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文人相輕
字數:1719 加入書籤
其實這次糧草拖延了半個月,跟晉商的陰謀毫無關係。晉係的那幫人,怎麽可能會和江南的人聯手合作呢?要知道,古代人的地域黑可比現在嚴重多了。
在那個時候,江南地區的人對江北地區的人存在著很大的偏見,他們覺得江北人粗俗、野蠻,沒什麽文化。而浙江人和江西人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彼此看不順眼,就像兩條永遠無法相交的平行線。
再說那山河四省和西北幫,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關係還不錯,但實際上也是麵和心不和。至於嶺南和黔西南這些地方,在當時根本算不上主流,完全上不得台麵。
就算是同處江南地區的人,內部也會分成好幾個派係。就拿東林黨來說吧,張溥還特意搞出一個複社來,這就說明即使是同一陣營的人,也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分歧。
糧草拖延的背後,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真相。原來,朝廷幾乎壟斷了朝鮮和日本的貿易,並對其征收重稅,這一舉措讓江南的大老爺們心生不滿。他們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於是故意拖延了幾天,以此來表達對朝廷政策的抗議。
然而,當得知內閣即將派人前來調查時,這些大老爺們立刻改變了態度。他們意識到,如果繼續拖延糧草的運輸,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因此,他們毫不猶豫地將糧草運往北方,以避免被追究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晉商引韃子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受到了江南這幫人的影響。在明朝時期,沿海地區的海盜活動異常猖獗。起初,這些海盜主要是由張士誠的舊部組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海盜背後都有江南大海商的支持。
這些大海商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不惜與海盜勾結,甚至為他們提供庇護和物資。這種行為最終導致了嘉靖年間的倭寇之亂,給沿海地區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事實上,所謂的倭寇之亂,其中真正的倭寇並沒有那麽多。大部分所謂的“倭寇”,其實都是沿海的漁民兼海盜。他們利用倭寇的名義,在海上橫行霸道,搶劫過往的商船和漁民,這些人大部分的後台都是江南和福建一帶的走私商人。隻不過後來養肥了不受控製了而已……
這麽寫不知道會不會被和諧了……)
“見過閣老!”趙誌皋在錦衣衛南鎮撫使沈傲的陪同下,緩緩走進了寬敞的大廳。
大廳內,氣氛凝重,眾人皆屏息凝神,目光緊盯著趙誌皋。
“免禮!都坐吧!”趙誌皋的聲音不高不低,卻透著一股威嚴。
眾人聞言,如蒙大赦,紛紛落座。然而,他們的心中卻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要知道,這次拖延糧草的事件,已經引起了韃子寇邊,這可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大事!皇帝對此極為不滿,據說在內閣會議上狠狠地奚落了幾位閣老一番,讓他們顏麵盡失。
所以,他們都做好了被趙誌皋大罵一頓的心理準備。畢竟,這位閣老以脾氣火爆著稱,而且戶部尚書王家屏成為大明第一噴子之前,這個位置可一直是趙閣老占據的。
然而,此刻的趙誌皋卻異常平靜,甚至沒有絲毫發怒的跡象。這讓眾人感到十分詫異,一時間,大廳內鴉雀無聲,眾人麵麵相覷,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