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登基稱帝
字數:3869 加入書籤
                    汴京城,表麵平靜下暗流湧動。
    經過數月反複權衡與暗中布置,趙匡胤終於下定了決心。
    柴榮的知遇之恩與托孤之重,在權力的終極誘惑和集團利益的巨大推動下,逐漸變得蒼白。
    他深知,箭已上弦,不得不發。
    這一日,殿前都指揮使府邸密室中,炭火盆燒得正旺,卻驅不散眾人臉上的凝重與興奮。
    趙匡胤目光掃過心腹弟弟趙匡義、義社兄弟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以及文僚薛居正、呂餘慶等人。
    沉聲道:“諸位之言,如警鍾長鳴。趙某世受皇恩,本不該作此想。然,主少國疑,強鄰環伺,若一味拘泥忠孝,坐視國勢傾頹,豈非更大的不忠?為江山社稷計,為天下蒼生計,有些事,不得不為!”
    他這番話,既是為自己正名,也是統一內部思想。甚至可以說是,眾人心中所想。
    眾人聞言,精神大振。
    “然,此事需周密計劃,力求穩妥。”
    趙匡胤繼續道,手指蘸著茶水,在桌上劃拉著,“韓通性如烈火,忠於周室,手握部分侍衛親軍,乃我心腹之患,必須率先隔離控製,絕不能讓其接近皇宮或調動兵馬。”
    “李重進鎮守揚州,遠離中樞,但其身份特殊郭威外甥),可遣一心腹攜重禮與密信前往,許以高官厚祿,暫且穩住他,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張永德郭威女婿)被罷點檢之職,心中必有怨望,此人可嚐試拉攏,至少使其保持中立。”
    “至於範質、王溥、魏仁浦三相……”趙匡胤冷哼一聲,“書生耳,手無寸鐵,待大局已定,由不得他們不從。”
    一套分化、拉攏、打壓、隔離的組合拳,清晰展現出趙匡胤深諳權謀的政治手腕。
    眾人紛紛領命,細節被一一敲定。
    政變,在一個看似尋常的清晨驟然發動。
    事先精心炮製的“北方契丹與北漢聯兵入侵,邊鎮危急”的緊急軍情,於早朝時分被火速送入宮中。
    朝堂之上,幼主柴宗訓茫然無措,三相範質、王溥、魏仁浦聞訊大驚失色,倉促間未及細辨真偽,或者說,汴京的軍權早已被趙匡胤架空,他們即便有所懷疑,也已無力調查。
    “國難當頭,非趙將軍不能退敵!”
    朝堂上,早已安排好的官員立刻出聲。
    “請陛下下旨,授趙將軍全權,率軍北征!”
    在一種近乎被綁架的氛圍下,出兵的命令迅速下達。趙匡胤一副“臨危受命、勉為其難”的姿態,接過了出征的兵符。
    然而,大軍並未直撲北方,而是出汴京城僅四十裏,便屯駐於陳橋驛。
    此地乃是北上行軍的要地,曆史機緣之下,趙匡胤仍舊率兵至於此處。
    當晚,軍中便開始流傳各種“詭異”的天象傳聞和讖語,“點檢做天子”的說法再次甚囂塵上,甚至比柴榮時期傳得更加有鼻子有眼。
    趙匡胤則在自己的帥帳中“醉酒”酣睡,對帳外的一切“渾然不知”。
    次日黎明,天色未明,一場精心導演的大戲如期上演。
    以趙匡義、石守信為首的大批將領和軍士,突然湧入帥帳,將一件早已準備好的杏黃色龍袍,不由分說地披在了“剛剛酒醒”、一臉“驚愕”的趙匡胤身上!
    “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眾人齊刷刷跪倒在地,山呼萬歲,聲震營宇。
    趙匡胤一副被迫無奈的模樣,連連推拒:“爾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說成簡單的白話就是,你們自己貪圖富貴,擁立我當皇帝。如果能服從我的命令就可以,不然,我不能當你們的主上!
    這是他最關鍵的表態:既接受了擁立,又強調必須絕對服從他的命令,以防兵變演變成無法控製的劫掠。
    眾將自然轟然應諾:“惟命是從!”
    於是,趙匡胤立刻“約法三章”.
    不得驚犯太後、幼主;不得欺淩公卿大臣。
    不得劫掠府庫、百姓。違者族誅!
    政變軍隊迅速掉頭,回師汴京。
    城內早已有石守信等人作為內應,打開城門。
    大軍幾乎兵不血刃地進入京城。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選擇屈服。
    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聞聽劇變,又驚又怒,他試圖組織抵抗,趕往宮中護駕。
    但趙匡胤早已料到此著,趙匡義親自率領一隊精兵,在半路截住了韓通。
    韓通雖勇,但倉促間身邊親兵甚少,麵對有備而來的大軍,一番激烈卻短暫的搏殺後,韓通及其家人、親信盡數被殺害,為後周王朝流盡了最後一滴忠血。
    他的死,悲壯而慘烈,也徹底掃清了趙匡胤入主皇宮的最後一道障礙。
    趙匡胤聞聽韓通死訊,麵露“惋惜”,下令厚葬,但轉身便步入了皇宮大殿。
    範質、王溥等宰相麵對刀劍出鞘、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和如狼似虎的將士,麵色慘白,深知大勢已去。
    在得到趙匡胤“善待周室、優禮臣工”的承諾後,最終無奈地率百官跪拜稱臣。
    柴宗訓被迫禪位,後周滅亡。
    趙匡胤於汴京正式登基,改元建隆,定國號為宋。
    登基大典上,趙匡胤身著袞服,接受百官朝賀,氣象莊嚴。
    然而,在他目光掃過那些被迫跪拜的前朝舊臣時,或許有一瞬間,會想起柴榮病榻前那無助的幼童和自己那“盡心盡力輔佐”的承諾。
    但這一切,都已湮沒在權力頂峰的榮光與殘酷的現實政治之中。
    他最終背棄了承諾,以軍人政變的方式,完成了時代的更迭。
    一個嶄新的王朝。
    宋朝。
    在充滿算計與血色的晨曦中,登上了曆史舞台。
    消息很快通過各種渠道傳遍天下,自然也飛速送到了江南李從嘉的案頭。
    北方的巨變,徹底改變了天下的格局。
    這一刻終究是到來了,周家的天下最終歸於趙氏,在這個亂世之中不斷上演著一幕,天下間手握兵權的人,才獲得了最終的權力。
    趙匡胤,聲勢浩大的登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