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萬曆贏了一局

字數:3591   加入書籤

A+A-


    “要不就讓李家來?”趙誌皋提出建議。
    “李家?不妥吧!李成梁已然年邁!他兒子倒是不錯,隻是太過跋扈!這樣的話……”
    閣臣張位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其餘眾人皆已明了。所謂“太跋扈”何意?便是難以掌控。大佬們最為厭惡的便是這種難以掌控的情形。
    讀書人存有一個通病,尤其是身居高位者,熱衷於指點江山,有種天下諸事盡在掌控之中的感覺。若無法控製,便會令他們極為不適!仿若吃了蒼蠅卻又吐不出來那般難受。
    “錯了,你們都錯了!”
    一直沒怎麽說話的王錫爵突然發話了。
    “陛下要用蕭如薰,我們就用,畢竟他是讀過書的,而且字寫得相當不錯,還會寫詩,這說明這個蕭如薰是下了功夫的。老夫不相信他會甘心做丘八……”
    幾人頓時不說話了,仔細思考了王錫爵的話。
    “沒錯,好鐵不當釘,好男不當兵!著蕭如薰自幼讀書,或許就是不想當兵!可他家是將門,哪能不當兵?這裏麵可有學問了……”
    不得不說,讀書人心真黑!懂人性。曆史上的蕭如薰的確如此,本想做文官,可惜將門世家,權力,地位都在軍隊,他又是家裏獨子,哪能說離開就離開?
    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蕭如薰已經不是原來的蕭如薰了!
    “明天讓他來兵部一趟吧!然後讓石部堂和他見一麵!”
    首輔王錫爵定下了調子,都這時候了,還想著和皇帝搶權力!唉,大明啊!
    就在此時,一個內閣的文書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出大事了!”
    “慌什麽?你也是進士及第,如此急躁,成何體統?”
    趙誌皋很不滿,讀書人的養氣功夫哪去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才是讀書人的氣度啊!
    趙誌皋接過文件,看了一眼,眼皮跳了跳,就遞給了首輔王錫爵。
    “內閣諸公台鑒:
    驚聞薊州副總兵祖承訓於朝鮮兵敗,損兵折將,士卒死傷達千人之多,此訊傳至本地,闔境震駭。
    祖將軍之敗,誠為憾事。然事已至此,當思其因,以圖後策。吾等地方之眾,心係朝廷,憂國之安危。望內閣諸公籌謀萬全之方,重振軍威,以保社稷之安。”
    署名是遼東巡撫郝傑。
    頓時,幾位閣老坐蠟了!日本國真這麽厲害?要知道,祖承訓的三千遼東鐵騎可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在遼東可是把女真人欺負的死死的。每年在他們身上可是花了海量銀子的。
    雖然內閣也沒希望祖承訓能把日本人趕回海裏去,隻是讓他們在濟州一帶穩住局勢,讓戰事不能繼續惡化,為大明接下來的調兵遣將贏得時間,可居然這麽快就敗了!這事內閣要背黑鍋的!
    王錫爵為了立太子的事情得罪陛下,很快就要乞骸骨退休了!這時候打了敗仗,萬一陛下讓內閣背鍋,現在日本國書的事鬧的沸沸揚揚。他們很有可能要引咎辭職,這一屆的內閣可真要青史留名了!
    不過肯定是不好的名聲啊!被日本打敗,內閣解散,他們幾人要被天下人唾棄的!一輩子的清名毀於一旦啊!
    當下也顧不得名聲了,趕緊找陛下吧!把入朝的主帥定下來吧!盡快打一個漂亮的勝仗,好一雪恥辱啊!
    不過意外的是,陛下稱身體有恙,不見他們。
    萬曆不見大臣是常事,不過不見內閣成員還是第一次。很明顯,陛下知道了大明吃了敗仗!正生氣呢!
    三人沒辦法,回到了文淵閣後,讓人把石星找過來,商量對策。
    …………
    “看來陛下是讓內閣決定出兵人選,而且必須是蕭如薰!要不然,陛下還是不見我們!”
    張偉苦笑道。
    這一局,陛下勝了!然而,陛下還是給了他們顏麵,未讓他們擔責。但倘若他們仍不呈遞折子,推舉蕭如薰掛帥,恐怕下一次就得解散內閣!
    “石部堂!您作何看法?”
    石星甚是頭疼,將蕭文奎派人送來的請戰文書令人抄寫了四份,一份送進宮裏,三份給內閣的三位大人。
    “寧夏兵一萬,浙兵一萬,大同步兵一萬,遼東女真騎兵三千!此外,浙江水師一部,狼兵五千進駐濟州島,襲擾倭國糧道!”
    “四萬人馬!再加上浙江水師!”王錫爵輕聲默念了一遍。
    “準了!給陛下上折子吧!”
    “王閣老,不見蕭如薰了嗎?”兵部尚書石星遲疑了一下,問道。
    “不必了!難道沒看出來嗎?有浙江、廣西、大同、寧夏、遼東,這蕭如薰是在告知我們,他意在平衡,斷不會一家獨大!蕭文奎育有一個好兒子啊!楊兆真有眼光!罷了,讓戶部、兵部全力支持吧!記住,是全力!咱們大明,包括內閣,都承受不起敗仗了!諸位不想成為曆史的罪人,最好莫要拖後腿!老夫即便首輔之位坐不了多久,可在朝鮮局勢結束之前,仍是首輔!你們可明白我的意思?”
    “是,王閣老!”
    “都去籌備吧!”王錫爵忽然仿佛蒼老了許多。與嘉靖帝鬥,與嚴嵩鬥,與張居正鬥,與萬曆鬥,從未感覺如此疲憊!唉!老了!
    趙誌皋和張位互相看了一眼,暗中歎了口氣。
    百年了,又出現一位獨自領軍的伯爵!上一次還是王陽明,可他是文官!現在武官獨自領軍,百年來的頭一位。
    是好事還是壞事?有時候,權力放出去了,拿回來了就難了!要知道,文官為了拿到軍權,他們付出了什麽?
    一個留學皇帝,上百名的勳貴,還有十萬的大明精銳!
    這件事的後遺症很大,土木堡事變後,於謙拿到軍權,打贏北京保衛戰。朱祈鎮複辟後,想拿回軍權,不得不殺了於謙。導致後來的文官集團離心離德,再也真心不肯效忠皇帝。
    從那時候開始,內閣和皇帝的矛盾越來越大。
    為你老朱天家立了那麽大的功都能被殺,這也導致明末文臣投降滿清的人相對較多的原因。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