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一甲及第

字數:3092   加入書籤

A+A-


    官員們把考卷都批改完畢,最後把最考卷都放在了龍案上,等待皇帝選出名次。
    月啟看著放在龍案上的考卷,拿起放在考卷上最上麵的那一卷看起來。
    月啟剛看了幾行,便微微點頭,此考生見解獨到,文采斐然,言之有物,實乃可造之材。他繼續往下看,愈看愈發覺得驚喜,不僅對這次的考題直切中心,代入其中的治國之策也有深刻的見解,且文筆流暢,邏輯清晰,屬實才華過人。
    正當他準備將此卷列為頭名時,眼角的餘光瞥見了考卷上的名字,果然,能有如此才華和為國之心的人才,不愧是前帝師的後人。
    他心裏不住讚歎,放下手中的卷子,又拿起其他放在上麵的幾卷仔細閱讀,這次的學子確實才華橫溢,卷子也不乏諸多優秀之作。
    然後又從下麵拿出來幾卷查看,放在下麵的卷子,就有些不盡如人意了。他搖搖頭,有些歎息,要是都是一樣水平的人才,曦國何愁不能更上一層樓?!
    不過也不錯了,今年的春闈還是選拔出一批很優秀的人才,現在重要的,是要把一甲前三選出來,再把其他人的名次也定下來。
    因為這個原因,月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次科舉若有失公允,不僅會寒了天下學子的心,更會讓朝堂勢力失衡。可他掌權才多久?哪怕了解朝堂形勢,也很難做出最好、對曦國發展最優的抉擇。思索片刻後,他決定重新審視所有考卷,拋開籍貫、背景等因素,隻以文章的優劣來評定名次,再和靳文淵等大臣一起討論一遍,聽聽他們的意見。
    於是,他再次拿起那些考卷,開始了新一輪的批閱,把那些沒看過的,也看一遍,反正他時間多的是,朝政也不用他多處理,他不如用點心在閱卷上,為曦國選出真正有才華的人,為朝廷注入新的血液,也要讓這些考生,在授予官職後能被物盡其用,到適合他們的位置,為曦國發光發熱。
    定名次的時候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因為之前的傳言,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以權謀私,也為了小兒子能有個屬於他自己實至名歸的名次,靳文淵主動提出退出參與給考生定名次的事。
    月啟聽聞靳文淵的請求,微微一怔,隨即點頭應允。靳文淵此舉倒是讓他對其又多了幾分敬佩。
    接下來,月啟繼續專注於閱卷,將每一份考卷都反複斟酌。他時而皺眉思索,時而展顏微笑,完全沉浸在這為國選拔人才的事務中。待他心裏有了成算,在心裏初步確定了他心目中的一甲前三以及其他名次後,立刻便召集了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一同商議。
    大臣們站在下首,對這些考卷都各自看過,現在見小皇帝真心相問,紛紛各自發表著自己的見解,而月啟則是認真傾聽,聽他們的分析和建議,不時也與他們交流探討一二,發表自己的看法。
    就在眾人討論正熱烈之時,一位大臣突然提出了一個頗為新穎的觀點,認為可以根據考生們不同的專長,將他們安排到不同的衙門進行實習鍛煉,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才能。
    月啟聽後,眼睛一亮,覺得此計甚妙,當即決定采納,其他人也沒有異議,都是為了曦國,當然怎麽好怎麽來。
    最終,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屆春闈的名次終於塵埃落定。
    幾日後,考生們再次走入皇宮,這次他們將迎來人生的轉折點,或者也可以說是起點,因為這次進宮,將決定他們的命運,和未知的未來。
    莊嚴肅穆的金鑾殿上,一甲進士及第的三人,由皇帝欽點,這是帝王給他們的榮耀。
    風知然奪得魁首,居狀元位,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康折桂屈居第二,獲得榜眼之位,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之職;靳承安在眾多大臣的一致同意下,憑實力獲得探花之位,同樣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之位。
    而這之後的,就是二甲第一名的傳臚——田知文,再然後的第二名傳臚開始,便由太監念榜單,而不巧,雲淩奕就是傳臚第二名。
    等到二甲、三甲的榜單都念完,二甲的賜予進士出身,三甲就是同進士,別看兩者隻是相差一個字,那官職待遇都是相當大的不同。
    先說等級劃分?,進士及第?的一甲,也就是殿試的頭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由皇帝親自點名,授予翰林院修撰或編修職位,屬於天下莘莘學子都渴望的科舉金字塔頂端位置。
    二甲的都能獲得進士的稱號,但是卻還需通過朝考成績才能決定是否進入翰林院,未通過朝考的則外放地方任職。
    而?同進士出身?的三甲進士,多數直接外放做知縣或六部主事,仕途起點比別人算是最低的。 ?
    再說仕途差異?,一甲進士及第?可直接進入翰林院,成為內閣大學士或各部尚書的人才儲備;
    二?甲進士出身?需通過朝考選拔進入翰林院當個庶吉士,未入選者則也是外放地方任職。 ?
    三?甲同進士出身?就多數直接分配至地方擔任知縣,官職上晉升空間有限,官途上則需通過政績爭取升遷機會。 ?
    所以殿試之後也是一個分水嶺,能取得什麽樣的起點,直接跟你的學識、才華、見識掛鉤,未來如何,也同樣如此。
    宣布完名次後,月啟看著這些新科進士,語重心長道:“爾等今日得中功名,乃國家之幸,亦是爾等之幸。望爾等日後恪盡職守,懂為民請命、為曦國百姓謀福祉。”
    新進的新科進士們紛紛跪地叩首,高呼萬歲。
    此時,殿內的月誠裕出列,向月啟奏道:“陛下,此次春闈選出眾多才俊,實乃我曦國之幸。然翰林院人才濟濟,一甲三人初入其中恐難有施展之機,不如讓他們先去地方曆練一番,日後必能為朝廷貢獻更大力量。”
    月啟聽後,看看月誠裕,又看看下麵的一甲三人,陷入了沉思。
    這時,又有一位吏部的大臣反駁道:“翰林院乃儲才之地,一甲三人應留於其中學習,待學識涵養更上一層樓,再派往地方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