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此人之策,看似可行實則虛無

字數:5744   加入書籤

A+A-


    肯定會在合適的時候告訴她實情!
    畢竟他在香皂一事上已經拒絕過一次了,總不能一直拒絕吧!
    壽寧宮內,馬皇後瞪了朱元璋一眼。
    嘴上雖埋怨,卻已伸出手輕柔地按摩著他的腰部。
    並讓下人準備些驢寶給朱元璋當夜宵。
    朱元璋聽得心頭一暖。
    馬皇後聽他說起韓成的講述,也被倭國豐富的礦藏震驚。
    聽到市舶司在元朝時的盈利,也是一驚。
    得知徐達夫婦早逝的消息,心中甚是哀痛。
    聽到自己在後世的名聲被敗壞,更是憤懣不已。
    但聽說朱元璋也因此頒布了禁止女子纏足的命令,既感動又覺得好笑。
    朱元璋強硬表示此事不容幹涉。
    馬皇後便不再多言。
    接著朱元璋提到永樂帝派鄭和下西洋之事,馬皇後雖佩服永樂帝的膽識,卻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重八,你去問問韓成,這永樂帝究竟是誰?感覺不像允炆。”
    (本章完)
    坤寧宮裏,馬皇後凝視著朱元璋,輕聲開口道:“重八,明日你去見韓成時,不妨問問韓成,這永樂大帝究竟是誰。”
    朱元璋微微一怔,隨即笑道:“妹子,你這是多慮了。永樂大帝必定是允炆無疑。那孩子你見過,確實乖巧懂事。而且,繼承皇位本就講究長幼有序。自從他母親成為太子妃後,允炆便已不再是庶子,而是嫡長孫。如今標兒的子孫中,允炆年紀最長,這皇位傳給他,再正常不過。我們為允炆鋪好了道路,留下了豐厚的基業,隻要不是太過愚鈍,守住江山並不難。再說,允炆年紀尚小,即便登基時二十多歲,活到六十歲,也能做幾十年的皇帝。我聽史書中說過,越早登基的皇帝,權力越大,行事越自如。而後來者往往受製於各種規矩與勢力。咱們的大明傳承六十餘年,已漸漸步入此境。又有海禁在身,後麵的皇帝若想有所作為,確實不易。所以,這永樂大帝,十有應該就是允炆無疑了。”
    朱元璋說完,臉上露出幾分自得之色,自覺言之有理。馬皇後聞言沉思片刻,點頭道:“重八,你說得很有道理。”
    我也盼著允炆這孩子,也就是永樂大帝,能有這般作為。
    然而,自從從韓成那邊得到了更多消息,知曉未來種種,我心裏便忐忑不安。
    從韓成提及的未來裏,我發現了一個詞,這個詞叫作世事難料。
    許多未來的走向,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如果一切如我們所願,標兒不會英年早逝,大明在他手上會更加繁榮昌盛。
    你製定的那些條規,也會持續平穩施行,我們大明豈止是萬年。
    可結果,大明僅僅兩百年便覆滅了。
    你精心策劃的各項政策,後來大多變了質……”
    馬皇後的話讓朱元璋剛有的幾分自信瞬間崩塌。
    想想最近從韓成處得來的那些煩心事,朱元璋的心情跌入穀底。
    “妹子說得對,是我們疏忽了,之前沒考慮這麽多。
    現在聽你這麽一說,我覺得還是去找韓成問清楚些好。
    這樣心裏也踏實。”
    “走,我們現在就去找他!”
    朱元璋執行力極強,或者說衝動易行。
    馬皇後未開口前,他並沒覺得什麽。
    此刻聽了她的話,他頓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立刻得到答案。
    馬皇後伸手拉住朱元璋:“都這麽晚了,你還去?能不能讓那孩子好好休息?
    你也累成這樣了,還不多歇歇?
    你不是當年的朱重八了!
    人總要服老!
    明天再去吧!”
    朱元璋聽馬皇後又提到自己勞累之事,自覺理虧,當下憨笑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他真想問問韓成,永樂大帝究竟是誰,是否是他以為的允炆那孫子,也實在難以啟齒了。
    他坐在馬皇後床邊,握住她的手說道:“妹子說得對,我們聽妹子的。”
    話音剛落,朱元璋忽然意識到不對勁——怎麽從自己的兒子,到女兒,再到妹子,一個個都不準他去打擾韓成那小子休息呢?
    這年輕人剛來沒多久,竟已在幾個女子心中占據極高的位置,令朱元璋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妹妹,你說,倘若永樂大帝不是允炆,那他究竟是誰?是允炆之子,還是允熥?總不至於是標兒還未出世的孩子吧?”朱元璋強忍內心的失落,向馬皇後提起永樂大帝身份的種種猜想。
    此刻,他的心境頗為沉重。
