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改革難題

字數:2330   加入書籤

A+A-


    江西的五月,稻田裏蒸騰著濕熱的水汽。徐直抹了把額頭的汗珠,官靴陷在泥濘的田埂裏,發出令人不快的噗嗤聲。他身後跟著三名親兵,腰間挎刀在烈日下泛著白光。
    "大人,前麵就是徐家村。"豐城縣丞提著袍角小跑著跟上,指著遠處一片青磚黛瓦,"這村子兩百多戶都姓徐,族長徐永年已過古稀之年,在族中說一不二。"
    徐直眯起眼睛。村口那株老樟樹下,隱約可見幾個身影。他低頭又看了眼手中的魚鱗冊——這是縣衙存檔的田畝登記簿,墨跡已經暈染發黃。冊上記載徐家村有田兩千四百畝,可實際丈量下來竟少了七百餘畝。
    "三成。"徐直從牙縫裏擠出這個數字,"朝廷賦稅憑空少收三成。"
    轉過一道土坡,村口情形豁然明朗。十幾個精壯漢子呈扇形排開,鋤頭鐵鍬杵在地上,在陽光下閃著冷光。為首老者白發如雪,拄著紫檀木拐杖,玄色直裰漿洗得筆挺。
    "老朽徐永年,恭迎按察大人。"老者拱手行禮,聲音洪亮得不似七旬老人。他身後漢子們卻紋絲不動,像一堵人牆橫在進村必經之路上。
    徐直按住想要拔刀的親兵,上前還禮:"老族長不必多禮。本官奉蕭大帥之命清查田畝,路過貴村,特來拜會。"
    拐杖重重頓在青石板上。徐永年白眉下的眼睛精光四射:"大人明鑒,我徐家村自洪武年間遷居於此,田畝冊籍代代相傳,從未有過差錯。如今突然要重新丈量,恐怕驚擾了祖宗安寧啊。"
    樹蔭裏傳來幾聲附和,徐直注意到幾個穿長衫的中年人隱在人群後——想必是村裏的鄉紳。他忽然聞到一陣酒香,發現祠堂前的空地上竟擺著十幾桌宴席。
    "今日是祭祖之日?"徐直故意問道。
    "正是。"徐永年捋須微笑,"大人若不嫌棄粗茶淡飯,不妨入席一敘?祖宗規矩,祭祖期間不動土木,這丈量之事..."
    徐直袖中的拳頭攥緊了。他早聽說江南宗族慣用各種借口阻撓清丈,今日算是見識了。正僵持間,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農從田裏跌跌撞撞跑來,撲通跪在徐直麵前。
    "青天大老爺!小民徐阿大,租種祠堂五畝水田,今年旱災欠收,可族裏非要收七成租子..."話未說完,兩個壯漢已架起老農往外拖。
    "且慢!"徐直厲聲喝止,親兵立刻按住刀柄。他轉向徐永年,"老族長,這是何意?"
    徐永年麵不改色:"家門不幸,出了個癲狂之人。這徐阿大欠租三年,屢教不改,今日竟敢衝撞官長。"他使個眼色,老農立刻被堵了嘴拖走。
    樹下一片死寂。徐直忽然注意到祠堂牆上貼著嶄新的告示,走近細看,竟是"徐氏宗族田畝清冊"。
    "這清冊..."徐直剛開口。
    "按祖宗成法,族田由祠堂統一管理。"徐永年湊近低語,袖中滑出一卷硬物,"這是豐城各村的慣例,大人初來乍到,難免不知..."
    徐直不用看也知道是銀票。他後退半步,聲音提高八度:"老族長,蕭大帥的新政第一條就是"田畝歸公,據實造冊"。您這祖宗的規矩,怕是要改改了。"
    拐杖猛地砸在地上。徐永年臉上笑容消失:"徐大人,您也姓徐,何必為難自家人?這田畝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他身後漢子們不約而同上前一步。
    親兵的刀已出鞘三寸。徐直抬手製止,忽然瞥見祠堂側麵矮牆後,幾個麵黃肌瘦的婦人正偷偷張望,眼中滿是期盼。他心頭一震,想起臨行前蕭如薰的囑咐:"江南症結不在戰場,在田間地頭。"
    "三日後。"徐直突然說,"本官帶丈量隊再來。屆時若見不到真實田冊..."他故意沒說完,轉身便走。走出百步回頭,看見徐永年正對那幾個長衫鄉紳說著什麽,眾人臉色陰沉如鐵。
    回城路上,縣丞戰戰兢兢道:"大人有所不知,這徐永年的侄女嫁給了原江西布政使的公子..."
    "布政使?"徐直冷笑,"現在江西姓蕭!"
    當夜,驛站燭火通明。徐直寫完給蕭如薰的密信,望向黑沉沉的夜色,遠處徐家村的方向,隱約可見幾點飄搖的燈火,像掙紮在風中的豆焰。他忽然明白了蕭如薰常說的那句話:"這天下最硬的骨頭,不在邊關城牆,而在鄉間祠堂的青磚底下。"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