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無論誰想教訓倭寇,他都會盡力支持!

字數:6418   加入書籤

A+A-


    韓成立即提醒。
    朱元璋聽後說道:“或許正是因為這一刀,他沒了雜念,能一心做事,不胡思亂想,這才成就一番偉業。”
    這一刀若不割,他反倒無法做成此事。
    朱元璋又開始不守規矩了。
    瞧見韓成盯著自己,朱元璋擺出一副無奈的模樣,大笑說道:“開個玩笑罷了,我會讓人將此命令一同送達,希望還來得及。
    其實依你說的,再對這馬與那家夥下手,確實不太妥當。
    也盼著能找到他,日後還能照舊做與曆史相同之事。”
    韓成見朱元璋答應此事,心裏總算放鬆了些。
    自己該做的都做了,接下來隻能聽天由命。
    鄭和能否保住男兒身,已非他能幹涉。
    講完馬和的事後,旁邊的朱棣再次看向朱元璋說道:“父皇,我記得您當年一聲令下,龍江寶船廠立刻晝夜不停,足足建造了四年才停。
    這四年間,足以打造出許多大型海船!
    或許無需新造,僅憑龍江寶船廠的庫存,便足以遠征倭國,給倭國一個教訓!”
    在從韓成處得知種種情況後,朱棣一刻也不想多留,一心隻想盡快發兵倭國。
    “確有不少存貨。”朱標開口說道。
    “我曾查閱過龍江寶船廠的各類記錄,據記載,那裏備有兩千料海船二十艘,四千料海船兩艘。
    除已完工的船隻外,還有很多半成品以及當初剩下的造船木材。”
    熟悉政務的朱標對此了如指掌。
    聽完朱標的話,朱棣頓時激動起來。
    韓成卻滿是困惑。
    他插話道:“這事有些奇怪,照理說陛下剛下命令沒多久就被劉伯溫勸住了,前後沒花多少時間。
    為何龍江寶船廠卻要連造四年才停工?
    不僅造出了這麽多船,還囤積了這麽多材料?”
    聽到韓成這麽問,朱元璋臉色稍顯不自在。
    對他有些不滿。
    這家夥故意找茬吧?
    專挑不痛快的地方戳!
    朱標輕咳一聲,看向韓成說道:“韓成你應該清楚,一個決定從製定到執行,中間要經過不少環節,出現些許延遲很正常。”
    韓成點頭認同。朱元璋父子鬆了一口氣,他們擔心韓成會追問不休。
    然而韓成又開口了:“這還是有問題啊。通常延誤幾個月不算奇怪,可四年之久實在難以理解。龍江寶船廠離南京城不遠,快馬傳信不過一頓飯工夫,為何拖延這麽久?”
    朱元璋聽後臉色微變,有點想揍人的衝動。朱標見狀,不知如何作答。
    他總不能說父皇礙於麵子,雖采納劉伯溫建議卻不明言停止攻倭,直到幾年後才叫停造船。
    這樣的事顯然不能說出口,尤其不能當著父皇的麵講。
    “韓成,此事無需多問。事情既然發生,必有緣由。就像寫話本一樣,需前後連貫、合乎常理,但現實中哪有那麽多道理可講?話本尚需邏輯,而世事未必如此。”
    說完,朱標看著韓成問:“明白了嗎?”
    “哦~明白了,我懂了!”韓成拖長語調,眼神意味深長,讓朱元璋又有了動手的衝動。
    這小子怎麽不懂得裝糊塗、替長輩掩飾呢?
    “父皇!有了二十艘兩千料船和兩艘四千料船,再加上一些普通海船,攻打倭國綽綽有餘。孩兒請命,願率軍出征,揚我國威,讓那些番邦知道天威不可冒犯!”
    朱棣再次高聲請戰。
    韓成聽到後精神振奮,但又忍不住開口道:“稍等,從你這話裏聽出來,這些船已經造好很久了吧?這麽多年過去,這些船還能不能用?這事兒可不能大意,必須穩妥行事。”
    雖然韓成也很期待朱棣馬上帶人前往倭國,但他覺得該考慮的問題還是要考慮清楚,否則要是朱棣因此出了意外,那後果不堪設想。
    朱棣搖了搖頭說:“這一點你不必擔心,隻要稍微修整一下,這些船完全可以正常使用,不會有安全隱患。”
    韓成有些驚訝,朱棣怎麽會這麽有信心呢?
    朱棣指著龍江寶船廠的方向說道:“你也知道,這龍江寶船廠就在京城附近,緊挨著京師。光這一點,你就應該完全不用擔心船的質量問題。”
    韓成聽了更是一頭霧水,這是什麽特別的質量保障方式?
    朱棣笑著解釋道:“在這麽近的距離下,如果海船質量不過關,一旦出了事,父皇真的會讓他們的人頭落地。”
    韓成聽完朱棣這句合理又直白的話,頓時釋然了。
    同時,他對那些船是否能用的顧慮也完全打消了。在朱元璋這位強硬人物的監督下,這些船的質量確實無需過多擔心。剛才自己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
