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鐵西鬼樓
字數:2333 加入書籤
在沈陽鐵西的沈遼中路,車水馬龍間,兩棟9層連體樓靜靜矗立。它們外觀普通,可在老沈陽人的口中,這裏卻是大名鼎鼎的“鬼樓”,藏著諸多驚悚的過往。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地,沈陽也在蓬勃發展。原沈陽集體經濟房屋開發公司看準時機,在沈遼中路規劃起永善裏小區二期工程,也就是這兩棟後來被稱為“鬼樓”的建築。誰能料到,從1984年打下第一根樁開始,命運的詛咒就悄然降臨。資金短缺像惡魔般糾纏著項目,施工進度斷斷續續,承建商換了一個又一個,原本充滿希望的工地,時常陷入死寂,甚至有飛鳥在未完工的樓體上築巢,似乎在宣告這裏已被人類遺忘。
好不容易熬到1992年,樓體勉強完工,可麻煩才剛剛開始。33號樓因經濟糾紛,被沈陽市中級法院查封,打了多年官司後,判給了幾家單位,卻因各種問題無法使用,隻能一直空置。31號樓雖說成功售出了所有42套房,可水電煤氣等基礎設施遲遲沒有完善,住戶們苦不堪言。後來,在住戶們多次上訪後,1999年才通了電,但大部分房子因為承建商跑路,始終拿不到房產證。
起初,這裏和普通小區沒什麽兩樣,鄰裏間雖有些小抱怨,倒也相處融洽。可不知從何時起,詭異的事情接連發生。有居民半夜被一陣隱隱約約的女人哭聲驚醒,那哭聲幽咽又哀怨,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他們開燈起身,想去一探究竟,可哭聲卻戛然而止,整個樓道安靜得可怕,隻有自己急促的呼吸聲。第二天,當他們和鄰居說起這事,竟發現不少人都有類似經曆,恐懼的種子開始在人們心中種下。
緊接著,更離奇的事出現了。有住戶明明睡前還躺在床上,第二天清晨卻發現自己躺在冰冷的地板上,身上還帶著夜裏著涼的寒意。一開始,大家隻當是自己睡相不好,可後來,這種情況越來越頻繁,甚至有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出現在了鄰居家的客廳,鄰居同樣一臉驚恐,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還有人經常聽到自家門鈴響,滿心疑惑地跑去開門,門外卻空無一人,連個鬼影都看不到。有一回,一位住戶實在忍不住,守在門口,準備抓住這個惡作劇的人。當門鈴再次響起,他迅速打開門,眼前卻隻有一片詭異的紅彤彤,嚇得他癱倒在地。後來有傳言說,那紅色是鬼的眼睛,當時鬼正在透過貓眼往裏看。
秋冬時節,天黑得格外早。傍晚,主婦們在廚房忙碌,切好的菜放在案板上,轉身去放個油的功夫,再回頭,菜竟不翼而飛,仿佛被一雙無形的手瞬間拿走。這種事頻繁發生,讓大家人心惶惶,做飯都成了一件恐怖的事。
這些恐怖的傳聞在小區裏越傳越廣,人們開始互相猜忌、害怕,原本親密的鄰裏關係變得疏遠。有大膽的年輕人不相信這些鬼話,想要一探究竟,可在樓裏待了一晚後,嚇得臉色慘白,連夜搬走,什麽都不肯說。恐懼的氛圍如烏雲般籠罩著整棟樓,住戶們實在無法忍受,紛紛選擇逃離這個可怕的地方。短短幾個月,曾經熱鬧的居民樓變得冷冷清清,隻剩下空蕩蕩的房間和陰森的樓道,“鬼樓”之名就此傳開。
隨著“鬼故事”的走紅,當地電台在午夜開設了“張震講故事”欄目,將鐵西鬼樓的故事講給聽眾,一時間,鐵西鬼樓聲名遠揚,成了靈異愛好者口中的熱門話題。不少“探險者”慕名而來,想要揭開鬼樓的秘密,可居民們實在不堪其擾,一樓商場的王老板幹脆將33號樓樓門緊鎖,上了三把大鎖,還寫上“倉庫重地”的字樣,從31號樓通往33號樓的窗戶也被磚塊堵死,通道內立起兩米高的鐵絲網,這一係列操作,讓33號樓越發神秘,也讓鬼樓的傳說更加撲朔迷離。
2002年11月,《遼沈晚報》發起調查行動,派出明星記者帶領三名記者前往鬼樓,進行了為期三天兩夜的特別體驗。他們帶著各種設備,試圖找出真相,可除了感受到陰森的氛圍和一些奇怪的聲響,並沒有實質性發現。最後,以《“鬼樓”無鬼》為標題發表了整整一版的報道,可這並沒有阻止人們的好奇心,反而引來了更多人參觀。
2006年,有關部門打算拆掉鬼樓重建,可這兩棟樓占地麵積小,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加上住戶多,補償費用偏高,沒有開發商願意接手,拆除計劃隻能擱置。這一失敗讓謠言再次盛行,人們紛紛猜測,是不是真的有什麽超自然力量在阻止。
後來,央視等媒體也關注到了鐵西鬼樓,進行了深入調查。原來,所謂的“鬧鬼”,很大程度上是利益糾紛下的謠言。當年,永善裏商店與開發商有矛盾,商店的人故意放出謠言,阻止開發商賣樓;31號樓剛蓋好時,圍牆倒塌壓死過人;住戶裝修時,工人扔下牆皮砸死過撿拾者;還有一名精神病人在樓道過夜被凍死。這些悲劇和糾紛,被人們添油加醋,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恐怖傳說。
雖說真相大白了,可鐵西鬼樓的傳說依舊在民間流傳。偶爾,還有人在夜晚路過時,說聽到樓裏傳出奇怪聲響,看到窗戶裏閃過詭異光影。或許,這就是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和好奇,讓鬼樓的故事永遠不會落幕,成了沈陽這座城市獨特又神秘的一部分 。
喜歡靈異檔案實錄請大家收藏:()靈異檔案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