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議事廳裏露崢嶸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A+A-


    楊謙在外麵經曆一番波折後,對這個太師老爹越發欽佩愛戴,緩步走到大殿之中,朝著居中而坐的太師跪了下去,深深三叩首:“孩兒見過父親。”
    太師見他進殿之後舉止得體、禮數周到,心情大悅,笑容可掬地朝他招手:“過來,走近一點,讓父親看看你,這一去就是大半個月,累不累?”
    楊謙站起身,慢慢走到堂上,效仿古人禮數,屈膝跪在太師榻前。
    太師上上下下打量一遍,見他皮膚比半個多月前黑了許多,眸子裏添了一些風霜,也多了一些堅韌剛毅,大為欣慰,摸著他的腦袋道:“老夫叫你去關內道追捕董樾,你怎麽沒去關內道,而是去了河南道呢?”
    楊謙毫不隱瞞,將改道河南道的緣由以及無憂嶺的遭遇原原本本講了一遍,既是向太師匯報工作,也是向滿朝文武證明他不再是那個荒唐公子。
    太師和滿殿文臣武將聽得連連點頭,對這個醜聞滿天下的浪蕩公子不由刮目相看。
    滿殿大臣不敢置信,眼前這個人當真是一個多月前進宮強搶公主、奸汙公主的楊家三公子嗎?
    誰都知道那個公子懶惰到在他後腦勺掛塊肥肉都不肯轉頭去吃,殘暴到一夜間在妓院折騰死三個名妓,走出京城代皇帝去郊外祭個祀都嫌辛苦。
    這樣的公子哥怎可能帶著二十多名蜂勇衛高手千裏追捕敵國細作?聽著怎麽像天方夜譚?
    太師沒有過多糾結以前的事情,而是含笑相問:“估計你應該聽到南楚西秦聯手攻我大魏的消息。
    如今兩國二十多萬大軍兵臨城下,南楚圍住了柴城,鎮南關防線全線崩潰。
    西秦打的蕭關防線搖搖欲墜,更有一部精兵繞過蕭關,順著渭河攻城拔寨,很快就會打到西京城下。軍情緊急,你可有退敵之法?”
    楊謙微微怔愣,抬頭直視著太師似笑非笑的眼眸,發現他的臉色蒼老了許多,黑發所剩無幾,滿頭長發近乎全白。離京不過區區二十多天,太師怎地像是衰老了好多年呢?
    太師的提問過於突兀,自己不懂得兵法謀略,對戰事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麵,此時貿然發表見解太過輕浮,於是老老實實說道:“父親,孩兒年紀輕輕,不太懂得軍國大事,現有父親和滿朝文武在此,孩兒怎敢胡說八道?”
    太師對他的謙遜極為滿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當權者最大的智慧。身居高位的人不懂裝懂自然容易,但承認自己的無知需要莫大勇氣。
    可是太師想看的並非是他的謙遜,作為楊鎮的兒子,更要有超人一等的智慧和舍我其誰的氣魄。
    對以前的楊謙太師不抱任何指望,那是寫在臉上的沒有,今日之楊謙卻三番兩次超出他的預期。
    太師縮回撫摸楊謙腦袋的手,斜斜靠在靠枕上,故作輕描淡寫的挑逗道:“無妨,我們自有我們的主意,你應該有自己的想法,這並不衝突。
    你從未接觸過軍國大事,於調兵遣將這些細枝末節不必多談,但大的戰略方向不妨聊一聊,你姑妄言之,我們姑妄聽之,也算是集思廣益吧。
    老夫半截身子已經入土,所剩時日不多,以後的天下注定是你們年輕人的。
    你不妨設身處地想一想,有朝一日你坐在老夫的位置,執掌大魏的軍政大權,遇到今日這般困境,該如何落子破局?”