    “但願如你所想,永樂大帝就是允炆。”馬皇後歎息著回答,語氣也帶著幾分壓抑。
    因為,若永樂並非朱允炆,這其中必定隱藏了許多難以言說的變故。
    若永樂是允炆之子,便意味著允炆在位期間並無太大作為,甚至可能早逝。否則,按朱元璋先前的說法,允炆若長壽,允炆的兒子便不可能擁有這般權勢。
    若永樂是允熥,則問題更為嚴重。這表明允炆死得更早,或許像雄英一般英年早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有極小的可能性是後來某些事件導致重八改變主意,將皇位傳給了允熥而非允炆。
    若允炆本應登基卻由允熥繼位,其中問題更多,令人愈發沉重。
    也許允炆未曾留下子嗣便亡故,於是允熥繼位;更大的可能是允熥與允炆之間爆發爭鬥,骨肉相殘。
    這是馬皇後最不願見到的情景,也是朱元璋深感憂慮之事。
    無論如何,隻要永樂非允炆,便絕非好事。
    “妹妹說得對,但願永樂就是允炆。”朱元璋握住馬皇後的手,神情凝重。
    二人交談一陣後,用驢寶製成的夜宵也被端上桌來。
    驢寶烹飪起來非常講究技巧,稍有不慎便會散發難聞氣味。
    眼前這盤驢寶出自徐興祖徐禦廚之手,做得不好才奇怪呢!
    朱元璋對眼前的食物毫無挑剔之意,很快便吃得幹幹淨淨,連一滴湯都沒剩下。這不僅因為朱元璋深知此物珍貴,不願浪費,更因為他嚐遍苦難、曆經饑餓,早已習慣接受任何食物帶來的滿足感。
    吃飽後,朱元璋決定不再離開坤寧宮。即便馬皇後勸阻,他也執意留宿。最終,馬皇後無奈地同意了他的請求。這一結果也與她的病情日漸好轉有關。自她患病以來,朱元璋每日前來探望,從未出過差錯,所以這次自然也未加阻止。
    另一邊,壽寧宮裏的韓成同樣未曾入眠。他正忙著用各種材料製作地球儀。這項任務意義重大,若不成功,無論他說什麽,朱元璋、朱標等人可能都無法理解其深意。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地球儀,可以直觀展示大明與全球陸地麵積的巨大差異,顛覆他們的傳統認知,激發對外擴張的渴望。
    韓成堅信,當朱元璋、朱標等人意識到世界之廣闊,大明僅是滄海一粟時,他們的視野必將開闊,思考方式也會隨之改變。因此,地球儀的製作不僅是未來航海事業的基礎,更是改變他們思想的關鍵一步。韓成已立誓,今晚無論如何都要完成這件大事。
    然而,當他看著尚未完工的地球儀時,蠟燭微弱的光芒使他感到頭暈目眩。經過短暫思索,他果斷放下手中的活計,選擇休息。難道他曾有過不完成工作就不睡覺的想法?那絕不可能!這種違背自身風格的決定怎麽會出自他手呢?
    與此同時,寧國公主朱有容也未能安睡,內心充滿愧疚。
    寧國公主一直拖到快睡著時,才突然記起挨父親責打的二哥。昨日得知二哥剛回宮就遭嚴懲,她本打算今日去探望,可今日與韓公子相處,聽他描繪後世生活,深受觸動,竟把此事忘得一幹二淨。直到此刻才猛然想起,內心湧起愧疚,決心明日定要去看望二哥。這個念頭讓她心中的不安減輕不少,很快便沉入夢鄉。夢中她的嘴角常掛笑意,有時還會麵露嬌羞。
    燕王府樓頂,朱棣聽到道衍的話後驚疑地抬頭。道衍推測,能治好皇後重疾的人必定醫術超凡。徐大將軍雖患背癰,但病情並不危急,而朱棣卻深信他時日無多,這除了那位奇人,還能有誰?朱棣認可了道衍的分析,卻又陷入沉思。他疑惑為何那位奇人能治愈皇後,卻無法救治徐大將軍。道衍解釋說,病有輕重,各不相同,技藝再高也無法包治百病。
    道衍聽後,輕輕點頭,默默地把剩餘的零散豬雜盡數夾起吃完,踐行了真正的“光盤行動”。
    片刻過後,朱棣繼續說道:“並非全然沒有法子。那位奇人提到,可在大明大力興辦醫學,多培育醫者。
    若醫學得以迅猛發展,將來或許能夠救活我的嶽父。”
    待最後一點豬雜也被吃得幹幹淨淨,道衍放下筷子,用手隨意擦了擦嘴道:
    “此人之策,看似可行實則虛無。
    單是大力興醫所需資財便難以估量。
    即便拋開經費不論,單單所需時日,已非徐大將軍所能等待。
    醫學發展並非一蹴而就之事,它如慢工細磨,耗時無窮。
    且風險極高,即便投入大量資源與時間,也可能收效甚微。”
    “我明白。”朱棣頷首,“但無論如何仍需嚐試。
    總不能因耗時長久或成效渺茫便放棄。
    否則日後他人遇此病症,豈非隻能坐以待斃?
    哪怕隻有一點點幫助,也是好的。”
    朱棣的話讓道衍正襟危坐,原本圓潤的臉龐顯現出幾分敬意。
    喜歡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請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