成地主,生活優渥,且見官不拜。他寒窗數載,終等得今日,豈料——
    難道又要敗北?
    楊春凝視試卷,題目之難,遠超往昔,昔日鄉試仿佛兒戲。
    葉軒何故出此難題?
    難道不顧考生水平?
    此等難題,分明是高估了他們。
    葉軒真以為他們能解?
    可笑至極,一題不解。
    楊春欲窺他人狀況,無奈號房封閉,視線受阻。
    他心亂如麻,莫非唯他不會?
    莫非他人皆能解答?
    楊春額上鼻尖細汗密布,臉頰緋紅,內心漸感煩躁。
    若答非所問,
    豈非要名落孫山?
    再等三載?
    人生幾何,經得起幾度輪回?
    假使來日重蹈覆轍……
    不!
    楊春緊咬牙關。
    即便無從落筆,也要放手一搏!
    他審視全卷,擇一相對“較易”之題,細細思量。
    眾多考生亦如楊春,
    有的題目尚且懵懂,
    唯有猜測。
    試題中,試帖詩相對直觀,僅需賦詩一首。
    然而,對未曾涉獵前朝科舉者,連試帖詩題亦成難題。
    自宋代王安石變法後,試帖詩便不再出現,
    直至清朝科舉,方重拾此製,且限定五言八韻。
    王文,本屆新晉秀才,年少初次應鄉試。
    自縣試起,便飽受葉軒試題之苦,所幸一一克服。
    為應對葉軒之題,王文涉獵甚廣,
    民間百藝、天文地理、算術斷案、律法典籍,
    凡葉軒曾出題之領域,皆潛心鑽研。
    他隨眾考生下田學習農耕,
    赴衙門觀摩斷案,
    熬夜觀星以習天文,
    翻閱曆代律法典籍,苦讀不輟。
    為備考葉軒之題,曆經磨難,
    田間勞作曬傷肌膚,
    觀星熬夜幾近虛脫,
    律法典籍堆積如山,讀得頭痛難忍,
    算術斷案之書,令人作嘔。
    往昔之苦楚湧上心頭,王文幾欲淚下。
    自覺曆經艱辛,
    此次鄉試,定能高中。
    然,翻開考卷,瞥見試題那一刻,信心瞬間崩塌。
    麵對第一題中的“二”,他頓時懵了。
    好在心理素質過硬。
    記得葉軒曾在院試出過“0”的題目,現在來個“二”,盡管不明所以,但他還是選擇跳過看下一題。
    然而,接下來的題目竟出乎意料地正常,讓他感到一陣恍惚。
    這,太不對勁了!
    葉軒怎會出如此尋常的題目?
    絕不可能!
    這絕非葉軒的風格!
    王文神情激動,但不是喜悅,而是氣憤。
    他辛苦鑽研民間百藝,長時間準備,結果葉軒卻轉而考正常題目。
    這著實出乎他的意料。
    史論、策論題目令他眼花繚亂。
    若非長期應對葉軒那些古怪題目,心理承受力大增,他可能真要氣得暈過去。
    王文覺得葉軒實在過分。
    他們這些考生總是追隨葉軒的出題方向,學什麽考什麽。
    可每當他們學好,葉軒就不再考了。
    真是令人氣憤!
    王文此刻怒火中燒。
    這一屆新晉秀才大多在心裏抱怨。
    葉軒太過分了!
    往屆秀才麵對這類超高難度題目,同樣束手無策,心中同樣痛罵葉軒。
    這題目,真的是給秀才們準備的嗎?
    他們完全不會啊!
    巡邏考官見考生們束手無策,雖覺新奇,卻並不驚訝。
    科舉考官間流傳著一個說法:
    葉軒的題目,既古怪又難解。
    考生麵對他的題目常常手足無措。
    每輪科舉後,大半考生被淘汰。
    放榜時,無論中榜還是落榜,考生皆哭,成為一道奇觀。
    “嘖嘖。”
    此次京城葉軒所出的考題,令眾考生苦不堪言,考官們亦心生同情。葉軒之題,難度直逼殿試,令人歎為觀止。考生們答題之時,每一筆都似重若千斤,表情扭曲。曆經數日煎熬,鄉試終告一段落。
    第335章 鄉試落幕,考生心有餘悸:僥幸存活!
    “鐺!鐺!鐺!”貢院內傳出三聲悠揚鍾鳴,宣告秋闈結束。
    貢院大門在守衛的拉動下緩緩開啟,考生們如潮水般湧出,個個麵色蒼白,眼眶深陷,嘴唇無血色,發出虛弱的  。此景令門外等候的考生親友與圍觀百姓大驚失色,心中暗想:這是貢院開門,還是喪屍出籠?
    親友們連忙上前攙扶搖搖欲墜的考生,關切詢問:“怎會如此憔悴?”“秋闈考題很難嗎?”考生們聞言,臉色愈發難看,連連擺手,不願多談:“莫要再提。”
    “近期內,我們不想再談及秋闈相關的一切。”
    考生們齊聲說道。
    親朋好友們一臉困惑,全然未覺考生們對葉軒的考題及科舉已心生畏懼,滿臉愕然。
    隨後,他們恍然大悟,忍不住問道:“葉軒的考題,竟如此駭人聽聞?”
