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論經與侃大山

字數:5085   加入書籤

A+A-


    李從嘉想自己這兩日,忙著打通關係,出入酒樓畫舫,眾位手下不理解。
    對著萵彥等人分析道“這次咱們不能貿然行刺有兩個原因。”
    “第一,使團人多數住在館驛小院中,人多眼雜,不方便行刺。”
    “第二,行刺成功後,也會引起軒然大波,得到出兵情報,他們若是受驚嚇後變換計劃,咱們竹籃打水一場空。”
    萵彥點頭道“主公英明!”
    馬成信這才理解李從嘉苦心,又問道“主公那你為何這兩日出入酒樓畫舫!”
    “咱們在汴京城根基薄弱,隻有幾名商賈打探些市井消息,提供些便利情報,沒有朝堂內應,我想結交些人,看看能不能有機會去接近驛站官員。”
    “原來如此!”
    在場眾人聞言,這才點頭理解。
    “我明天要去見一位公子,論述經義結交朋友!”
    李從嘉匆匆說著:“還需要再學一學,說著拿出一本《禮記》,又仔細看了起來。”
    在後周的文化氛圍和南唐不一樣,南唐重詩才,而後周郭威尊崇儒家,考試經典。
    明經科考都是考察對經義的理解和注釋情況,也存在問對和辯經的考察。
    所以文人士子很多都愛聚在一起討論經義,背書熟練後還得解釋清晰。
    這也是為什麽有些穿越者靠幾首詩詞,想要考科舉,不太現實的原因。
    因為這個時代詩詞歌賦隻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對於經義的解析。
    這類似於後世考公的申論!
    李從嘉知道這些,憑著李煜的文化底蘊,能有個好的進展,單憑在後世抄來的幾首詩詞,在明經科完全不夠用。
    第二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
    陽光透過輕薄的雲層灑落在開封城內的一處雅致園林中。
    這裏,是大周的一處著名的文人聚會之地。
    園內,幾株花開得正豔,花瓣隨風輕輕飄落,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裝飾。
    一桌精致的酒饌已經擺好,幾位文士圍坐在石桌旁,他們衣冠楚楚,神情悠然,正在享受著難得的閑暇時光。
    李從嘉正在其中和幾名文士討論經義。
    其中一位趙公子,手持酒杯,目光溫和地掃視了一圈。
    “諸位,今日暖風拂麵,花香襲人,不知大家是否願意分享一些近日所思所感?”
    旁邊的年輕文士呂公子微笑著點頭,舉杯輕啜一口,說道:“我近來讀《易經》,對‘天地變化,草木蕃’這句話頗有感觸。”
    “世間萬物皆有其生息之道,我們身為文人,更應順應天道,以正直之心待人接物。”
    “呂兄之言,深得我心。”
    另一位文士張公子則撫須而笑:“不過,我卻想說說《論語》中的‘君子不器’。君子不應局限於某一技能或職位,而應廣泛學習,不斷進步,如此方能適應世事變遷。”
    “兩位高見!”
    趙公子聽罷,微微頷首,讚許地說。
    “不過,若論及‘器’與‘不器’,我以為《莊子·逍遙遊》中的鯤鵬之喻更為貼切。鯤化為鵬,扶搖直上九萬裏,這不僅是形體的變化,更是境界的升華。”
    “我們作為文人,亦當如此,既要有鯤之誌向,也要有鵬之行動。”
    “成器是一方麵,更重要是君子責任和擔當!”李從嘉也跟著說道。
    “《禮記·曲禮上》中有言:‘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這句話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敬意,不僅僅是對人,更是對黎明百姓的責任感。”
    幾人聞言皆點頭稱是,氣氛更加融洽。
    他們繼續品酒賞花,圍繞著經義學問,展開了更為深入的討論。
    幾輪經義交流完畢後。
