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末路焚城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李從嘉的戰略方向無比清晰。
    在初步整合了江淮降軍後,他任命馬成達為東麵行營都部署,林仁肇為先鋒、盧郢、申屠令堅,張璨等悍將悉數聽調。
    率領經過休整補充、士氣高昂的主力大軍,水陸並進,沿長江南下,對李弘冀最後的據點發動了雷霆般的掃蕩攻勢。
    泰州、宣州宣城)等地的零星抵抗在強大的王師麵前不堪一擊,迅速土崩瓦解。
    大軍兵鋒銳不可當,連戰連捷,很快便推進至潤州城下。
    潤州乃金陵東大門,也是李弘冀經營已久之地。
    但此刻守軍皆知大勢已去,主將又非李弘冀死忠,在盧郢大軍壓境和林仁肇先登營的猛攻之下,僅抵抗一日便開城投降。
    拿下潤州,常州便徹底暴露在王師兵鋒之下!
    十月,秋意漸濃。
    李從嘉的王師完成了對常州今江蘇常州)的合圍。
    這座李弘冀最初的封地和起家之地,此刻卻成了他最後的囚籠。
    常州北靠長江,東麵、南麵則河網密布,地勢並不險要,無險可守。
    李從嘉的水軍徹底封鎖了江麵,斷絕了任何從水上逃跑或獲得補給的可能。
    陸路上,各路大軍營寨相連,旌旗招展,將常州圍得水泄不通。
    李弘冀身負重傷,逃回常州後已是強弩之末。
    麵對城外一眼望不到邊的敵軍陣營和森嚴的壁壘,他心中隻剩下徹底的絕望。
    城內糧草雖有些儲備,但軍心渙散,士卒逃亡日眾,百姓驚恐不安。
    真正願意陪他死戰的,隻剩下最初從金陵帶出的少數死忠侍衛和一些同樣無處可逃的核心黨羽。
    背靠大海,無路可逃。
    這句話成了李弘冀及其殘部最真實的寫照。
    長江被鎖,東麵近海,但他們又能去往何方?
    十月深秋,寒意漸濃,常州城外的原野卻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兵戈景象。
    在過去的數月裏,李從嘉麾下的精兵強將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卷江南。
    大將馬成信率騎兵掃蕩周邊州縣,清剿殘敵,確保後方通暢;盧郢、張璨機動部隊如同鐵鉗的兩翼,穩步向前推進,沿途城邑無不望風歸附。
    千裏沃野,漸次平定,王師的兵鋒與政令,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威勢,重新覆蓋了這片富庶之地。
    如今,這數路雄師,曆經連番勝仗,終於浩浩蕩蕩地會師於常州城。
    這一日,戰鼓轟鳴,號角連天。
    “李”字大纛旌旗在秋風中獵作響,一支軍容極盛、甲胄鮮亮的精銳禁軍,護衛著他們的主君李從嘉,抵達了常州前線。
    隻見連營數十裏,寨柵堅固,壕溝深挖,望樓刁鬥林立。
    營中士卒衣甲鮮明,兵刃耀目,操練之聲此起彼伏,殺氣直衝雲霄。
    糧草輜重堆積如山,車馬往來井然有序。
    當李從嘉的金盔金甲出現在大軍之前時,數萬將士齊聲高呼,聲浪如同海嘯般席卷四野,震得常州城牆仿佛都在顫抖!
