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不可能啊!
字數:6651 加入書籤
“你若告知我們在何處,無論多遠,我們都必須將其取回!
帶回後若證實如你所說,我們定會好好獎賞於你!
你必居首功!”
朱元璋徹底激動起來。
由於過往的經曆,朱元璋登基後,除了處理元朝遺留的問題,希望朱家皇位得以長久傳承外,還努力讓百姓不再挨餓。
並非要求吃飽,至少要盡量避免有人餓死!
但這件事極其艱難!
每想起此,朱元璋便感到沉重,仿佛無力回天。
避免有人餓死聽上去容易,但在如此龐大的大明國土上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
牽涉到方方麵麵。
盡管朱元璋已盡力許多,但仍覺得實現願望毫無希望!
可如今,從韓成那裏得知這些新作物驚人的產量後,朱元璋真正看到了新的曙光!
如果能讓百姓不挨餓,這不僅滿足了他的心願,還能帶來更大的益處。
這個益處就是,他的大明或許能盡可能地延續國運!
畢竟他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深知底層百姓的心思。
隻要有口飯吃,隻要能活下去,就不會輕易鋌而走險!
隻要底層百姓不生事,不鬧亂子,其他人即便作亂,規模也有限,易於平息……
“怎麽說呢,美洲可以說是位於我們的背麵……”
韓成思考片刻,組織話語向朱元璋等人講解他所了解的美洲地理位置。
這一句話出口,立刻讓朱元璋、朱標、朱棣父子三人愣住了。
父子三人不約而同低下頭看著腳下的土地。
在自己的下方?
難道是在地下?
美洲是……地獄?
父子三人快要被繞糊塗了。
朱棣看著韓成有些磕巴的話語,說道:“韓成,你可別蒙我,雖然我識字不多,但也曉得底下這地方不是活人該待的。”
韓成聞言哭笑不得,“你們想岔了,我說的‘下麵’並非是指泥土之下,而是穿過厚實的土地,便能抵達美洲……嗯,不是這樣的,去美洲不用挖穿腳下的土,那是辦不到的,最下麵是岩漿,挖穿人就會被燒死。
我的意思是,我們所居住的大地,其實是個球體。
我們站在這邊,那邊的美洲也在同一顆球上。
他們也是在地上過日子,並非住在地下……”
韓成覺得自己越說越亂。
在後世不過是常識的道理,在朱元璋等人聽來卻如此匪夷所思,難以接受。
即便是朱元璋之前聽說過韓成提及類似的事情,再次聽見時依舊覺得太過顛覆。
“那要是球的話,人在上麵肯定站不住,可我們的地麵分明是平的。
還有,我們頭頂行走,按你說的,那美洲那邊的人豈不是要天天倒立著走?
這也太奇怪了!
再說,他們為什麽不掉下來?
一直頭朝下,腳朝上,難道不會暈嗎?”
朱棣的大腦此刻滿是疑問。
完全無法理解!
真的無法理解!
“不會掉下去,因為有萬有引力……嗯……罷了,今日不談這個,這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的。
等以後我有空了,會專門給你們講講這些事。
現在咱們還是繼續說土豆和紅薯的事吧。”
韓成解釋了幾句,見朱棣、朱元璋、朱標等人愈發迷惑,最終明智地選擇了沉默。
否則的話,他覺得就算說上一天也不一定能解開他們的疑惑。
對於韓成的建議,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盡管朱標和朱棣對韓成的新奇說法頗感興趣,但他們更期待盡快得知如何得到土豆、紅薯這些糧食。
“要想抵達那裏,必須乘船,一路遠行才能到達。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途中充滿未知與危險,必定會有許多人因此喪生……”
“這算什麽!即便有再多犧牲,隻要能把糧食帶回,一切都值得!”
朱元璋挺直身軀,語氣堅定有力。
在他眼中,韓成提到的這點困難根本不值一提。
“你隻需告訴我們怎麽去美洲就行!”
韓成點頭道:“從大明起航,穿過瓊州海峽,再經馬六甲海峽……”
韓成話音剛落,又讓朱元璋等人一頭霧水。
那些地名除卻大明境內少數熟悉之處外,其餘陌生至極,簡直如同聽天書一般,讓人滿心迷茫。
他們從未聽說過這些地方,更不知其所在。
這也合情合理,畢竟他們對海外事務本就一無所知,而韓成提及的地名,大多與這個時代的名字截然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父子若能聽懂才真是怪事。
看著他們困惑的眼神,韓成也頗為無奈。
這種難以溝通的尷尬實在令人頭疼。
在這個時代,要解釋清楚某些事情確實不易。
“那個……路線的事先別急,這樣講根本沒法理解。
近來我會盡量製作一個精確的地球儀,在上麵標明前往的路徑和美洲的具體位置,如此便清晰多了。
總之陛下您們隻需明白,那美洲極其遙遠,是我們從未涉足之地,前往需出海冒險即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他細節早知道兩天晚知道兩天差別不大。”
朱元璋正聽得入神,一心想著盡快得到土豆、紅薯,一聽這話頓時不滿。
“韓成,你能不能現在就把那東西弄出來?
