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抵達台灣
字數:2577 加入書籤
船身猛地一震,龍骨與淺灘礁石碰撞的悶響透過甲板傳來。
蕭如薰扶著艙壁銅燈,指尖觸到冰涼的檀木紋路——自福州港揚帆三日,鹹腥海風終於混進了泥土潮氣。
這也是蕭如薰前世今生的第一次登上台灣的土地。
“公爺,高山族的首領都過來了!”
“噢?走,去見見他們!”
對於這些高山族人,蕭如薰還是有些好感的。
這些島上的原住民,對於天朝一直以來還是恭敬的。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在侵朝過程中,對台灣產生覬覦之心,曾派商人原田孫七郎修書致台灣居民,稱台灣為“高山國”,令當地居民向日本納貢,遭到台灣人民的冷遇。
當然,這些高山族人由於生產方式落後,文化經濟發展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台灣又是孤懸海外,沒少受到倭寇,海盜的欺負。
這次朝廷讓蕭如薰過來鎮守台灣,他們還是歡迎的,畢竟,倭寇在朝鮮可被蕭如薰打的太慘了!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啥的!
不過唯一擔心的就是蕭如薰會不會剝削他們!這些個土著們可真是窮的尿血啊!
蕭如薰見到他們的時候也真無語了!這些人也就是首領能穿一身看起來整齊點的衣服,其他的說實話和內地的流民沒什麽兩樣!也就是這裏緯度低,常年溫度高,要不然還不知道要凍死多少人呢!
"這是大武壟社的大酋長,"通譯官陳仲甫湊到耳邊,"剛才用番話喊"天朝將軍"呢!"
老者在轎中欠身,從懷裏掏出個貝殼串成的頸飾。蕭如薰注意到他指甲縫裏嵌著黑泥,手腕上戴著的銅鐲坑坑窪窪,像是拿炮彈殼熔的。身後跟著的族人更叫人心裏發緊——男人們瘦骨嶙峋,脊梁骨像船帆上的竹篾;女人們抱著光屁股的孩子,布裙上補丁摞補丁,露出來的小腿肚竟沒有船工的胳膊粗。
"倭人去年又來東港了,"老者的番語通過陳仲甫轉譯,聲音抖得像風中油燈,"說要繳鹿皮三百張、硫磺千斤。"他忽然撩起衣襟,腰側有道月牙形傷疤,"這是萬曆二十年,海寇李旦的人砍的,為了搶我們曬的海鹽。"
海風吹過灘塗,卷起一股魚腥味。
遠處椰林裏飄著幾縷炊煙,仔細看竟是用破漁網搭的窩棚,屋頂蓋著棕櫚葉,風一吹就漏出天光。
"把咱們帶的糙米先撥二百石給他們,"蕭如薰對使眼色,"再取十匹粗布來。"他蹲下身,握住老者戴銅鐲的手,觸到那皮膚像曬幹的樹皮,"告訴大酋長,我蕭如薰在朝鮮打過倭寇,把豐臣秀吉的老巢都燒了。以後有我在,倭人再敢來,就把他們的船鑿沉在海峽裏!"
話音剛落,周圍的高山族人突然爆發出歡呼。有個少年從人群裏竄出來,手裏捧著串不知名的野果,黝黑的臉上笑出兩排白牙。蕭如薰接過來時,發現果子上還帶著體溫。
陳仲甫指著遠處的台江內海說:"公爺您看,那片瀉湖後麵就是赤嵌社,荷蘭人前年在那兒建了個貿易站。還有新港社的番民會種水稻,可種子都是從澎湖換來的陳穀......"
夕陽把海水染成金紅色時,蕭如薰登上一處沙丘。腳下是莽莽蒼蒼的熱帶叢林,遠處的山巒像墨色屏風,海岸線蜿蜒向天際。想起前世曆史書裏寫的鄭成功收複台灣,此刻卻以明朝將領的身份站在這裏,時空錯位感讓他心頭一震。
"公爺,中軍帳紮在哪兒?"李火旺扛著丈二長矛過來,矛尖在夕陽下閃著寒光。
蕭如薰指向一片地勢較高的台地,那裏長著幾棵巨大的榕樹,氣根像簾幕垂到地麵:"就那兒。讓弟兄們先搭帳篷,明天開始伐木築城。再派人去新港社,告訴他們天朝軍隊來了,以後耕地用的鐵器,我們包了!"
夜幕降臨時,海灘上升起堆堆篝火。高山族人圍著火焰跳起奇怪的舞蹈,嘴裏唱著聽不懂的歌謠。蕭如薰坐在榕樹下,借著火光看軍議地圖,忽然有個小女孩捧著一捧貝殼跑過來,把最亮的那顆白蝶貝放在他案上,用生硬的漢語說:"給......將軍......打倭寇。"
貝殼在火光下泛著珍珠光澤。蕭如薰拿起它,想起白天看到的那些瘦骨嶙峋的身影,想起老者腰側的傷疤,想起陳仲甫說荷蘭人在赤嵌社用玻璃珠換走整船的鹿皮。海風穿過榕樹氣根,發出嗚嗚的聲響,像從遙遠的時空傳來的嗚咽。
"李火旺,"他忽然放下地圖,"傳令下去,各營今晚加餐。把隨軍帶的臘肉多煮些,給那些番民也送過去。"他望著海麵上搖曳的船燈,聲音低沉卻帶著決斷,"告訴弟兄們,咱們不僅是來守島的,是要在這生根的。以後台灣這片地,就是咱們大明的疆土,誰也搶不走!"
篝火劈啪爆響,火星濺向夜空。遠處的台江內海傳來隱約的濤聲,像是在應和著這位將軍的誓言。蕭如薰握緊那顆白蝶貝,殼上的紋路硌著掌心,握住了這片土地的脈搏——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