    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師,軍威之盛,氣勢之雄,讓人望之膽寒,心生絕望。
    與城內那愁雲慘淡、士氣低迷的景象,形成了天壤之別。
    李從嘉駐馬高坡,冷眼俯瞰著這座被圍得鐵桶一般的孤城。
    常州城內,府衙。
    淒冷的秋風透過窗欞縫隙鑽入,吹得燭火搖曳不定,更添幾分陰寒與孤寂。
    李弘冀裹著厚厚的裘袍,卻仍覺得渾身發冷,那是一種從骨子裏透出的寒意。
    他肩上的箭瘡因一路奔逃和心力交瘁,連番受傷,反複低燒。
    城外那震天的歡呼聲,如同重錘般敲擊在他本就脆弱的心防上。
    他知道,李從嘉來了。
    那個他曾經輕視、最終卻將他逼入絕境的六弟,親自來為他送葬了。
    “嗬……咳咳……”
    李弘冀發出一陣沙啞的冷笑,牽動了傷口,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
    他看著堂下僅存的幾位核心臣子謀士馬冥、武將柴宏毅、宰相鍾謨。
    幾人皆麵色灰敗,低頭不語,府衙內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
    “赤壁慘敗,損兵折將……鄂州失守,門戶洞開……廬州城下,精銳盡喪……金陵……嗬嗬,金陵根本……”
    李弘冀眼神空洞,喃喃自語,細數著自己一次次慘痛的失敗。
    “四次了……朕……朕如今竟落得如喪家之犬,困守這彈丸之地……真成了孤家寡人……眾叛親離……”
    他的聲音充滿了自嘲和無盡的悲涼。
    想起曆史上那些失敗者的下場,一個名字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腦海。
    “你們說……朕會不會落得如同那李建成一般……身首異處,為天下笑?”
    他猛地抬頭,目光掃過馬冥等人,語氣中帶著一絲瘋狂的意味。
    馬冥、柴宏毅、鍾謨等人聞言,身子皆是一顫,頭垂得更低,無人敢接話。
    鼓舞?
    東山再起?
    如今城外大軍圍困,城內糧草日蹙,軍心渙散,百姓怨聲載道,逃亡者不計其數,可用之兵十不存一。
    任何鼓舞的話語在此刻都顯得蒼白無力,甚至可笑。
    柴宏毅嘴唇動了動,想說什麽“臣等誓死護衛陛下”,但看到李弘冀那絕望而扭曲的麵容,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最終化為一聲無聲的歎息。
    鍾謨更是麵如死灰,他深知自己作為政變核心,絕無幸理。
    希望,早已如同這秋夜的燭火,微弱欲滅。
    是夜,常州城格外寒冷,夜空無星無月,一片墨黑。
    子夜時分,城中心原常州府衙突然燃起衝天大火!火借風勢,迅速蔓延,映紅了半邊天!
    “走水了!走水了!”
    “王府!是王府起火!”
    城內頓時一片大亂,哭喊聲、驚呼聲、救火的呼喊聲響成一片。
    火勢極其凶猛,幾乎無法撲救。關於這場大火的流言迅速在城內傳播開來。
    “聽說了嗎?是偽帝李弘冀……他自知罪孽深重,無路可逃,在府中舉火自焚了!”
    “屍骨都燒沒了……什麽都沒留下……”
    “唉,也算是留了個全屍……啊不,是化成灰了……”
    兩日後。
    大火已熄,隻餘下斷壁殘垣和縷縷青煙。
    常州守軍殘存的最後一點鬥誌,隨著這場大火和國君殞命的傳言,徹底瓦解。
    城門緩緩打開,幸存的守將和官員身著素服,出城向李從嘉投降。
    李從嘉接受了投降,並未深究李弘冀的具體下落。
    無論其是真是假,是死是遁,至此,李弘冀這個政治符號,已經徹底從江南的版圖上被抹去了。
    曆時大半年內戰,以李從嘉的全麵勝利而告終。
    江南各地,至此盡數收歸其治下。 一個分裂、內耗的南唐已成為過去,一個在李從嘉強力整合下、煥發新生的江南政權,已然崛起於長江之南。
    北方的汴梁,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柴榮駕崩,幼主登基,趙匡胤身居要職……天下的棋局。
    李從嘉的目光,在平定內亂後,不可避免地再次投向了那片更加廣闊的中原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