    李從嘉心中一寬,北地文士水平一般般,引經據典的侃大山聊天。
    天色漸晚,眾人準備散去。
    李從嘉長歎一聲道“我大周地處中原,天下山河破碎,我大周兵馬強盛,真應該早日收複湖南,江南之地。”
    王公子說道“聽說這幾日來了很多使者,估計明年就有動作了。”
    “聽家父提了幾句,具體不得而知了。”
    李從嘉沒有再追問,怕引起對方警惕。
    隨口說道“大周征戰四方,安定天下,我輩也當努力科考,早日為國效力。”
    眾人歡暢散去。
    “告辭王兄,告辭趙兄!”李從嘉付了酒錢,與眾人一一作別。
    這一日,李從嘉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晚上!他回到客棧和幾名手下商量道“咱們策劃一下,在館驛製造些混亂。”
    “主公,您是說要襲擊蒲公紀嗎?”萵彥問道。
    “我們要聲東擊西,前幾日契丹也派使者來到大周!對契丹使者下手。”
    說著李從嘉詳細布置安排。
    “葛彥你明日早晨在驛站西邊找兩家客棧,居高臨下,可以看清館驛內情況。”
    “遵命!主公。”
    “沙萬金,馬成信你二人明日去街上買三車柴火,躲在旁邊小巷子中,裝作樵夫,買柴時定要注意衣著落魄些,不可穿武士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遵命!主公。”
    “馬成達,你明日去找周順,他已經準備好幾張短弓,裹上葛布後,送給我和萵彥。”
    “遵命!主公。”
    李從嘉將手下眾人工作,一一安排妥當。
    “明日晚間醜時,半夜做好放火準備,燒毀西側館驛,沙萬金馬成信,你們將桐油柴火推到館驛外牆。萵彥咱們在客棧放箭,若是有人救火立即射殺。”
    “知道!”
    眾人眼中燃起熊熊鬥誌。
    想起了當時在潭州城奮戰的一幕幕。
    李從嘉安排完成後又道:“明天醜時,務必做好配合,沙萬金你們扔好柴火後引燃院內小樹林後,立即撤退。”
    眾人白天做了些準備,萵彥在館驛附近找了個客棧。
    館驛附近外地人比較多,周圍的酒樓茶館客棧都頗為熱鬧。
    李從嘉也悄悄,站在三樓客棧,打量著裏麵的情況。
    看著街市上行人川流不息,館驛內偶爾有幾名紮著辮子的契丹武士人,三五成群的閑聊,也會有文官模樣的契丹貴族,在內院出入。
    李從嘉看他們男子紮著雙垂辮,衣服形貌和漢人迥完全不同。
    想起了後世大遼,契丹人殘暴嗜血,與北宋對峙百餘年,殺的漢人猶如牲畜。
    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但此時南唐還偏安一地……
    李從嘉不禁想了想當世的幾大勢力!
    此時契丹人建立國號為遼,公元951年,也就是兩年前,耶律璟才當上皇帝。
    大遼皇帝死的一個比一個慘,換的一個比一個快,而耶律璟也是一代雄主,這兩年對內平亂,對外鞏固邊防,這才與後周、南唐紛紛派出使者。
    李從嘉想到這裏不禁長歎一聲,心中暗道:“耶律璟在位19年,將大遼打造的強大無比,真是亂世出英雄。”
    五代十國,各方勢力錯雜,將星如雲,亂世梟雄!
    “區區朗州兵都讓自己難以麵對,再有雄主柴榮、位麵之子趙匡胤、大遼聖明皇帝耶律璟……”
    想到耶律璟,李從嘉想到了他最有趣的一個事情事情。
    史書上記載,他的皇後是契丹第一美人,蕭皇後!
    但是耶律璟卻有個不喜女色毛病,耶律璟一個孩子都沒有,他達到了厭惡女子的程度。
    “這……守活寡的蕭皇後究竟什麽樣?”李從嘉想到這裏不禁啞然失笑。
    思緒紛飛,很快到了夜裏,李從嘉看著院內,時機到了,準備行動……
    喜歡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請大家收藏:()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