    太師平平淡淡的幾句話瞬間攪動一池春水,那些聰明絕頂的人物雖然沒有發出一絲聲音,但臉上還是悄然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
    楊謙聽出了太師的弦外之音,他也想看看滿朝文武的反應,所以悄悄偷瞄一眼堂下。
    大殿之中有人驚愕,有人慍怒,有人冷笑,更多的卻是一臉平靜,不同尋常的平靜。
    特別是跽坐於前排穿著紫色錦袍的三省六部重臣以及十二衛府大將,眼波平靜到沒有任何感情色彩。
    當官當到他們這個境界,基本上都成了修煉千年的狐狸,沒有一點城府早就死了。
    在這種公開的場合,不管是支持楊謙的人,還是反對楊謙的人,或者是隔岸觀火的騎牆派,都不可能露出一點痕跡。
    楊謙突然發現偌大的議事廳裏,除了坐在右側次席的左衛大將軍荼冷,其他的全是陌生臉孔。
    太師府的人都說左衛大將軍荼冷是當今軍方第一人,想不到竟然還有一個穿著麒麟官服的老將壓他一頭,坐在右側首席。
    這人豹頭環眼,滿臉紅光,須眉已然全白,肩膀極為厚實,看著與太師是同一時代的人。
    他坐地的姿勢最為慵懶閑適,身後放著一個七彩繡錦靠枕,他旁若無人地斜靠在靠枕上,與太師如出一轍。
    楊謙從來沒聽說魏國軍方還有資曆如此深厚的大佬,心裏好奇,不由多看他一眼。
    那人好似感受到了楊謙的灼熱目光,原本半眯著的老眼突然睜開,與楊謙的目光淩空碰了一下,極短暫的一下,然後微微一笑,迅速恢複到一以貫之的半眯狀。
    楊謙隱隱察覺到這人眼中有種奇怪的力量,似乎能夠洞穿人心,又似乎冷漠到沒有人類的感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猛地想起前些天有人說過,那些殺人如麻的大將軍,眼神有時候會充斥著一種冷酷無情的空洞。
    他一直不太理解什麽叫冷酷無情的空洞,此時才醒悟到老將的眼神就是最為生動的注解。
    不消說,此人多半是最早追隨太師征戰沙場的一批將軍,資曆自然穩壓左衛大將軍荼冷一籌。
    這樣的老前輩在朝野肯定威望素著,以後要找機會跟他多多親近,爭取得到他的支持。
    其實做官跟在菜市場做生意是一個道理,講究的無非是和氣生財,認識的人越多,生意肯定興隆。
    楊謙想了想,越想腦子越是一團空白,搜腸刮肚苦思良久,陡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些故事,趕緊收斂慌亂情緒,背書一般侃侃而談:“父親既然讓孩兒隨便談談,那孩兒就隨便談談,請父親與各位大臣不要笑話我班門弄斧。
    孩兒曾聽一位偉人說過,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秦楚兩國看似來勢洶洶,一路攻城掠寨勢不可擋,我們千萬不能亂了陣腳,更不能被敵人嚇破了膽。要先穩住陣腳,慢慢尋找克敵製勝的法子。
    與秦楚兩國相比,我大魏地大物博,疆域遼闊,人多兵多糧多武器多,隻要現階段能夠穩得住、守得住,借助城池關隘慢慢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我們肯定能夠取得最終勝利。
    那位偉人還說過,兩個拳頭不能同時打人。若是把兩個拳頭伸出去,胸膛要害就會暴露出來。
    所以孩兒的看法是,對秦楚兩國要因地製宜製定不同的應對措施,拉一個打一個。
    楚國國土麵積比較大,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此次一舉出兵十幾萬圍住柴城,後麵不知還有多少援兵,我們很難輕易戰勝他們,也不宜傾盡全力跟楚國去硬碰硬。
    西秦相對弱小,人少兵少國家窮,此次出動七八萬大軍,據說是掏空了國力。
    我們大可以先跟楚國談判,許給他們一些好處,割地求和也好,嫁女和親也好,總之把所有可能感動楚國的法子都使出來,先穩住楚國,讓他們暫時停在鎮南關防線,不要繼續北上。
    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大舉西進,重演一次關內道關門打狗,一口殲滅西秦的所有兵馬。
    有可能的話,一鼓作氣滅了西秦國,將雍涼一帶全都納入我大魏版圖...”
    喜歡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請大家收藏:()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