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福王黨慌了

字數:1736   加入書籤

A+A-


    太子失蹤的消息,讓福王一黨頓時坐蠟?
    這些平日裏野心勃勃的謀臣,雖敢覬覦天家嫡位,卻深知皇位更迭需循規蹈矩——偽造詔書、構陷罪名、造勢輿論缺一不可,唯有將篡立之事做足全套戲碼,方能消弭朝野非議。可如今當事人消失,這場精心策劃的"易儲大戲"成了夾生飯。
    眾人麵麵相覷,額角滲出冷汗,陷入騎虎難下的困局。
    福王府內爭執聲此起彼伏。有人急不可耐地攛掇福王"順應天命"即刻登基,卻被老謀深算的謀士厲聲喝止:"陛下雖纏綿病榻,然大明二百餘年未有太上皇禪位之例,貿然稱帝恐遭天下唾棄!"
    話音未落,角落裏突然響起冷笑:"前些年陛下與蕭如薰將軍那場"監國鬧劇",不正是現成的先例?"
    "蕭如薰!"
    蕭大亨突然重重拍案,蒼老的手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渾濁的眼珠迸發出異樣的精光。他掃視著鴉雀無聲的眾人,喉結滾動著吐出驚世駭俗的猜測:"你們說...那失蹤的太子,會不會逃去了台灣?"
    死寂瞬間籠罩全場。燭火在眾人慘白的臉上明明滅滅,卻照不亮他們眼底翻湧的驚惶。若太子真如驚弓之鳥般投奔台灣,憑借蕭如薰的能力,屆時揮師勤王,這苦心孤詣的篡位圖謀,恐怕要化作泡影了!
    “如今之季,一動不如一靜!”張位輕聲說道,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在這安靜的內閣中卻顯得格外清晰。
    張位作為內閣成員,他的話語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眾人紛紛看向他,隻見他輕咳一聲,似乎想要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不得不說,張位在政治鬥爭方麵確實是個老狐狸。他深知在這種關鍵時刻,任何一個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所以他選擇了保持冷靜和謹慎。
    太子剛剛被貶,福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上位,這其中的貓膩明眼人一看便知。再加上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員都對福王上位心存疑慮,如果他們鬧起來,福王根本就不可能順利成為太子。
    文官們雖然怕死,但在涉及到皇家儲位這樣的大事上,他們的頭顱可不像平時那麽容易被撼動。他們會有自己的立場,甚至不惜以死相諫。
    光靠殺人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是絕對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大明皇朝的曆史,就會發現這一點。即便是那位以鐵血手段著稱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麵對儲君位置的變動時,也並非僅僅依靠殺人來達成目的。
    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本是太子,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朱標的太子妃常氏去世,緊接著,他們的兒子朱雄英也早夭離世。這一係列的變故,使得朱標一脈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審視儲君的人選。最終,他選擇了立呂氏為太子妃,並將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可以說,朱元璋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需要為朱允炆鋪平道路,確保他能夠順利繼承皇位。
    想象一下,如果常氏沒有早逝,那麽朱允炆是否還有機會登上皇太孫的寶座呢?恐怕就連朱元璋這樣強勢的人物,也無法推一個非嫡子的人坐上皇位。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