    考生們麵露苦色,隻求別再提起。
    他們渴望安寧,不願多言。
    短時間裏,他們對葉軒、考題、科舉、秋闈等詞匯避之不及。
    在貢院的數日,他們感覺仿佛曆經了漫長歲月,痛苦難忘。
    見考生們萎靡不振,親朋好友也不再追問鄉試之事。
    “秋闈結束,我們在集賢樓備了宴席,一同去慶祝吧!”
    考生們聞言,內心無奈。
    他們謝絕了親友的熱情相邀,返家休養,決心恢複精力。
    雖秋闈不過數日,但他們感覺身心俱疲,仿佛被抽空了一般。
    連解縉、孫浩、陳景等才俊,也是麵色蒼白。
    他們全力應對葉軒的題目,心力交瘁。
    解縉走出貢院,蒼白的臉上帶著敬佩之色。
    “葉軒果然非同凡響。”
    “出題依舊不按套路。”
    “題目涵蓋詩詞、策論、曆史典故等,難度極大。”
    “還好我學識淵博,勉強答完了所有題目。”
    一旁的考生聽聞解縉自語,不禁咋舌。
    解大才子就是厲害,這樣的題目也能全部答出。
    “切!”
    “答完又有何難。”
    關鍵在於能否精準解題,否則偏離主題,皆徒勞無功。
    旁側傳來譏諷之聲。
    陳景滿麵色雖白,眉宇間卻透著難以掩藏的傲氣。
    葉軒所設試題,除首題外,餘者皆屬正常範疇,難度頗高。
    他已完成所有題目,自覺此次發揮至臻完美。
    過往多次敗於解縉手下,此番他誓要反擊。
    他堅信能在鄉試中超越解縉,奪得解元之位!
    “解縉,此次鄉試,解元之位,我要定了!”
    陳景挑釁而言。
    無論是解縉,還是黑馬孫浩,都將被他超越!
    解縉以蒼白麵容,疑惑地望向這位陌生考生,“那解某便預祝閣下高中,榮登解元。”
    陳景聞言,無言以對。
    見解縉如此誠摯,他的挑釁如同石沉大海,心中鬱悶難抒。
    “哼!”
    陳景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解縉滿心困惑。
    自己好意祝福,怎料對方反而不悅。
    自己何處得罪了他?
    “籲。”
    “秋闈終告一段落。”
    孫浩亦步出貢院……
    “孫兄!”
    “周兄!”
    一臉疲憊的孫浩望見不遠處向他招手的周進,須發斑白,心中驚喜交加。
    “周兄,你怎會來此?”
    此地乃省城,周進遠道而來,令孫浩感動不已。
    “我來省城探親,順道看望你。”
    “而且孫兄你說得對,我決定繼續科舉之路。”
    “周兄有此決心,我相信你定能通過院試,成為秀才。”
    孫浩感慨萬分。
    二人相識於科舉,雖年齡懸殊,卻一見如故,結為摯友。
    見周進重拾鬥誌,孫浩由衷為他高興。
    “孫兄,此次鄉試感覺如何?”周進問道。
    孫浩苦笑回應:“考題與以往大不相同,我並無十足把握。”
    周進聞言,麵露詫異:“連孫兄也沒把握嗎?”
    孫浩搖頭歎息:“罷了,若不行,三年後我們再一同重來。我已盡力,聽天由命吧。”
    其他考生心中亦是如此想法,他們已傾盡全力,剩下的便看命運與實力了。
    鄉試結束後,考生們各自歸家等待消息,而禮部與批閱考卷的考官則忙碌起來。
    此次鄉試題目並無標準答案,葉軒隻是給出了一些答題範圍。隻要答到要點,不太偏題,便可過關。但考官們看著葉軒的答案,頗感無奈。不過,以往試題亦多無標準答案,隻要破題思路正確,文筆佳,便可通過。
    然而,批改考卷時,考官們發現此次答卷的思路普遍不太準確,讓他們十分頭疼,隻能在眾多答卷中勉強挑選出較為出色的。
    最終,當禮部統計出結果時,眾人皆驚。這個結果出乎他們的預料。
    禮部官員楊乾知、於乾等聚在一起,愁眉不展:“這結果,我們該如何向皇上交代?”
    “隻能如實稟報。”有人無奈道,“或許皇上隻會治我一人的罪,饒過我一家老小吧。”
    眾人麵色慘白,滿心恐懼。
    禮部尚書任昂聞聲踏入屋內,沉聲問道:“究竟何事,讓你們如此驚慌?”
    “尚書大人!”“任大人!”楊乾知等人齊聲驚呼,對任昂的突然出現感到意外。
    任昂目光落在楊乾知手中的紙上,未等其回答,於乾已搶先一步,恭敬地將紙遞上:“任大人,這是鄉試統計結果。”
    任昂眉頭微皺,疑惑道:“結果已出?怎會如此之快?”他接過紙張,低頭審視。
    一看之下,任昂瞳孔驟縮,驚愕道:“此次考中舉人的考生,僅五百餘人?!”
    “你們確定無誤?”他的聲音略顯尖銳,科舉之事非同小可,皇上亦密切關注,若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