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孩子上學了,新的階段
字數:3470 加入書籤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
在那些充滿了煙火氣和甜蜜點滴的平淡日常中,在蘇麥子和顧沉舟小心翼翼的嗬護與期盼下,他們那個皺巴巴的小肉團——顧沉年年),如同雨後春筍般,以一種令人驚歎的速度茁壯成長著。
他從一個隻會吃喝拉撒睡的小嬰兒,慢慢變成了一個會翻身、會爬、會咿咿呀呀叫“爸爸”“媽媽”的胖小子;再到後來,他蹣跚學步,踉踉蹌蹌地撲向父母張開的懷抱;然後,他學會了清晰地說話,像個小大人一樣,奶聲奶氣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再後來,他能跑能跳了,像個精力旺盛的小猴子,在家屬院裏瘋跑瘋玩,身後總是跟著蘇麥子擔憂的目光和顧沉舟嚴厲卻又帶著寵溺)的嗬斥……
轉眼間,幾年時間悄然而過。當年那個還需要父母手忙腳亂照顧的小不點兒,已經長成了一個虎頭虎腦、聰明伶俐、但也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了。
孩子上學,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階段的開始。對於蘇麥子和顧沉舟來說,更是如此。這不僅代表著他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也意味著他們這對在育兒觀念上本就存在“代溝”的父母,將麵臨新的挑戰和……碰撞。
按照部隊的規定,軍官子女可以就近入讀部隊子弟學校。學校的教學質量在這個年代算是相當不錯的,老師也大多是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的軍人家屬或者轉業幹部。顧沉舟對此自然是沒有任何異議,早早就給兒子報了名。
開學前的那段時間,家裏充滿了既興奮又緊張的氣氛。
蘇麥子忙著給兒子準備上學需要的東西。她拿出自己攢了好久的布票和棉花票,親手給兒子縫製了一個嶄新的、帶著卡通圖案她自己畫的)的小書包;又用顧沉舟“順手”拿回來的邊角料,給他做了一個小巧實用的鉛筆盒;還一遍遍地教他寫自己的名字“顧沉”雖然小家夥寫得歪歪扭扭,像畫符一樣);更是反複叮囑他上學後要聽老師的話,和小朋友們好好相處,不要調皮搗蛋……
她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麵,她為兒子即將邁入新的人生階段感到驕傲和期待,希望他能在學校裏學到知識,健康成長;另一方麵,她又充滿了擔憂和不舍,害怕兒子在學校裏受委屈,害怕他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更害怕……自己這個“現代靈魂”的母親,在教育方式上會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而顧沉舟,這位一向以嚴肅冷靜著稱的顧參謀長,在兒子即將上學這件事上,也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重視”和……緊張。
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交給蘇麥子,而是開始主動參與進來。他會抽出時間,親自檢查兒子的“學習用品”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標準”比如鉛筆必須削得尖銳整齊,橡皮必須是方方正正的);會一臉嚴肅地給兒子進行“入學前思想動員”,強調“遵守紀律、服從命令、努力學習、保家衛國”的重要性聽得小年年一頭霧水,哈欠連天);甚至還開始研究起了小學的課本雖然他可能更關注的是裏麵的“政治導向”是否正確)。
他還特意找到子弟學校的校長和班主任老師“談話”當然,是以了解情況和表達謝意的名義),不動聲色地暗示他們要“多加關照”自家那個有點調皮的兒子。那副小心翼翼、生怕兒子在學校受委屈的樣子,和他平時在部隊裏說一不二的形象,簡直判若兩人。
蘇麥子看著他這副“嚴父”與“慈父”無縫切換的別扭樣子,心裏又是好笑又是感動。看來,無論多麽強大的男人,在麵對自己孩子的人生大事時,都會流露出最柔軟、也最笨拙的一麵。
終於,到了開學那天。
蘇麥子和顧沉舟一起,鄭重其事地送兒子去學校。小年年背著媽媽做的新書包,穿著一身幹淨整潔的小衣服,小臉上充滿了對新環境的好奇和一點點膽怯。
到了學校門口,看著那些穿著同樣嶄新衣服、嘰嘰喳喳的孩子們和送行的家長們,小年年有些緊張地抓住了爸爸媽媽的手。
“爸爸,媽媽,我……我有點害怕。”他小聲說道。
蘇麥子蹲下身,溫柔地幫他整理了一下衣領,鼓勵道:“年年不怕,學校裏有很多小朋友,還有和藹可親的老師,大家會一起學習,一起玩,很有意思的。”
顧沉舟也難得地彎下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用他那慣常嚴肅的語氣說道:“顧沉!你是個男子漢!軍人的兒子,不能害怕!記住,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遵守紀律!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克服!像個戰士一樣去戰鬥!”
蘇麥子:“……”這家夥,又開始“軍事化管理”了。
小年年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但眼神裏的緊張並沒有完全消除。
看著兒子一步三回頭地走進校門,消失在人群中,蘇麥子心裏空落落的,眼圈也忍不住有些發紅。孩子長大了,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獨自麵對這個世界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顧沉舟站在她身邊,默默地看著兒子小小的背影,眼神裏也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有驕傲,有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失落和擔憂。
“走吧。”他輕輕握住蘇麥子的手,聲音低沉。
回家的路上,兩人都有些沉默。
孩子上學了,這意味著他們的生活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們不再僅僅是夫妻,更是學生的家長。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來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需要麵對更多因為教育理念不同而可能產生的碰撞和磨合。
比如,顧沉舟堅持要用“軍隊的紀律”來要求兒子,強調服從、刻苦、頑強;而蘇麥子則更傾向於用“現代的理念”來引導兒子,注重興趣培養、鼓勵獨立思考、尊重孩子的個性。
比如,在學習方麵,顧沉舟可能更看重成績和排名,認為必須名列前茅才是“好兵”;而蘇麥子則更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和身心健康,覺得快樂成長比分數更重要。
再比如,在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顧沉舟可能會教育兒子要“強硬”、“不能吃虧”;而蘇麥子則希望兒子能學會分享、合作和寬容。
可以預見,未來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他們之間少不了要進行一番“唇槍舌戰”和“鬥智鬥勇”。
但蘇麥子並不害怕這種碰撞。她相信,隻要他們夫妻同心,以愛為基礎,總能找到最適合兒子的教育方式。
孩子上學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充滿了未知,也充滿了希望。蘇麥子和顧沉舟,這對在風雨中攜手走來的夫妻,也將在這個新的階段裏,繼續他們的故事,繼續他們的成長,繼續他們那充滿了“硬核”與“甜蜜”的獨特生活。
喜歡穿回六零,閃婚軍嫂,硬核求生請大家收藏:()穿回六零,閃婚軍嫂,硬核求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