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抉擇

字數:4108   加入書籤

A+A-


    範文程的祖輩曾曆任大明重要官職,其祖父時雖家道中落,但也擔任著沈陽衛指揮同知,受著大明的餘蔭,去給建虜當謀臣攻伐大明,說一句二五仔毫不為過。
    他的兒子基本都是在老範當了漢奸之後出生的,可以說是受著建虜的餘蔭,如今卻也要當二五仔。
    真不知道範仲淹知曉這些後世子孫後,該作何感想。
    張世康笑道:
    “既然消息渠道沒問題,那便好說了,不過剛才劉總兵說的有理,若想逼迫建虜決戰,估摸著還得分兵。”
    孫維藩一聽這話立馬焦急的道:
    “大帥若不撤回大後方,我等豈敢分兵?若有個閃失?我等有何顏麵麵見陛下?”
    “還麵見陛下,就是營裏那群小子都能要了咱們的命!”黃得功接過話茬。
    孫維藩不自覺的就想起自己的好大兒,倘若因為他的失誤導致張世康出了岔子,孫大勝那臭小子會不會抽刀子砍他?
    難說。
    然而張世康有張世康的理由,在戰略上,他可以藐視大清國,但在戰術上,他絲毫不敢輕視皇太極。
    皇太極的目標雖然是他,甚至會不惜代價的殺掉他,但這也不能全信。
    倘若因此,孫維藩等人將全部精銳都圍著張世康轉,皇太極絕不會一窩蜂的帶著全部精銳來參與決戰。
    畢竟大明與大清已經攻守易形了,大明可以再輸掉一次兩次,但大清國或許沒有機會了。
    兩三年前,張世康都敢率領當時的京營兵與數倍的韃子血戰,如今近衛軍加上援軍就有八九萬人,還是幾乎換成換裝的精銳之師。
    皇太極倘若不是腦子進水,絕不會輕易進攻。
    可若真是這樣,雙方就難免要陷入長時間的僵持,等待時機的出現。
    這不是張世康想要看到的,皇太極需要時機,張世康就得想辦法促成這個時機。
    老話說的好,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多爾袞退回義州城的第二天,張世康率領六萬近衛軍以及兩萬援軍出錦州城,一路向西,兵鋒直指歸化城。
    同時張世康將自己的謀劃告知盧象升,並命令其主力伺機解歸化之圍。
    義州城的多爾袞在得知近衛軍的動向後,竟也出義州城往西行軍,很明顯是接到了皇太極的軍令要趕往歸化城合兵。
    為了避開張世康的近衛軍,多爾袞甚至先往北行軍了八十裏,繞了一個大圈。
    可張世康對多爾袞部壓根就不理睬,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這主要是由於多爾袞戰馬良多,連步兵都有馬,想在野外搞殲滅戰,對於目前的大明來說還是不容易的。
    近衛軍走的並不急,沿途還展開了對當地的蒙古部族的清剿,一方麵是以戰養戰,削弱大清國,另一方麵也是想誘多爾袞來救,奈何多爾袞壓根不上當。
    五月二十九日,近衛軍抵達歸化城附近的官山,而後開始了一係列讓皇太極感到迷惑的操作。
    首先是黃得功率領三萬近衛軍向蒙古喀爾喀部的大本營進發,且沿途燒殺搶掠,唯恐天下不知。
    其次吳三桂率領兩萬怨軍劫掠喀喇沁蒙古和烏珠穆沁殘部。
    留在官山的總兵力隻剩下三萬人,皇太極原本以為這支部隊會直接向歸化城進軍,但足足兩天時間,這三萬人壓根沒動地方。
    不止如此,明軍大營內的炊煙接連兩天都不停,就跟在開party似的。
    除此之外,張世康身著黃金戰甲,沒事就在大營外溜達,有好幾次看到大清國的哨騎,甚至還揮手打招呼,順便問候了皇太極的十八輩祖宗。
    皇太極征戰三十年,還從未遇到像現在這樣的局勢,他看不懂張世康的操作。
    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賭徒,越是看不懂,就越是不敢輕舉妄動,以至於三四天的時間,都未下任何的命令。
    這讓底下的其他族人深感不滿,這其中尤其以武英郡王阿濟格和豫親王多鐸最甚。
    皇太極的大帳外頭,阿濟格、多鐸、濟爾哈朗等皇族相繼聚集,就連昨晚才抵達歸化城的多爾袞也來了。
    眾人互相拱了拱手,便在代善的帶領下請求見皇太極。
    皇太極無奈的長歎了一口氣,宣他們進了大帳。
    “陛下,我大清攻歸化城已多日,如今歸化城多處城牆坍塌,那李自成定然是士氣低落,隻消再有幾次衝鋒,定可拿下此城。
    請陛下下令!”阿濟格略顯焦躁的開口。
    “十二弟,你可知那盧象升為何一直按兵不動?”皇太極雖然有些不耐,但仍舊麵色溫和的反問道。
    他雖然才剛過五十歲,但看起來卻老態龍鍾活像六十多歲,即便身材肥胖也難掩臉部的皺紋,說完還捂著胸口輕咳了兩下。
    “回稟陛下,老十四也來了,我大清國的全部精銳皆在此,即使那盧象升阻撓我等圍城又如何?
    臣以為隻消分出一部來堤防那盧象升便可。”
    阿濟格說罷,多鐸也拱了拱手表示讚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多爾袞由於沒能打下錦州,又丟了大清國為數不多的紅衣大炮,麵上無光,也沒吭氣兒。
    皇太極沒有回答,而是將最新的情報告知了在場的人,代善看著阿濟格道:
    “如今那張世康分兵三路,即使你打下了歸化城,又有什麽意義呢?
    喀爾喀蒙古歸順我大清最早,與我大清綁定也是最深,那張世康派兵圍剿喀爾喀,若是大清國見死不救,阿濟格,若你是喀爾喀部的台吉,你當作何感想?
    喀喇沁和烏珠穆沁前不久才經曆過大明朝廷的劫掠,如今那吳三桂再度向他們揮砍屠刀,若我大清不管不顧,他們又會怎麽想,會不會與我大清離心離德?
    十二弟,陛下也有陛下的難處和顧慮呀!”
    代善的話無疑說到了皇太極的心坎裏,阿濟格也才終於熄了火。
    危機之下,大清國的君臣之間反而團結了不少,各自都以兄弟互稱。
    他們本來就是兄弟。
    可即便如此,今日總歸還是要有個決定——到底要不要分兵。
    阿濟格等人都建議分兵,一部去阻擊黃得功,一部去阻擊吳三桂,並且他們都信誓旦旦的保證必將其擊潰。
    可皇太極對此不置可否,這個問題皇太極已經思考了三天了。
    一直爭論了許久,皇太極終於才有了決斷。
    他環視了一圈自己的兄弟們,站起身來一字一頓的道:
    “你們還記得朕在出征前說過的話嗎?”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