這樣懸而不決,真的會出人命啊。”
聽完朱元璋的話,韓成指著自己烏青的眼圈和迷離的雙眼:“那東西對記憶力要求極高,清醒程度影響很大。你覺得我目前的狀態合適做這事嗎?”
朱元璋瞧見韓成的倦容,又掃了一眼他萎靡的狀態,重重點頭:“合適,的確很合適。”
韓成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皇上,您剛還說不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呢,轉頭就忘啦?”
“爹,韓成說得對,等他精神好些再做這事吧。我們多等幾天也沒關係。不然就算知道路,沒船也是幹著急。”
朱標出言規勸。
朱元璋聽罷兒子的話,雖有些不甘,卻也隻好暫且擱置此事,還不忘反複叮囑韓成:“這事你得記心裏,千萬莫懈怠。這幾日就要著手去做。”
此刻的朱元璋活脫脫像位操心的老母親,哪裏還有昔日果斷狠辣、惜字如金的洪武帝影子?
……
“海外不僅有優良作物,還有無數財寶,對外貿易利潤豐厚。許多大明產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在海外廣受歡迎。而一些在大明稀缺的物品,比如香料、寶石、珊瑚、樟腦之類,在海外幾乎唾手可得。一趟往返便能賺取十倍收益。到時候,皇上的年關稅收入達百萬貫甚至更多,都不算難事。”
談完美洲的話題,韓成又提到海外貿易。
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讓朱元璋對下海充滿熱情。然而韓成依舊憂慮,擔心大明日後可能不再重視海洋。
因為朱元璋當下全力尋找這些重要作物的動力來自解決糧食問題。一旦將來作物推廣,國內糧食豐產,這種動力便會消失,很可能再次將注意力集中於本土。
所以韓成認為,最好說服朱元璋恢複市舶司,大力發展海洋貿易,以此獲得巨額財富更靠譜。畢竟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永無止境,總有人渴望通過海外貿易獲利,從而不斷湧入這一領域。
隻要這個門路開啟,海洋貿易持續下去,大明對海外的影響力就不會消退!
相比起朱元璋當年找紅薯、土豆的事,這顯然更加長遠、穩固,涉及的人也更多。
“真的能賺這麽多錢?真的能收到這麽多稅?你可別騙我!
要是這麽賺錢,為何我大明的市舶司卻收不到錢?一年才收一萬貫稅?”
朱元璋依舊滿心疑惑。
韓成說道:“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我說的可都是實話。
宋朝的時候,特別是南宋時期,市舶司每年的收入大概在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貫之間,差不多占南宋總收入的兩成!
元朝的時候,我若沒記錯的話,市舶司的收入比南宋還高!”
“竟有這麽多?!”
朱元璋聽後被震撼到了。
一年兩百萬貫啊!
這是什麽概念!
占全國歲入兩成?
想想都覺得興奮!
然而興奮過後,朱元璋很快又恢複了冷靜。
他看著韓成說:“你肯定記錯了,我之前看過元朝市舶司的記錄。
市舶司最好的時候一年能掙七八萬貫,差的時候甚至比咱們大明賺得還少,隻有幾千貫,甚至根本不掙錢!”
元朝的市舶司不賺錢?
這不合常理啊!
怎麽會和自己的記憶相差這麽大?
不過看老朱的態度,倒不像是在撒謊。
這讓韓成一時陷入困惑,難道真的是自己記錯了?
不可能啊!
自己分明記得元朝市舶司的收入比南宋還要多。
“這事不用再爭論了,叫人把元朝市舶司的記錄拿來,好好看看,不就知道真相了嗎?”
朱標開口給出了解決辦法。
說做就做,朱元璋立刻下令,沒多久便有人送來了元朝市舶司的資料。
幾人一看,頓時傻眼了。
因為無論是韓成還是朱元璋都沒錯!
送到的元朝市舶司資料在韓成所在的偏殿裏堆得很高。
非常全麵,毫無遺漏。
自古以來,每當王朝更迭,新政權取代舊政權,除了國家金庫等重要資產外,還有一樣東西格外關鍵。
喜歡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請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