    朱元璋等韓成和朱棣都沉默了,才沉思片刻開口道:“老四,再等等吧,再多造一些船比較好。這是要跨越大海去打仗,必須謹慎對待。絕不能學元朝的樣子,否則不僅損失慘重,還會讓倭寇更加囂張,嘲笑我們。這種事絕對不能發生!而且,雖然我大明有水師,但一向很少出海作戰。就算是加上江陰侯、靖海侯等人統領的水師也不夠。這件事需要好好謀劃,不能著急,越急越容易出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元璋語重心長地對朱棣說道。
    朱棣也知道父親說得對,但他夫人病重的情況像是一把懸在頭頂的劍,讓他絲毫不敢放鬆警惕。
    他生怕因此耽誤了大事。
    “父皇,沒關係的,多練習幾次就行。這些大船,再加上崇明那邊靖海侯統領的備倭水師,攻打倭國其實沒什麽大問題!”
    朱標將手搭在朱棣肩上說道:“四弟,我知道你心急,但先莫急。
    此事並非一蹴而就。
    西南戰事尚未落幕,北境又有大軍出征以滅女真三部。
    朝廷已是在節衣縮食。
    如今實難再啟大規模海戰。
    再者,防倭水師亦不可輕舉妄動。
    方國珍、陳友定餘部依舊盤踞海上為禍,雖有防倭水師鎮守,尚能有所忌憚,一旦防倭水師撤退,這些賊寇便會肆無忌憚。
    他們行蹤飄忽,沿海各地均在其威脅之下。
    打完便逃入茫茫大海,若無防倭水師,我們隻能徒呼奈何!”
    朱標點明了兩個必須考量的現實問題。
    “那就把這些海寇全數剿滅!”
    朱棣握拳而起。
    朱標搖頭歎息:“哪有那麽容易?
    若真這麽簡單,這些海寇早該覆滅,不至於拖到今日。
    海洋與陸地不同,複雜得多。
    況且,靖海侯麾下的防倭水師中,有不少人原是收編的方國珍、陳友定舊部。
    許多人與海寇間有舊誼。
    在此情形下,短時間內要將這兩支海寇一舉殲滅,談何容易?
    即使能夠成功,如今的財力也難以支撐一場規模宏大的跨海大戰……”
    朱標的話語讓朱棣倍感沮喪。
    原來兜了一圈,最終還是回到錢的問題上!
    大明缺錢才想到攻打倭國,可攻打倭國同樣需要錢。
    因為囊中羞澀,明知倭國遍地寶藏,也隻能望洋興歎。
    這種處境實在令人扼腕!
    這件事陷入了僵局。
    見朱棣如此焦急,朱標勸道:“再忍耐些時日,待西南戰事結束,北方局勢安定,那時便有足夠的力量和資源可以投入到這件事上了……”
    想到夫人的身體以及嶽父的病情,朱棣依然焦慮不已。
    他願意等待,但疾病不會。據韓成所言,他的嶽父恐怕撐不過兩年。
    在這種情形下,根本容不得半點遲疑。
    “大哥,父皇,難道就不能多印刷些寶鈔應急嗎?”
    “今年已印了許多寶鈔,為了對抗女真三部,父皇又下令寶鈔提舉司增印。如此一來,數目已經超過了韓成提到的上一年總量的十分之一。若是為了跨海攻打倭國再次增印,那寶鈔數量將會過多。”
    若非韓成提及了這個十分之一的限製,朱標很可能會答應朱棣的要求。
    但現在,他卻不願破例。
    剛從韓成處得知底線,便要破例,他覺得這對自己的原則有所損害。
    “那麽,待我們在倭國找到金銀後,再填補缺口,這樣如何?”
    朱棣依舊不死心,提出了他的設想。
    聽到這話,朱標與朱元璋的目光都投向了韓成。
    可以看出,他們有些動搖。
    韓成搖了搖頭:“不行。
    大明疆域遼闊,未來必定會有各種需要用錢的地方。
    每次遇到問題就提前預支,不斷增印,這樣的規矩豈不是成了擺設?
    必然會被濫用!
    陛下和太子皆英明睿智,自律能力極強。
    即便如此,在這件事上都無法完全避免逾矩,更何況後世那些不明事理之人。
    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到時候這條規定就會名存實亡,大明寶鈔同樣會大幅貶值,淪為廢紙!”
    原本因朱棣提議而有所心動的朱元璋與朱標,在聽完韓成的話後,那點心思立刻煙消雲散。
    “老四,你也聽見了,事情就是這樣,絕對不可以這麽做……”
    “嗯,我知道了大哥。”
    朱棣的聲音低沉,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
    朱標見狀,心中也頗為難過。
    然而,他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如果缺錢的話,我倒有一個辦法,能在短時間內籌措到足夠的資金攻打倭國……”
    站在一旁的韓成思索片刻後,開口說道。
    無論誰想教訓倭寇,他都會盡力支持!
    喜歡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請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