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不講武德
字數:2657 加入書籤
將石見銀山“歸還”給德川氏——這個地盤更小、兵力遠不及豐臣氏的勢力,實則是一步暗藏玄機的妙棋。
此舉的核心,便是要以一座銀山為餌,從容引動內部矛盾本就尖銳的豐臣氏主動亮劍。
這遠比逼著德川氏先動手要簡單得多。畢竟德川家康此人,深諳隱忍之道,堪稱“龜縮”的極致,是亂世中出了名的“忍者之王”。
想讓他主動出擊?
恐怕得等到他油盡燈枯、彌留之際,才可能為後代拚一把。
與其寄望於這樣一個老謀深算的“烏龜”,倒不如指望年輕氣盛的豐臣秀次咽不下這口氣——年輕人嘛,火氣旺,受不得半點委屈,由他先沉不住氣,主動發起進攻,才更符合局勢的走向。
隻要這兩家打起來,大明便能安坐釣魚台,靜觀其變,最終坐收漁翁之利。
以大明如今的國力與軍力,直接揮師碾壓整個日本,並非沒有可能。但真要那樣做,耗費的兵力、財力與物力實在太過龐大——要知道,平定一個孤懸海外的日本島,所需的糧草轉運、兵力部署、戰後治理,耗費絕不會少於當年的北伐之役。那樣的消耗,即便強如大明,也得掂量掂量。
倒不如讓他們先鬥個兩敗俱傷,彼此的精銳兵力消耗大半,主戰的銳氣也消磨殆盡,再出兵“興師問罪”。
到了那時,剛剛經曆過血戰的德川氏與豐臣氏,元氣大傷,猜忌加深,又怎能真正放下嫌隙,同心協力對抗大明?
這便是陽謀的精妙之處。
陰謀之所以為陰謀,全靠掩人耳目,最怕被人看穿,一旦暴露,便會前功盡棄;可陽謀卻截然不同,它光明正大,任你識破其中關竅,終究還是難逃算計。
大明有這樣的自信,因為它看透了人性的弱點——世上沒有不缺錢的政權,尤其是在戰火連綿的亂世,金錢意味著糧草、兵甲、軍心,意味著生存與擴張的資本。麵對石見銀山這等巨富之源,任何政權的欲望隻會比常人更熾烈。
所以,消息一旦傳到豐臣氏耳中,他們必然按捺不住,怒火中燒,這便是陽謀的底氣。
果不其然,當大明使臣帶著皇帝的旨意,抵達德川家康的居地名護屋,鄭重宣布將石見銀山“歸還”於他,並明確下令讓他在明軍逐步撤軍後接管銀山,不得有誤時,剛剛平靜了沒多久的日本列島,瞬間掀起了驚濤駭浪。
德川家康起初聽到這個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石見銀山?
那可是日本數一數二的財富之源,是豐臣秀吉生前死死攥在手裏的聚寶盆,自己私下買賣的事情怎麽公之於眾?
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年事已高,耳朵出了問題,聽錯了使臣的話。直到使臣將大明皇帝的詔書遞到他麵前,他親手接過,一字一句、仔仔細細地讀了三遍,才恍惚確認——不是幻聽,使臣說的千真萬確。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忍不住懷疑自己眼花了,難不成是大明皇帝突然失了智,做出這等匪夷所思的決定?
可再一琢磨,這些猜測都站不住腳——大明皇帝坐擁萬裏江山,怎會如此兒戲?自己的手下也沒人敢拿這種事開玩笑。
冷靜了約莫一天一夜,德川家康枯坐在案前,撚著胡須,反複推敲其中的關節,終於回過味來這定是大明皇帝的計謀!所謂“歸還”石見銀山,不過是個幌子,其真正的目的,是借這座銀山挑起他與豐臣氏的戰火!
“沒錯,定然如此!”
想通了這一層,德川家康不由得拍案,眼神中閃過一絲厲色。他立刻召集家臣團,將自己的判斷和盤托出,反複強調“明人此舉,看似讓利,實則包藏禍心!他們就是想讓我與豐臣氏反目,好坐收漁利!”
不僅如此,他還特意派人給其他大名傳話,點破大明的算計,試圖讓所有人都看清這步棋的凶險。
可德川家康心裏比誰都清楚,有些火,一旦被點燃,就由不得人控製了。
更要命的是,這次與大明使臣的接觸,從頭到尾都是他暗中安排的,並未告知豐臣氏,更沒與豐臣秀次商量。
這本是他想私下撈點好處,卻沒料到大明會如此的不講武德。
如今消息傳開,豐臣氏隻會覺得他德川家康背著所有人,偷偷與大明做了交易,吞下了本該屬於“共有的”石見銀山。
這種“私吞”的行為,在豐臣氏那些本就對他心存芥蒂的人看來,無疑是赤裸裸的挑釁。就算他把“陽謀”的道理講得天花亂墜,豐臣秀次那群人也絕不會信——在巨大的利益誘惑與猜忌心麵前,任何解釋都顯得蒼白無力。
這座送上門的銀山,終究成了點燃戰火的火星,而他德川家康,不知不覺間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